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一位潇洒泥水匠的“工匠精神”

2017-08-29 04:58 来源:川南经济网www.chuannane.com 责任编辑:寒江雪
摘要】作者:川石 在人们生活不断提高的同时,各行各业都在提出和更加重视自己的行业文化,即行业精神,行业或者个人有了自己的特定文化与精神,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在中国这个土地上,突飞猛进的建筑、装修装饰行业已经成为世人注目的一个重要领域,被人们称为泥水



作者:川石

 
     在人们生活不断提高的同时,各行各业都在提出和更加重视自己的行业文化,即行业精神,行业或者个人有了自己的特定文化与精神,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在中国这个土地上,突飞猛进的建筑、装修装饰行业已经成为世人注目的一个重要领域,被人们称为泥水匠、木匠、漆匠、粉刷匠、篦匠等等“工匠”,组成了成千上万庞大的建筑、装修大军,他们的文化与精神是什么?往往被人们忽视。
     那么什么是工匠精神呢?笔者通过泸州市一个颇有名气的泥水匠陈治发先生那里透视了这种精神——
     陈治发是龙马谭区长安乡的农民,16岁少年时代为了生计,就开始拜师学泥水匠手艺,如今已经有40多年的泥水匠经历,他在学艺时,师傅不光教他的技术,还教他“端这个饭碗,就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那份工钱”,没有什么文化的师傅朴实的话语,他一直牢记心中,如今想来,那话就是现在所说的“工匠精神”。如今陈治发先生40多个徒弟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工匠精神”得到了传承。
      “工匠精神”从细节中可以折射,如在装修房屋时,一次徒弟在粉刷墙体时,减少了一个工序,房东也看不出什么问题,后被陈师傅发现,他坚持返工重刷,房东知道后十分感慨:你们讲诚信,好样的!可陈师傅却说:徒弟图省事,我决不允许,如不返工怎么对得起我们的良心!他所带装修团队不但收费公道重质量,而且尽量满足房东的装修要求,并给予合理建议---成为小有名气的一支充满着“工匠精神”的小小团队。
      用现在文明的语言归纳,“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在人与人之间不断趋于赤裸裸的物质与金钱交换的危险之时,“工匠精神”显得尤其重要。透视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 “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或者个体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或个人,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的工匠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
事实证明“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行业的产品质量行为; 做到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对环节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行业的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建筑、装修装饰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 
     “ 工匠精神”还体现在淡泊名利。用心做一件事情,这种行为来自内心对本行业的热爱,源于灵魂的本真,不图名不为利,只是单纯的想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于聂圣哲,他培养出来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来自于这种精神。相信随着国家产业战略和教育战略的调整,人们的求学观念、就业观念以及单位的用人观念都会随之转变,“工匠精神”将成为普遍追求,有了这种精神的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体,将会将自己的事业发扬光大。 
      李克强总理曾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些年来充斥媒体的“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如今成为决策层共识,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显得尤为难得和宝贵。
      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曾呼吁:“中国制造”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最好礼物,要珍惜这个练兵的机会,决不能轻易丢失。“中国制造”熟能生巧了,就可以过渡到“中国精造”。“中国精造”稳定了,不怕没有“中国创造”。千万不要让“中国制造”还没有成熟就夭折了,路要一步一步走,人动化(手艺活)是自动化的基础与前提。要有工匠精神,从“匠心”到“匠魂”。一流工匠要从少年培养,有些行业甚至要从12岁开始训练。要尽早恢复学徒制。税制要改革,要促成地方政府对制造业重视的局面。
      传授手艺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手工匠人所必须具备的特质。这种特质的培养,只能依赖于人与人的情感交流和行为感染,这是现代的大工业的组织制度与操作流程无法承载的。“工匠精神”的传承,依靠言传身教地自然传承,无法以文字记录,以程序指引,它体现了旧时代师徒制度与家族传承的历史价值。
      陈治发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泥水匠,他牢记在学徒时师傅“端这个饭碗,就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那份工钱”的这一朴实的“工匠精神”教导,使自己的团队获得了社会的好评,他说:如果中华民族的每团体每一个工匠,人人都有自己的工匠精神,那么我们祖国离文明之帮,友爱之帮、和谐之帮还会远么?
      如今陈治发还将这种精神艺术化,他先后被泸州江阳区老干部艺术团、老科协艺术团、民乐团、老窖乐团、长安乡酒鸽艺术团聘为团长,他被人们称为“泥水匠歌手”,他常常用歌声讴歌工匠精神,他唱的“泥水匠之歌”正透视着工匠的自豪欢快高尚情操—— 我是泥水匠,天天都在忙;砖刀手中拿,“嚓嚓”声琅琅;尘灰随风起,辛劳砌成墙;清晨迎朝霞,傍晚送夕阳;我是泥水匠月月都在忙;汗水和砂浆, “沙沙”搅声唱;手掂红砖头,拉线瞄质量;月圆又月缺,执着成刚强;我是泥水匠,年年都在忙;走南又闯北,“咚咚”脚步响;人在千里外,心中牵故乡;春夏又秋冬,砌墙砌希望;我是泥水匠,粗饭大碗装;敲砖叩节拍,歌声总嘹亮;有苦有欢乐,天高日月长;豪情冲霄汉,潇洒泥水匠。
                                                                  2017年5月四川泸州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