编者按:
1987年春,泸州市文联联合四川石油川南矿区,举办了泸州市第一次大型文学笔会“凤凰湖《龙眼树》诗会”,陈晓、曾涵复和刚调到市文联的杨忠孝(杨雪) 负责主持这次笔会。特别邀请了《星星》主编白航和编辑部主任蓝疆莅会指导,泸州市五县一区的六十多名业余作者集中到会四天,交流研讨文学作品,曾克难作为东道主对这次笔会給予了必要的后勤支持,《龙眼树》特别推出了“凤凰湖诗会专号”。可以说,从此,泸州诗人群星璀灿,新老诗人:陈晓(晓青)、鲁青、牛裕民、江瑞成、刘鸿儒、蓝启发、王应槐、刘盛源、骆漠、曾克难、曾一(杨晓云)、周玉其、庞翠英(庞音)、刘江榕、詹永祥、熊伟、元刚、杨雪、冰春、涂拥、周倩、梁明春、熊陈、曾令松、姚福康、许廷扬、申虹云、达夫(夏洪)、唐联盟、杨宗鸿、白连春、陈燕、李明政、初旭、高丽萍、刘一泓、刘敏、易定远、张蓉等,作品迭出,相映生辉,为诗坛涂抹出一圈圈泸州色彩。
在《龙眼树》诗报创办十年后的1996年,泸州有媒体策划,拟推出曾涵复对泸州诗歌创作起组织引领作用的专稿,并指派副刊编辑张良夫同志与诗人江瑞成同志联系,请两位亲历了《龙眼树》诞生的见证者,负责撰写关于《龙眼树》这份文化史料,两人商榷后拟定提纲并分别形成了初稿。惜因良夫同志不幸逝世,他写的文稿已难找回。现仅有瑞成同志存放长达25年一篇旧稿。今征得作者江瑞成同意,泸州市文化研究中心特刊发这篇原题《韵动泸州出诗人 ——记曾涵复创办诗报<龙眼树>》文稿,以存此史以资研究。这里微信公众号先行发布,改标题为: 《35年前那棵<龙眼树>,让泸州文坛引以为荣》。以飧读者。
图为“凤凰湖《龙眼树》诗歌笔会”《星星》主编白航、编辑部主任蓝疆莅会,同陈晓、曾涵复、江瑞成合影留念。(李盛全供图)
韵动泸州出诗人
——记曾涵复创办诗报《龙眼树》
江瑞成/文
作者简介
江瑞成,泸州市司法局退休干部,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在《诗刊》《诗选刊》《四川文学》《中华诗词》《四川日报》《法制日报》《讽刺与幽默》等发表新、旧体诗词300余首,部分作品入选国内诗丛书、语文课本。著有《未焚草》(新、旧诗合集)。
我没有想到,一位业余文学作者,在一九八五年的泸州,第一个在全国《诗刊》发表了八十多行的石油诗,接着又有组诗获得全国石油文学作品的大奖。也更没有想到,就在这年,他为泸州的文坛和诗人们做了一件让人惊叹不已、功不可没的大事。
确实难以想到,这位诗人,他可以游刃有余地担任两种角色:勤奋的作者和娴熟的编辑。这个兼才人物,就是时为中国作家协四川分会会员的诗人曾涵复。
曾涵复,当年他在泸州策划、创办的诗歌报《龙眼树》,如今已是繁花朵朵,硕果累累,深受四川省乃至全国诗坛注目。
图为曾涵复1985年在泸州。(曾涵复 供图)
十一年前的1985年6月,泸州市文联刚成立,专职人员仅只有驻会副主席凡丁、副秘书长张良夫和音乐编辑任德祥三人。办公室设在泸州商场白塔下一幢年久失修的木阁楼上,初建经费短缺,举步维艰。如此境地,让从重庆调来的凡丁主席焦虑不安。 为了尽快打开全市文学创作局面,市文联邀请约二十多个有文学创作实力的业余作者,共商发展大计。会上言路畅通,群情激奋,献计献策,侃侃而谈,但都不乏是普通一般熟知的建议。惟曾涵发言,以他素有的豪爽之风,一下就语惊四座。
曾涵复说,无论请名家讲课、举办笔会采风、出专题采访等等,似乎都难以一鸣惊人。他指出:已有400多万人口、文化沉淀深厚的川南酒城,现仅有一份刚创刊的《泸州文艺》,难免显得单薄而单调,难以满足广大文学人的文化需求。特别当前全国诗坛风起云涌,爱诗的人如过江之鲫。泸州是写诗者和爱诗的人众多,而面对的却是文学的阵地太小,发表的作品太少,涌现出来的作者寥若星辰。鉴于此,建议继续办好《泸州文艺》之外,市文联以市文学协会(当时市级还不叫作家协会)的名义,另辟蹊径,创办一份在四川《星星诗刊》之外的纯诗歌报,以此传播有品质的大量作品,扶持和推出一批泸州本市诗人和全国各地的作者,形成在泸州造势在全川闻名的影响。
此言一出,满座惊诧,赞同者、摇头者、疑问者陷入思考。曾涵复进一步详加说明:在目前全国宽松活跃的文学大环境下,是我们泸州创刊诗报的大好发展时机。他的话终于鼓动到会人员形成一致赞同的意见。可是,凡丁主席和张良夫秘书长在欣慰大家的热情之余,却心存疑虑。新创办一份诗报谈何容易!一是缺编辑;二是缺资金;三是缺稿源;四是缺办诗报经验;五是缺办公的场地。面对一系列实际困难,分明只是望洋兴叹!这时,曾涵复环顾会场,豪气干云,挺身坦言:“ 我愿为文联分忧,如果在座诸位信得过,就由我来一手承担创办!所有办报的一切困难和问题,包括资金、组稿、编辑、印刷等等,我全部负责完成。”当即,市文联主席凡丁欣然首肯,与会诸君顿改愁容。
我作为参会者,特别是曾涵复多年的朋友,不禁喜忧掺半。喜的是他言必行的胆识,自会独具匠心,策划一番不同寻常的举措;忧的是困难太多,而且他承诺两月时间里,即暑假期间让诗歌报问世。此话一出,非同小可,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易事啊!当今说空话者多,干实事者少,他老兄难免要唱一台“独角戏”,何况某些无才而又忌才的“高士”,正在旁边冷眼相觑呢!
时隔半月,一叠厚厚的诗稿出现在市文联的办公桌上,凡丁、张良夫和王明煋大为吃惊,连声赞叹,曾涵复报之微微一笑,平静告之:办诗歌报的经费已经落实了,是同四川石油川南矿区党委常委、矿区工会主席陈晓商榷,获得他的支持和赞同,由川南矿区工会出资,负责全部费用,市文联完全可以放心了,就等待诗报的诞生吧。
曾涵复本职是石油校的教师,他充分利用教学之外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办报工作中。我尤其钦佩,他确实是一个难得的编辑全才,阅稿、选稿、版式设计、校对清样、印刷监督,全部是他一人承担操办。
特别是《龙眼树》这个高雅、优美,富有诗意的报名,是他多日冥思苦想,走出最初围绕着泸州酒城形象的构思,灵感闪现,捕捉到泸州盛产桂圆别有特色的鲜亮主题,果断决定了这个令人心动的报名。因为拟定出诗报的时间十分紧迫,他也不征询关于诗报名称的意见,甚至他提起毛笔,自己直接书写了遒劲的《龙眼树》三个报名字交印刷厂制版。而他所做的这一切,都证明了他的才华,在泸州获得广泛的认同和好评。
图为《龙眼树》诗歌报第2期二、三版缩小复印件照片。(曾涵复 供图)
特别《龙眼树》还有着让泸州文坛引以为荣、光彩夺目的一笔。1986年9月,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联、四川省作家协会联合召开“四川省文学报刊工作会”,全省文化单位包括成都市、重庆市和各地市州文联都按要求携带本地市主办的刊物参会。泸州出席会议的代表是市文联原副主席王明煋(笔名:文铮。前《西南文艺》编辑)他带去了刚创刊的《龙眼树》。这次会上,集中展示了全省各地市主办的期刊杂志,代表们对所有杂志的评价是面目雷同,如出一辙,没有看见和发现出彩之处。王明煋拿出《龙眼树》诗报,请大家评判。没想到,众人眼前一亮,纷纷流露出惊喜,连连赞不绝口,一致给予高度的评价!省文化厅一位干部激动地说:“没想到一个市文联,竟在全省率先编辑出这样一份精彩的诗报!” 最后《龙眼树》是以获得了地市级文学刊物第一名的殊誉荣归泸州。
图为泸州市文联原副主席王明煋照片。(郭 梅 供图)
1996年秋写于泸州
图为“凤凰湖诗会”陈晓、曾涵复与青年诗人们合影。(涂拥 供图)
来源:泸州市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