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军宝
书圣王羲之,父旷,叔廙,从伯导、敦,祖正,曾祖览、伯曾祖祥等历史文化名人晋书有传者数十人,皆记为琅邪临沂人,如名列二十四孝之王祥,《晋书·卷三十三》记:“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人,汉谏议大夫吉之后也。祖仁,青州刺史。父融,公府辟不就。”临沂从行政区划上原属“琅邪”郡(国),故又称临沂为琅邪。今天很多人至力于研究、弘扬书圣王羲之,然大多数人弄不清楚王羲之出生地“琅邪”是哪两个字。故出现了“琅邪”、“琅玡”、“琅琊”、“瑯琊”、“瑯邪”多种写法,作为地域名,以上五种写法都能见到,作为全国三十六郡之一的琅邪郡名,怎能没有固定写法呢,要想知道正确写法必追根溯源:初,秦统一中国,置天下三十六郡,中有“琅邪(yá)郡”:东汉建武十七年(41),光武帝封子刘京为琅邪王,琅邪郡改为琅邪国,建都于莒(今山东莒县城阳镇)。建初五年(80)琅邪国移治开阳(今临沂市区),领13县。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杀琅邪王刘熙,国除为郡。三国魏仍治开阳,领开阳、临沂、阳都、缯、郎丘 、华、费、安丘、剧9县,辖地开始缩小。晋因之。北魏,治即丘县(今临沂市河东区汤河镇周故县),领即丘、武阳、费、新泰四县,属北徐州。南朝宋,复为郡。隋开皇三年(583)废,属县直属沂州。大业三年(607),沂州复为琅邪郡,治所在临沂(今临沂城)。共辖7县:临沂、费、颛臾、沂水、东安、莒、新泰。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改沂州,治所在临沂(今临沂城北)。天宝元年(742年)复为琅邪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称沂州。辖5县:临沂、费县、沂水、承县(今兰陵县部分在其辖境之内)、新泰(今蒙阴县部分在其辖境内)。五代因之。
(按:秦前虽有“琅邪”地名,与临沂不属,故从秦置“琅邪郡”算起。如:“越王勾践徙琅邪,凡二百四十年,楚考烈王并越于琅邪,后四十馀年,秦并楚《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地传》。”指越王句践迁都之“琅邪”,在今山东半岛东南部。《括地志》云:“密州诸城县东南百七十里有琅邪台,越王句践观台也。台西北十里有琅邪故城”。)
秦前之“邪”当不读yá。“邪”,读yá时,专指“琅邪郡”。见许慎《说文》:“邪”,琅邪郡,从邑,牙声。下面从音义用法等方面做些考证:
一、从“邪”字音义看
“邪” 有六个读音,大多数字书都收入四到五个:①yá琅邪郡 ②xié不正 ③yé语气词同耶 ④yú通余⑤xú通徐,缓也⑥归邪shé星名。按:若以简化为辞,则不该只简很重要的yá音,“琅邪郡”是历史,怎可“抹杀”。
看古今字书:
1、《说文》:“邪,琅邪郡,从邑,牙声。”
[字形上看“邪”没有“玉”字旁]
2、段玉裁注:“汉碑琅邪字或加玉旁,俗字也。近人隶书从耳作耶,由牙耳相似。”
汉曹全碑上这个“邪”字,从汉隶看“牙”傍象“耳”,故“邪”在汉隶中混用为“耶”,此所以魏晋时期墓志把“琅邪”写成“琅耶”。以前我认为是当时人们读音相近借用而来,邪读成了yé,可借“耶”同声,今从段玉裁注。
3、《辞源》商务印书1979年版。A、3098页,“邪”① xié不正②yé助词疑问,也通“也”③yú通余④ xú缓慢,通徐。B、2060页:[琅邪]条下注:“也作琅玡、瑯琊。郡名,秦置,治所在琅玡。”C、2061页:“琊”下注:本作“邪”。引《说文》:邪,琅邪郡,也作“瑯琊”,见“瑯琊”。
4、《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A、3554页,① xié不正当,不正派②yé表疑问语气,又同“也”③yú通余④ xú通徐,缓。⑤yá通“琊”。琅琊山亦作琅邪山。“琊”见“琅琊山”。B、3181页,“琅”字下第②个注,琅邪(-yá)郡名。秦置,治琅邪……。
5、《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6年版,3758页:邪读音yá[琅邪]郡名。亦作“琅玡”,“瑯琊”。
从1条:邪就是指“琅邪郡”之“邪”字。从邑(《说文》邑,国也。从囗),牙声,很明确,是郡国名。读作yá。
从2条:加玉旁者,俗字也,写成“耶”隶书体之混用也。1、2条合起来看,郡名“琅邪”应如是写,lángyá是其正确读音。
为什么写法变了,读音丢了呢?
从3、4两条看,可见端倪,两部大型工具书,都误把“琅邪lángyá”郡名给弄混了,变成了“琅琊”或“琅玡”或“瑯琊”。析:第3条: “琊”下注:本作“邪”。引《说文》:邪,琅邪郡。也作“瑯琊”。见“瑯琊”。这条说明编《辞源》者也参考了《说文解字》,只是没有在“邪”本字下注,而是在“琊”字下注,没有考虑人们查字典的习惯,要查“邪”本字,不可能去查“琊”字,本字下又只引子《说文》:注的前半“琅邪郡”,而扔掉后半“从邑,牙声”。这样虽有“琅邪郡”的写法,却没有“邪”字yá这个读音,到“琊”字里才注有yá这个读音。如果能在“邪”字条下注有yá这个读音和“琅邪”这个词条就不会出现误读了。
《辞海》把“邪”归入“牙”部,也不恰当,“邪”是郡名,《说文》和《辞源》都归在“邑”部是正确的。《辞源》也没有明注“邪”有 yá这个读音,《辞海》在第五个义项时注了“邪”yá这个读音,通“琊”就“通”不了,首先说明“邪”写成“琊”不是通假现象,是误写,通假是本无其字,用同音,形似之字代之,本有其字,写法错误怎能算通假呢?《辞海》例句:“琅琊山亦作琅邪山。”从这个例句看是“琊”通“邪”了,不是“邪”通“琊”。再查同一部《辞海》“琅”字下也有“琅邪”词条,但是再往下注,就出现了问题:琅邪:“也作琅玡、瑯琊。郡名,秦置,治所在琅玡。”作字书不当如此含混。容易出现认读错误,建议再版时能改正。还有“王羲之”词条下注: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又作307-365)。这一误,是不清楚王羲之的生年错误哪个是正确的。故而出现错误在前,使查字书者误认为第一个是正确的,采信首条,现在史学界已考证明白,王羲之(303-361),也应该改过来才是。
《辞源》、《辞海》这两部权威大型工具书,很多文字工作者都依如泰山之重,可两字书在“琅邪”的“邪”字上,都是出现了不应有的错误,至使秦置“琅邪郡”名。正确读音“琅邪(lángyá)”出现误读。现在的电子拼音输入法,“琅邪(lángyá)只能拼出“琅琊”,拼不出“琅邪”。所以现在用电脑写文章者,“琅邪郡”之“琅邪”出错率极高。作为地名用字,应该严肃认真核实,确保无误,以保我民族语言之尊严,以副我中国领土之神圣。
第5条“邪”读音yá,与《说文》吻合,[琅邪]词条注:郡名,很好,唯不足者,“亦作‘琅玡’,‘瑯琊’。”没有指出错误写法,也没有离谱得像《辞海》一样,说成是能通假。用了个中间词“亦作”,就是“也可以写作”,就是怎么写都对了,难道说中国汉字如此不严肃。所以我们认为作字书的人如果其中没有真正的书法家①参与的话,很容易出现错误。如“邪”字,俗字用久了,以误为正,以俗代正,应该予以纠正。
书圣王羲之的故乡“琅邪”临沂,如果连地名都写不对,怎能与“书圣”大名相付,若连王羲之出生地的名字都不会写,又怎配做书圣故里人。更遑论王羲之研究专家了。
察古人因口中有音,笔下无字时,用假借之法,又因字义发生变化,如词义扩大或缩小的时候,必须造一新字,来承担更复杂的义项,而出现新造字,那是正常的。但新造字必须符合“六书”之规范,文字是用来通行的,必须大家互相能正确认读、字义不发生混乱才行。而“琊”字没有任何新意,纯属误写。“从邑,牙声”已很完美。加上“玉”傍反添误解,“琅邪”郡名也,加上“玉”傍是什么意思呢?难道说地方名跟“玉”有关,没见哪里有记载,说琅邪多玉、产玉,故加玉傍以示。又或者说,“琅邪”郡城与他郡不同,这城是用“玉”做的,故加“玉”以示区分!
盖古人校书用笔抄写,难免字形有误;又碑石铭文,时间稍久或字形漫灭难认,后人误读,以为通用,也是可以原谅的。“琅邪”地名,正确的写法很多,大概唐以前史书都还是正确的,因偶然出现个别错误,写成“琅瑯”,做字书时应该改正,没有改正,致使积非成是,这种错误不可小视,是对中国汉字的亵渎,炎黄子孙绝不能等闲视之。故曰:中国人应正确书写汉字,自觉维护汉字的严肃性,等同于维护国家尊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请从今日始。次引正史、碑文以证:
二、从碑、史用字看
(一)前代史书以用“琅邪” 为多、为正
1、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集解]:三十六郡者,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钜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凡三十五与内史为三十六郡。(四库全书②243-156·史记·卷六)
2、臣谨请阴安侯、顷王后、琅邪王、列侯、吏二千石议,大王高皇帝子,宜为嗣,愿大王即天子位。(四库全书249-81汉书·卷四)
3、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四库全书254-18三国志·魏志·卷一)
4、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人,汉谏议大夫吉之后也。祖仁,青州刺史。父融,公府辟不就。(四库全书255-593晋书王祥传)
时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四库全书256-99晋书王导传)
5、文安王皇后,讳宝明,琅邪临沂人也。祖韶之,吴兴太守,父晔之,太宰祭酒。(四库全书259-241南齐书·卷二十)
6、十一月辛丑,诏……大将军、琅邪王俨为大司马。十二月庚午,以开府仪同三司、兰陵王长恭为尚书令。(四库全书263-64北齐书·第八卷)
7、琅邪王诵,有名人也,见之未尝不心醉忘疲。奏郑庙歌词,时称其美。除给事黄门侍郎。(四库全书266-338北史·卷一十六)
8、侯景平,高祖镇硃方,棱监义兴、琅邪二郡。(四库全书260-627陳書·卷一十二)
9、此又公之功也。琅邪、石首,襟带岨固,新垒、东墉,金汤是埒。(四库全书260-24梁书·卷第一)
10、修寻还京口,帝……琅邪诸葛长人、太原王元德、陇西辛扈兴、东莞童厚之,并同义谋。(四库全书265-24南史·卷一)
11、中山平,以功赐爵琅邪公。迁卫尉卿,改爵卢乡 。(四库全书261-402魏书·卷二十六)
12、颜真卿《颜勤礼碑》“君讳勤礼,字敬琅邪临沂人。”
13、颜真卿《多宝塔碑》“武部员外郞琅邪颜真卿书。”
14、议者引晋哀帝时何太后在上,尊所生周氏为太妃,封其子为琅邪王。及太妃薨,帝奔丧琅邪第,七月而葬。(四库全书282-141宋史·志第六十二)
从上1-14条看:前代史书中多用“琅邪”者,从《史记》到《宋史》,当然后世史书也多用“琅邪”,只是唐宋以后琅邪作为郡(国)不存,意义消薄了,写成哪个字好像不太严密了。
(二)史书也不乏误写成“琅琊”者
1、王俭,字仲宝,琅琊临沂人也。祖昙首,宋右光禄。父僧绰,金紫光禄大夫。(四库全书259-265南齐书·卷二十三)
2、封保义节度使王檀为琅琊郡王。(四库全书277-83旧五代史·卷七)
3、甲申,立琅琊郡夫人王氏为皇后。(四库全书280-92宋史·本纪第一)
察上1、2、3条,知手书之误也,此误因前人书写此俗字,不为过,故抄录员不会因此误,受法。此“四库”之不严谨处。
(三)发现少量用“瑯琊”者
“己未,以平东将军、瑯琊王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假节,镇建鄴。”(四库全书255-82晋书·卷五)
“王珂,河中人。祖纵,盐州刺史。父重荣,河东节度使,破黄巢有大功,封瑯琊郡王。”(四库全书277-137旧五代史·卷一十四)
此误与上同,史书不多见,只发现了上二条,也许还有,但数量极少。民间书写者偶有用之。
(四)两晋墓志铭文常用“琅耶”
从出土的两晋墓志铭文中,有时把“邪”写作“耶”字,把“琅邪”写作“琅耶”:
1、《王兴之墓志铭文》“君讳兴之,字稚陋,琅耶临沂都乡南仁里③”。
2、《王闽之墓志铭文》“晋故男子琅耶临沂都乡南仁里王闽之,字治民,故尚书左仆射特进卫将军彬之孙④”。
3、《王丹虎墓志铭文》“晋故散骑常侍特进卫将军尚书左仆射都亭肃侯琅耶临沂王彬之长女,字丹虎” ⑤。
4、《夏金虎墓志铭文》“晋故卫将军左仆射肃候琅耶临沂王彬继室夫人夏金虎,年八十五⑥。”
5、《王康之墓志铭文》“永和十二年十月十七日,晋故男子琅耶临沂王康之⑦”。6、《王企之墓志铭文》“晋故前丹阳令、骑都尉、琅耶临沂都乡南仁里王企
之,字少及⑧”。
7、《王建之墓志文》“晋故振武将军鄱阳太守都亭侯琅耶临沂都乡南仁里王建之,字荣妣⑨。”
8、《王康之妻何法登墓志》“晋故处士琅耶临沂王康之妻,庐江潜何氏,侍
中司空文穆公女⑩。”
从上8条引文中看到,作为地名“琅邪”中的“邪”字,不是“琊”字,“邪”字牙傍,因形近借作“耳”傍,通假作“耶”。此误借恰恰说明“邪”字不是有“玉”旁的,只是把“牙”写成“耳”。
总之,从源头上说,有许氏说文为证,“琅邪”应如是写。唐前史书多如是写,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是琅邪临沂人,故他的写法值得重视。他在《颜勤礼碑》和《多宝塔碑》都写作“琅邪”。可见“琅邪”不应写作 “琅琊”、“瑯琊”等。段玉裁说过:“邪”加玉傍,俗字也,何谓俗字?所谓“俗字”是区别于“正字”而言的一种通俗字体。唐代颜元孙《干禄字书》把汉字分为俗、通、正三体。说明俗字是一种不登大雅之堂的、其造字方法未必合乎六书标准的近似于错误的字体,适用于民间的通俗文书。北齐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晋宋以来,多能书者,故其时俗,递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观,不无俗字,非为大损。”此俗误责任,虽由古人承担,然而作为地名用字,还当用“正字”,音义都符合六书标准更好,当然如无本字用假借乃奈何之举,无伤大雅。然今人积非成是,做字书者,恰恰把正确读音记漏了。做现在做电脑拼音输入法就没有收入“邪”字的 yá这个读音,所以拼音打不出来,做电脑汉字输入软件的人,不可能了解到这么生僻的读音,“邪”读yá只有在“琅邪郡”里,做地名专用。电脑打字拼音langya出来的是“琅琊”,故浅薄者以非为是矣。
如:同样一本书,同样一段文字:
“诏太山、琅邪遇贼者,勿收租、赋,复更、算三年。” (四库全书252-143后汉书·卷七)
“诏太山、琅瑯遇贼者,勿收租、赋,复更、算三年。” (后汉书·卷七)(国学网站二十四史现在录入本)
“琅邪刘勋为河内太守,有女年几二十,左脚膝里上有疮,痒而不痛。疮愈数十日复发,如此七八年,迎佗使视,佗曰:‘是易治之。当得稻糠黄色犬一头,好马二疋。’” (四库全书254-508裴注三国志·魏书二十九)
“琅琊刘勋为河内太守,有女年几二十,左脚膝里上有疮,痒而不痛。疮愈数十日复发,如此七八年,迎佗使视,佗曰:‘是易治之。当得稻糠黄色犬一头,好马二疋。’”(裴注三国志·魏书二十九,钱氏藏书电子版)
请看,上二例:原本四库全书录入时,是“琅邪”,到了现代人电脑录入便成了“琅琊”。此乃今人做字书者误导所致也。
还有抄录致误成“瑯邪”者:
“尚书瑯邪王诵并领黄门郎,号曰三哲。”(四库全书261-542魏书·列传第二十六)
《四库全书》之校对也不能无过矣。“琅邪”写成“瑯邪”。
赘语:
或曰:“琅琊”这两个字已被大家接受了,没必要叫真,否,愚意并不是要给这个“琊”字过不去,实因我中华汉字之尊严不容轻忽,时下“创新”之流风,实有伤我中华文明优秀传统,不得不重视。又地名乃如“国书”之庄严,不可乱用新造字,以免造成误解。孙过庭《书谱》有一句话:“趋变适时,行书为要,题勒方畐,真乃居先。”此虽为书法立论,但于庄严之处字形要写得准确,“题勒方畐”为什么要真书居先,概郑重场合,要把字写得准确,不能因字致误,至今国家写重要国书、聘书等,还用正楷,也是此意。致于书法作品,为了某种需要把一些字加以变形,草化、省笔或添笔,在那幅字里不影响认读,或不影响作品的效果无伤大雅。像颜真卿写家庙碑,绝不会祖籍“琅邪”写成“琅琊”。因为古籍资料匮乏,不能一一查察,古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俗字“琊”的,但我推断,唐以前的正史应该还没有用这个俗字的。中国文化的遗传DNA当是中国汉字,她的产生是与人类文明史相连的,她的发展演变正是人类文明进步进程的图解,所以有人说书画同源也。书乃物象之抽象,画乃物理之具体。形象之发展必然趋近抽象,抽象之发展必然趋近于物理,汉文字经数千年之发展,到今天已经定型化,今天,没有人有权力任意造字,即便是汉字简化、汉字拼音化的提倡者,今以为有识者所诟病,凡是举是为功者,必不可久,下场必然是进入历史垃圾堆。
“琅邪” 正字,许氏说文已解说祥尽矣,是不必再行赘言。琅邪郡从秦置之初即管辖今临沂,后乃将其政治中心移至今临沂,故临沂称“琅邪”有因也。又琅邪王氏从汉、魏、晋到唐五六百年长盛不衰,于天下之影响极大;琅邪诸葛氏,有代表人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琅邪肖氏曾建梁朝为帝,琅邪颜氏,前有复圣颜子,后有书中亚圣颜真卿……所以琅邪亦不为无名矣,只是非真正的书法大家,又或者专门研究琅邪者不太注意而已。
像颜真卿这种书法大家,本身兼文字学家,写字才不会写错,更加他本人是琅邪临沂人,参考价值很高。贤者自能分辨,不容小子饶舌矣。
所以,以后凡临沂称“琅邪”者,如书圣王羲之琅邪临沂人,“琅邪王氏”、“琅邪王”、“琅邪国”等,均作“琅邪”。特说明之,以就正于方家。
注释:
① 指能把字写美,还要写正确的书法家。所谓正确,指写字规范,符合汉字以及书写的法则。以写错字、别字、俗字为能者,往往并不了解所写字的意义,所以算不上真正的书法家。
② 《四库全书》采用是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之影印本。
③ -⑥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
⑦-⑩羅新等著《新出魏晉南北朝墓誌疏證》中华书局,2005。
纳溪区逸夫实验小学举行2024年秋期田径运动会
川南经济网(祁连梅)11月28日,纳溪区逸夫实验小学2024...(849 )人阅读时间:2024-12-01纳溪区逸夫实验小学学生动手实践学真知
川南经济网讯(祁连梅)“我量了,数学书封面长约26厘米,宽约...(693 )人阅读时间:2024-11-17纳溪区天仙小学开展高级教师上示范课活动
川南经济网讯(李远东 罗才金)为了更好的发挥高级教师的示范、...(631 )人阅读时间:2024-11-15纳溪区天仙小学开展语文教学研讨活动
川南经济网讯(李远东 罗才金)11月13日,天仙小学开展了“...(891 )人阅读时间:202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