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渠入地块,菜在地边卖,钱在园边拿。”10月12日,正在菜园里除草的泸州市江阳区华阳街道西岸村27社村民孙怀荣对笔者说,“用地在政府那里去租,想要租好多亩就租好多亩,这样好的事情在前几年想都不敢这样想。”
变化的的背后,是泸州市江阳区倾力打造全省一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大手笔:近年整合涉农资金10多亿元,在全区构筑起“一带两片三圈四基地”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建设了10个万亩蔬菜基地、3个龙眼万亩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3个万亩优质酿酒高粱基地、1个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3个种养结合生态循环万亩示范区。
“一带两片三圈四基地”的“一带”即打造沿长、沱两江百里产业发展带;“两片”即整体推进江南片“名酒名园名区”、董允坝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江北片现代农业与观光旅游示范带建设;“三圈”即沿江生态观光旅游圈、江北现代农业生态循环发展圈、江南现代农业标准化种养示范圈;“四基地”即打造早春绿色蔬菜、优质酿酒高粱、特色水果龙眼、生态生猪养殖基地。
2014年,江阳区种植蔬菜23.5万亩,实现产值9亿元,播栽粮食46万亩,产量20.9万吨;种植特色水果(龙眼、荔枝)6.5万亩,实现产值2亿元。
弥陀镇沿江蔬菜基地一景
“农旅联姻” 农业园区建设景区化
丹林镇黑坪村距离泸州城区20公里。
阳春三月,共有40000多株梨树的黑坪村,梨花、李花、油菜花竞相开放,黄白相间,交相辉映。踏上林间的羊肠小道,移步换景的唯美画卷与阵阵扑鼻的花香迎面扑来。每当微风轻轻吹拂,置身农家院坝,迎着漫天飞舞的花瓣雨举杯瓢梨美酒邀请春晖同饮,便醉了整个春天。
游客徜徉在丹林镇黑坪村的梨花芬芳里
这里是游人和花卉的盛会。
“今年,丹林整合现代农业项目、土地整理提升项目、旅游新村建设等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围绕发展旅游业这个中心,对黑坪村的道路、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后,吸引着周边成千上万的游客纷至沓来赏美观光。”丹林镇党委书记刘勇说,乡村游带动了瓢梨酒业、餐饮业、现代农业等的整体发展。
这是江阳区走“产旅结合”之路的一个缩影。
10月12日,笔者沿着华阳街道西岸村公路前行走进江北片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随处可见公路边,偶尔一处浮雕栩栩如生,偶尔一处伫立的农耕题材铜雕形象生动;田陇间,蔬菜钢架大棚一片接着一片,花圃苗圃里花团锦族,蝶舞蹁跹……真是美不胜收。
游客们在华阳街道西岸村的农耕文化前流连忘返
拥有36万农业人口和45万亩耕地的江阳区位于泸州市大城市核心区,历来有种植蔬菜的传统,是著名的川南早菜基地、晚熟龙眼故乡和优质高粱酿酒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江阳农业早已形成了泸州老窖现代农业、董允坝现代农业、江北片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三大示范区。2012年,该区现代农业发展跨入全国示范区行列。
依托主城区的优势,利用现代农业形成的农业地景发展乡村旅游,江阳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江阳区以“农业园区景区化”的发展理念,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仅今年我区就整合财政资金约2.5亿元,投入董允坝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和江北片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江阳区农林局局长詹亚西介绍说。
黄舣镇永兴村位于泸州老窖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村民曹大会就是一位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受益者。“我开超市和办农家乐,一年的纯收入就可以达到5万多元,加上土地流转,丈夫打工的收入,这小日子还是蛮滋润的。”曹大会说。
黄舣镇永兴村黄灿灿的油菜花与民居相映成趣
占地1000余亩,绵延十余里的张坝桂圆林是泸州龙眼的重要产地。为了将桂圆林建成“产旅联姻”的景区,江阳区投入巨资,将张坝桂圆林成功打造成国家4A级风景区。
“将一个很原始的桂圆产地打造以后,平时的游客络绎不绝,仅今年9月举办的张坝桂圆文化节,旅游收入就实现2000多万元。”张坝景区办事处副书记王静说。
经过农业园区景区化建设后,目前在江阳区,“百里江湾 花开盛世·菜花节”、“玉带长江 翡翠长廊·桂圆节”、“百年梨雪纯美丹林·赏花节”、“万亩青纱 甜美江北·甘蔗节”、“欢乐农场 金色通滩·甜橙节”、“锦绣华阳西岸阳光·田园party”等10多个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如雨后春笋诞生。
2013年,全区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累计500万人次,收入达6.5亿元。
“农超对接” 产销实现一体化
走进位于江阳西路39号的“第01号‘菜篮子’便民店”,300多平方米的第01号菜篮子便民店配送中心内,菜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顾客张婆婆是这家店的常客,她提着一篮子选好的菜对笔者说:“这里的不仅新鲜,还很实惠,例如这里卖的四季豆比市场上便宜1元。”
“像这样的菜篮子便民店,全区建设了20个。”江阳区农林局经作站站长陈亮说,区上还组织了5辆蔬菜直销车,专门与农民专合社、农民种植大户、主要生产基地对接,解决运输问题,减少中间环节流通,降低销售价格,保障菜篮子供应。
与此同时,江阳区还采取直供直销和农超对接两种方式解决产销问题。全区组织粮油、蔬菜、龙眼等专合社与100余家单位直接对接,通过签订销售协议的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日供农产品销量200吨,带动农户2万余农户发展种养殖业。全区引导了50余个专合社、企业和农民种植大户与汇通、重百、人人乐等超市实现合作,年销售农产品3万吨,销售收入1亿元。
目前,江阳区已形成了“专合社 基地 农户”、“便民店(超市) 专合社 农户”等产销模式。
游客被华阳街道西岸村的设施农业园区内的奇瓜异果吸引
游客们在况场镇红山堡村的大棚内体验亲自采摘红红草莓的开心
钱从何来 发展资金投入多元化
按照“水成系、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标准栏舍 沼气配套齐全”的要求,推进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现代农业产业基础建设和物质装备的资金从哪里来?
今年,江阳区根据自身的财力实际,专门拿出1000万元作为现代农业产业建设财政专项资金,建立基地道路、蔬菜钢架大棚、集约化育苗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奖代补机制;对助农增收效果显著的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业主等按“一事一议”给予奖励;对推广蔬菜高效立体栽培、车载式肥水药一体化、高粱地膜覆盖等23项新技术给予扶持。
黄舣镇永兴村的优质高粱基地里,戴着红帽子的高粱预示着大好的收成
为了解决制约董允坝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交通瓶颈问题,区政府投入1.3亿元,在成自泸赤高速上新开董允坝高速公路出入口。
今年,江阳区整合涉农项目25个,整合财政资金约2.5亿元,投入董允坝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和江北片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其中董允坝投入项目17个,整合涉农项目资金近1亿元。
在“整合项目”和“整合资金”之外,江阳区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探索推行了“政府﹢农民﹢社会”的资金吸纳模式,吸纳了大量的社会资金投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目前,江阳区已形成政府、集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农业投入保障机制。(王承伟 达庆波)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