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茶祖故里
四川名山县,因邑内有蒙顶山,县名因焉。茶圣陆羽有句云:“蒙山顶上茶,扬子江中水。”历为茶客奉为经典,津津乐道了上千年。扬子江(镇江)中泠泉,乃“天下第一泉”,世人皆知。“茶山御史”陆羽,为何将蒙山茶与之相提并论,誉为天下第一茶呢?
恐知之者甚少矣。
考一部中国茶史,可谓渊源流长。吴理真,西汉严道(四川名山县)人。大约公元前53年左右,隐居蒙顶山中,种茶修道,乃世界有明文记载最早的种茶人。史称“蒙山茶祖”。淳熙十三年(1186),南宋孝宗皇帝赵昚颁旨,专事册封吴理真为“甘露普惠妙济大师”。敕赐其手植七株茶树,为帝国“皇茶园”。故又称“甘露大师”。
吴理真年幼时,父亲早逝,母亲积劳成疾。当地人口口相传,说他是个大孝子,每日上蒙顶割草拾柴,以换取钱粮糊口,为老母治病。年龄尚幼的吴理真,入山劳作不易,时常又累又渴。无意中揪一把树叶,放在口里咀嚼,哪想这种树叶,竟能生津止渴,使人困乏顿消。
吴理真很惊讶,便摘些带回家,用开水泡好,让老母亲喝下。连服数日后,病情居然好转。续饮月余,身体便康复了。邻里乡亲病了,他也用这种树叶,泡水给他们喝,效果很好。
惜野生“神”树不多,远不能满足里人需求。吴理真心里寻思,想培植更多“神”树,以利邻里乡亲。
他跑遍三十八蒙峰,把“神”树籽捡回家。复用沙土拌和,放入篾筐内。上面覆以谷草,以护树籽不霉变和冻坏。有了“神”树籽,还需选择种植地。吴理真又翻山越岭,对“神”树生长环境,进行仔细观察分析,认定蒙顶五峰间(今皇茶园一带),雨量充沛,土质肥厚,终年云遮雾绕,最宜“神”树生长。经反复试验后,终在蒙顶五峰间,成功移植七株茶树。
这七株茶树,至今枝繁叶茂。《名山县志》(清光绪版)载:“二千年不枯不长,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吴理真宅心仁厚,成为世界种茶第一人,被尊为“茶祖”。
现今的蒙顶山上,犹存众多古迹。蒙泉井、皇茶园、甘露石室……蒙泉井又名甘露井,石栏镌刻二龙戏珠,据传乃甘露大师种茶汲水处。《名山县志》又云:“井内斗水,雨不盈、旱不涸,口盖之以石,取此井水烹茶则有异香。”
中国古代史籍中,涉及茶祖吴理真,记载多多。蒙顶山智炬寺内,曾立有一个石碑,碑刻北宋诗人孙渐《智炬寺留题》。诗云:“昔有汉道人,剃草初为祖。分来建溪芽,寸寸培新土。至今满蒙顶,品倍毛家谱。”南宋婺州名士王象之,著《舆地纪胜》云:“……西汉时,有僧自岭表来,以茶实植蒙山。”明代《杨慎记》云:“西汉理真,俗姓吴氏,修活民之行,种茶蒙顶……”五代学者毛文锡,有《茶谱》一书著名于世,记述颇具传奇色彩。
关于蒙山茶的记述,其记述云:“蜀之雅州有蒙山,山有五顶,有茶园,其中顶曰上清峰。昔有僧病冷且久。遇一老父,谓曰:‘蒙之中顶茶,尝以春分之先后,多构人力,俟雷之发声,并手采摘,三日而止。若获一两,以本处水煎服,即能祛宿病;二两,当眼前无疾;三两,固以换骨;四两,即为地仙矣。’是僧因之中顶,筑室以侯,及期获一两余。服未竟而病瘥。时至城市,人具其容貌,常若年三十余,眉发绿色,其后入青城访道,不知所终。”
《四川通志》卷四十记: “汉时名山县西十五里的蒙山甘露寺祖师吴理真,修活民之行,种茶蒙顶。”蜀郡资中人王褒,与吴理真同时代,所撰《僮约》一文,述云:“脍鱼包鳖,烹茶尽具……”,“……武阳买茶,杨氏担荷。”“烹茶尽具”者,负责煎茶并洁净茶具也;“武阳买茶”者,到武阳(今四川彭山县江口镇)购买茶叶也。
王褒《僮约》一文所述,乃中国古代文献中,首次出现“茶”字,以及茶叶作为商品交易的记录。时间非常准确,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 正月十五日。和吴理真去世之日,相差仅仅6年。且文中所叙武阳,与蒙顶距离很近。武阳之茶,与吴理真相关否?
惜无史料佐证。然而关于“茶”字,以及茶叶贸易的文字,最早出自蜀地、蜀人之手,当是不争的事实。故四川为茶之故里,和最早的茶叶贸易地,也是不争的事实。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