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哥”罗明先 赤水河畔独特的人文风景

2016-07-28 22:36 来源:川南经济网www.chuannane.com 责任编辑:寒江雪
摘要】与四川泸州隔河相望的贵州遵义土城镇,是赤水河中游的重要码头,有川黔锁钥之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工农红军曾在这里一渡赤水河,打响了著名的青杠坡战役。长征文化、商埠文化、茶馆文化等在这里交相辉映,可以说处处是风景,遍地是


罗明先接受采访
 
        与四川泸州隔河相望的贵州遵义土城镇,是赤水河中游的重要码头,有“川黔锁钥”之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工农红军曾在这里一渡赤水河,打响了著名的青杠坡战役。长征文化、商埠文化、茶馆文化等在这里交相辉映,可以说处处是风景,遍地是故事。土城老街“袍哥”罗明先便是土城街上一道不可多得的人文风景。前不久,川南经济网一行专程采访了  这位年近百岁的古稀老人。
        习水土城当地最后的“袍哥”罗明先老人,今年93岁,身体硬朗,天天一袭蓝布长衫,青布瓜皮帽,偶然街上溜达,便自然或不自然吸引许多游人目光。时下,为了旅游业的发展,当地政府在他家复原了土城的“袍哥”“堂口”,老人又以袍哥身份行走江湖,重复着那些昨天的故事。
         如果说世界是一个大江湖,土城街便是一个小江湖。随着年纪大了,罗明先老人也很少外出,土城便是他唯一的江湖,老人生活非常有规律。每天清晨六点左右起床,吃过早餐,便一身“袍哥”行头打扮,拄着拐杖逛街。走进老街的某茶馆,泡上一碗茶,坐到中午时分,再绕着古镇沿河的步道,慢慢走回家。

古镇土城

罗明先
 
          据介绍,老人每天在街上转悠三圈,每圈约四公里,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罗明先告诉说,两元钱一碗的绿茶,他每天要喝两次。在茶馆里听别人的故事,别人也听他的故事,一天天,周而复始。
           罗明先的邻居告诉我们,几十年来,老人都养成了早起晨练的习惯。偶尔还看见他在自家门口挥拳习武。
 罗明先认为,能有今天的好身体,与当年做“袍哥”分不开。他说,人要健康长寿,关键在于长期活动。
        “袍哥”,是指鼎盛于民国时期的民间组织,活跃在以四川为主的西南地区。据称,紧邻四川的土城镇,当时拥有规模庞大的“袍哥”组织。
          在四川的哥老会成员被称为袍哥,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取《诗经·无衣》:“与子同袍”之义,表示是同一袍色之哥弟;另一说是袍与胞谐音,表示有如同胞之哥弟。两种解释大致相同。
          罗明先10多岁便加入“袍哥”组织,是因父亲和两个哥哥都是嗨袍哥的,他加入袍哥自然要容易得多。实际上“要做‘袍哥’并不容易,也有许多忌讳。他说,加入“袍哥”组织,不但要讲义气、守规矩,还不能有吃喝嫖赌等劣迹。



罗明先
 
         “‘袍哥’在外遇到麻烦,会去当地‘堂口’求助,大多会得到帮助。”罗明先说,对方查证身份的方法很简单,就是通过言语、手势交流。
出门在外的,谁没个难处?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怎么办?“袍哥”的出现,为出门在外的人解决了许多燃眉之急。罗明先就向我们讲述了这样的江湖故事。
         罗明先一家虽然都在“袍哥”,但多数时间都在忙于生计。自己曾到重庆做木材生意,但遭遇骗局,落得身无分文。在沿途“袍哥”的帮助下,他吃、住、行无忧,很舒服地回到家里,还收回了被骗的钱财。
遇到麻烦事后,便来到当地袍哥会专门接待袍哥的茶馆。
         “小二,来两碗茶。”正是这句话引起了小二的注意,小二端来两碗茶。只见罗明先找了一张空桌子,虚位上席,打横坐次席,坐定并不饮茶。小二一看,顿时明白了眼前这位先生也是一位袍哥,当即找来店里的袍哥。罗明先一见有人进来,立马起身,双手抱拳出言语:兄弟土城小码头,来得匆忙紧迫,少带书函,拜见老仁兄,老恩兄,小弟有礼。



罗明先
 
       来人招呼罗袍哥坐下,“兄弟有啥事?”罗明先拿起盖碗茶,在茶面荡三下,将茶盖放在杯子的正前方,一句话也没说。来人,当即明白,这位袍哥遇到难题了,吩咐小二,“这位袍哥有难处,照江湖规矩办。”
        按道上规矩,每位袍哥求助最多三天,超过三天就得自行负责,求助的袍哥也不好意思继续麻烦。
        小二哥静静盯着罗袍哥的茶盖,如果袍哥将茶盖拿起来盖在茶杯上,只需安排罗袍哥吃住三天就行,如果袍哥将茶盖挪到杯子右侧,则说明三天后,袍哥要启程回家。罗明先很感激,将茶碗的盖子旋转到杯子的右侧。小二,马上离开,到茶馆账房支取盘缠放在罗袍哥的桌子上。
          三天后,罗袍哥解决好难题,回到了老家土城。
          两个月后,袍哥再次来到小城,前去茶馆拜访救助的袍哥。袍哥同样找了一张空桌子,虚位上席,打横坐次席,坐定并不饮茶。
待上次救助的袍哥出来,罗袍哥将茶盖子翻转放在桌子上,通过茶语将自己不是寻求帮助,只是拜访的意图告知小城罗哥,两位袍哥对着茶,品着袍哥江湖的故事……
         土城的“袍哥”,分为“清帮”和“荤帮”。所谓“荤帮”,是为组织向烟馆等收“管理费”、帮人摆平事端的。“清帮”,就是一般的会员,不涉及暴力、收钱等。
         罗明先称,他一家都是“清帮”。“否则,我大哥也就当不了红军。”他说,可惜的是,大哥跟红军北上后,再无音讯。
  据介绍,红军1935年初到土城时,罗明先和二哥也想跟着红军走。不过,当时他才11岁,红军认为他太小,没有收。而对于二哥,则因是家里两个成年孩子中,已有一个参军,红军也不肯收。


千年土城
 
          罗明先虽然没有参加红军,但纪律严明的红军队伍给他留下的印象却十分深刻。那次红军再次来到土城,国民党污蔑红军“烧杀掠抢”,“袍哥”根本就不相信。红军枪响了,国民党军队逃散了,袍哥便组织两百多当地老百姓欢迎红军到来。红军用苏维埃币在街上买不到东西,袍哥就在土城街上鸣锣:请大家放心使用苏维埃币,若果以后用不出去,袍哥保证给你们换回来。袍哥人家从不拉稀摆带,这一宣传,很快解决了红军用苏维埃币买不到东西的困境。
  
         罗明先当过搬运工,还做了土城下街二十多年的街长,后来又当过人民法院陪审员。
        “虽然都是帮人帮事、传信息,但这跟在‘袍哥’组织帮忙跑腿、打抱不平性质不一样。”他说,当“袍哥”时,是为组织做事;新社会,为人民大众服务。
         近年来,遵义市推进赤水河旅游发展,作为赤水河上重要码头的土城古镇,包括“袍哥”等“十八帮”文化,也被发掘出来。罗明先作为现存的最后一位“袍哥”,他的经历被当地人写成故事,载入了文化丛书。



豁达的罗明先

罗明先与作者合影

         与此同时,为展示古镇文化,习水县政府在征求罗明先同意后,在他家复原设置了“袍哥”的“堂口”情景。罗明先每天的工作,是向游客讲述“袍哥”的故事,据称有时一天要接待几十个人。老人每天按时上下班,从不推辞,也从不谈报酬。我们试探着问他:当地政府是否给以他一定的补贴什么。他说,政府提了被他拒绝了。老人说:自己有吃有住不差钱,没有必要给政府添麻烦。
        采访完罗明先的豁达人生,让我们忽然明白了许多人生的道理。(初旭)

注: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