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德网络-川南经济网-chuannane.com

川南经济网老版

川南经济网

当前位置: 川南经济网 > 文旅

赤水河畔的守灯人——初旭先生记

时间:2025-02-03人气:编辑: 初旭

 

     2-210322111Z5115.jpg

      赤水河从古蔺蜿蜒而过时,总要特意绕个弯子,仿佛不舍得离了这片土地。暮色里沿河行走的人常能看见,对岸木楼亮着一盏昏黄的灯,灯下伏案疾书的身影被窗棂切割成剪影——那是初旭先生,他抛开地域的偏见,正把赤水河沿岸山川河流,花鸟草木,熬成纸上滚烫的墨。

微信图片_20241229093305_副本.png111111111111.png

     初旭先生案头永远摆着有关赤水河的书籍报刊。清晨,迟睡的月亮还挂在老屋边的青杠树上,他便踩着露水,钻进乌蒙山的皱褶。云岛山的采药人认得他背包里的笔记本,贵州苗寨的火塘,边常留着他的搪瓷缸。那些被岁月磨出包浆的方言,那些藏在大山深处的往事,在他笔下都成了会呼吸的活物。《古蔺民间文学三套集成》里跳动着乌蒙山的脉搏,三十多万字的《中国酱酒文明史》浸润着赤水河的晨雾,连赤水河的船工号子,都在他的文字里飘上半天云头。

     他写家乡古蔺,像老茶客品茗。某年大雪封山,为考证某地的一块残碑,先生穿着没有后跟的黄胶鞋在泥泞中艰难前行。当碑文里"川盐入黔"四字终于浮现时,他呵开冻墨记下的笔迹,竟比盐工肩头的霜花还亮。古镇檐角生锈的马灯、盐道上风化的蹄印,经他笔尖轻轻一蘸,便在泛黄的宣纸上漫漶成水墨长卷。

1000.jpg

     如今赤水河依旧日夜奔流,先生却把更多的光阴酿成了河岸的灯塔。那些发黄的手稿里,古蔺的月光永远年轻,盐号的梆子声依然清脆。当游客在太平渡抚摸青石板上深陷的勒痕,当少年在图书馆翻开先生发黄的《山地风流》,总能在字里行间听见赤水河不眠的涛声——那是先生用文字砌成的堤岸,护着千年古蔺的文化血脉,静静流向远方。(陈赤)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