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刘贺海,资深媒体人,原京华时报新闻中心主任,分管时事记者部、政法记者部、突发记者部、深度报道部、要闻部等5部门,长于策划,数次带队报道全国两会、地震等重大报道。现任必要科技副总裁。
听闻刘贺海辞职的消息还是7月份,笔者辗转几次联系采访均被婉拒。8月份的一次微信联系,刘贺海这样幽默回复:“不是故意拒绝(采访),主要考虑三个原因,1、媒体人辞职已不新,2、旧爱未分,3、新欢难定。”
巧的是,国庆节后的一次场合,笔者与刘贺海相遇,充裕的时间和固定的场所,于是有了较为充分的交流。简单整理对话如下(有删节)。
报纸的未来仍在于“内容为王”
笔者:虽然媒体人离职已经不是新闻,但从京华时报那么高的职位出来,初衷是什么?
刘贺海:其实也没什么初衷,纸媒在下行,外面的东西在上行,我们又没有强大到可以逆流而上,心里难免有波动,这时候刚巧出现了导火索,那就顺势而为吧。
其实,仔细思考你就会发现,很多事情都是偶然,但偶然里确实有它的必然性。我决定从京华出来之前,还想在京华最少再干两年,但这个火苗突然被点着的时候才发现,事情已经不是我们自己能左右的了,心里的平衡点被打破了,那些支撑你这么多年的理想和信念一夜之间就崩塌了。所以我说,理想就像热恋,起初你说十里桃花、两人一马,后来呢,多半是谢了繁华,生死无话。我和新闻的这场恋爱整整谈了10年,最终还是分手了。当然,这不妨碍我祝福那些和新闻走进婚姻的人。
笔者:10年媒体人,分手会有什么遗憾吗,是痛不欲生还是终得解脱?
刘贺海:遗憾太多了。我读完书之后的10年啥也没干,就是在做新闻,而且做的是时政和民生,如此卑微的个体却操着庙堂与众生之心,这种操心持续了10年,它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一旦离开从心底里就会有一种交错感,就是那种聚会刚散之后无法快速收起的欢乐与落寞的交错感,很难形容。说酸一点,就是那种家国情怀很难放下,我想这也是一种通感吧,很多有良知的媒体人都会有这种感觉。所以,既有不舍,也有解脱。
笔者: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刘贺海:我分管的5个部门里,有很多特别好的记者、编辑来不及做过多的交流,当初总以为有的是机会,没想到突然一提出辞职,这样的机会就一下压缩到了零。他们当中有好几位都跟我讲过,感觉人格分裂。出去采访,辗转各种交通工具,刚到目的地,还没开始采访,却被通知撤回来,有的采访是我亲自派人家去的,然后我自己又把人家召回来。记者那种无奈和委屈,很崩溃,有的记者一边听电话一边呜呜大哭。我心里也是一样的,但还要放下自己去劝慰记者,这样的事情多了,就会觉得很无聊,很无力,人格很分裂。所以,如果说最大的遗憾,可能就是对记者的职业尊严的摧残吧,也包括我自己。
我加盟必要商城的这几天,输电脑密码好几次都错输成newsroom,这是我在报社电脑的密码。工作能很快适应,但细节要忘掉还是挺难的。
笔者:你觉得纸媒的未来在哪里,你谈到的那些记者都做了怎样的选择,是继续坚守,还是也撤离?
刘贺海:纸媒的未来在哪里,这应该是传媒老X们研究的事情,我不知道在哪里,我不喜欢空对空的搞预言。但我到现在仍然坚持“内容为王”的观点,我不知道你想过没有,纸媒下滑,有外力的作用,但本质上恰恰是自身的内容品质不行了。
我现在给你一份报纸,你觉得没有什么可看的,为什么,没内容,这是最大的问题。当初都市报靠信息量打天下,互联网勃兴之后,承载量远远大过报纸,或者说它俩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你报纸最兴盛的时候也就100多个版吧,互联网呢?无限量。报纸还在依靠这个优势,但这个优势已经是劣势了,一张64个版的报纸,翻下来后发现,手机客户端里都有了,而且比报纸还早,人家凭什么还看报纸?
所以,还是要有优质的内容,在原创上下功夫,比短、比快你玩不过网络,你能盯住社会热点的背后,能在夹缝中不放过任何舆论监督的机会,能把暗访做到关乎民生的极致,能在公共事件中挖出隐蔽的信息,你一定是有市场的,这才是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很多人会说,报道也是有尺度的,别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尺度的要求是一样的,为什么有的媒体这样做而有的媒体那样做?
这就很清楚了,报纸的未来在哪?一,有深度的内容;二,有担当的指挥家。你有高品质的内容攥在手里,永远崩不了盘,而且会活得非常好,因为网站转载支付你的费用会越来越高,即使它不转载你了,你自己搞一个传播介质,用户自然会被优质内容粘合在你周围。
今日头条能火起来,你别听什么机器计算,那都是讲故事,核心还是内容,改变了一下分发的逻辑而已。前一阶段今日头条发布会我也应邀去了,换个角度看,张一鸣花那么多钱砸进来,我们从中看到的是什么?其实就是内容的匮乏,优质内容的严重匮乏。你看看现在的客户端,严重同质化,今日头条算不错的,有一些差异,但这种差异是建立在并不优质的内容上的,主观性的消息越来越多,自媒体的个人看法越来越多,八卦的狗血越来越多,这类“情绪性文字”传播起来对真实性的伤害很大。这个问题,我觉得将来可能会成为今日头条的一个BUG,要尽快升级。
不过,我们必须看到,做数字的张一鸣能搞火今日头条,做内容的媒体人却把自己搞的日落西山狼狈不堪,你不觉得这很讽刺吗?
我曾在报社高层的大会上做过一个演讲,呼吁我们做一个APP,用优质的原创内容填充,辅以兄弟媒体的优秀稿件,既有报社权威性背书,又有互联网的亲和力,然后用仅有的财力去砸,甚至可以找投资,我想我们搞成它并不会太难,因为这是我们的长项,报社有内容生产者,有营销渠道,有智慧碰撞……然而,我们没有执行力。我到必要商城的这几天,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执行力!今天说的事,今天就做完了,做不完你说哪天能做完,不好说?那你就没机会说了。
笔者:那顺着您的思路看,你辞职后为什么没有选择大平台,听说滴滴打车、腾讯、小米、唯品会也都找过你,最后为什么选择了一家大家并不熟知的创业公司?
刘贺海:这都是哪儿听来的,小米没有找过我。我离职后一直想自己创业,也忙活了一阵子,还跟风投谈了一轮。后来朋友们知道我离职的事情之后,就都帮忙,主要是朋友的力量。
所以,这次我想感谢的人很多。一是滴滴,滴滴的管理层始终特别希望我加盟,努力到最后,后来还专门为我加薪、加股票,弄得我特别不好意思。二是我一个朋友的公司,100万年薪让我过去做内容,还替我给报社补偿,一并谢过。
之所以最后选择了必要商城,主要是有创业的味道,跟老板聊得也很投机。我这个人不是求稳的性格,愿意干点创造性的事儿,就这么简单。(是不是待遇也很高?)我没提任何要求,他们给多少就是多少了。
“短路”经济模式靠得住
笔者:必要商城到底是干什么的,能谈一下吗?
刘贺海:谢谢你能有这个提问,让我有一个大大方方做广告的空间。必要商城是毕胜先生创立的,他曾是李彦宏的亲密伙伴,也曾经把乐淘网做到了一个很高的量级。此次他做必要商城,其实就是解决一个问题,高品质产品的价格虚高问题。
很多优质的国货,贴了国外的品牌就是奢侈品,再卖给国人,赚走了高额的利润,而广大的普通的消费者,就只能去某些商城淘价低质劣的东西,这很不公平,也很不健康。
必要商城就是要撕下这个标签,产品还是那些制造商生产,只是没有了品牌,然后直接对接必要商城,去掉了中间所有的加价环节,让高贵的品质回归生活,让所有人都能买的起、买的放心。所以,这种创新的“短路”经济模式,短路掉所有中间环节,把品质完整的让渡出来,这是毕胜先生要干的事儿,正像毕胜先生讲的,品质才是最好的品牌。现在,我们做宣传也主推这个点——新模式、新国货——真实的必要,真实的中国制造。
其实,我搞了10年媒体,我很清楚受众的心理。没有谁真的愿意去淘假货,穿个百八十块钱的假耐克,或许对得住自己的脸,但根本对不住自己的脚,何必呢?自己舒服才是最大的尊严。
我还不认识毕胜先生的时候,朋友推荐我买了必要商城的运动鞋,我通过真实的用户体验发现,这个商城靠的住。这可能也是我后来最终选择必要的原因之一。
笔者:我泼泼冷水,据我所知,有人并不看好必要商城,你这样的选择还是有很大风险的,而滴滴可能看上去更保险一些。
刘贺海:要说保险,其实在报社是最保险的,如果求稳我完全可以在报社干,签签版打打球,有事的时候安排下边的人去干,干好了自己揽上,干坏了推走,发发牢骚活活稀泥,估计混到退休是没有问题的。但人生就是这样吗?既然出来,不就是想找个空间耍一把吗。没啥,个人追求不一样,做着看吧,我相信消费者最终会认可品质的力量。
笔者:新的工作岗位是什么内容,感觉怎样,有没有不适应?
刘贺海:我主要负责市场和公关两大部分,适应起来基本没有障碍,比较快,团队也在逐步调理中,都是干起活来比较忘我的人。我也借你这个地方做个广告,希望有更多牛逼人才加盟进来,我带的团队绝对都是纯净的人最喜欢的创业氛围,没有高低贵贱,只有智慧碰撞的快感。另外,有两位兄弟先于我加盟必要商城,也更得心应手。一个单纯的环境和流程,干起活儿来是觉不出累的。
笔者:想对老东家说点什么?
刘贺海:京华时报我呆了8年,我把最好的青春给了她;同时,她也给了我很多,有那么多的同事包容和指点。京华有很多有才华的人,他们至今都在默默前行,我提出辞职之后陆续从报社各个群里退出来,最后一个群是京华新媒体群,在我看来那是最有活力和价值的一个群,我特别喜欢看到记者们上报新闻线索和稿件,我相信他们能把京华建设得更强大,当然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另外,我想特别祝福夜班的同事,尤其是要闻部,他们用青春和健康默默奉献,愿他们能有与他们的付出相匹配的薪水。
笔者:能对还在媒体圈的同行说点什么吗?
刘贺海:在张泉灵辞职消息出来之前,我作为必要商城的顾问,曾在复兴国际的电梯里碰见过她几次,我问她干嘛来了,泉灵姐顾左右言它。后来我和央视内部的人聊天才知道她已经提出辞职了,只是还不便说,当时我也是她那样的身份。
我想说的是什么呢,世界很小,媒体人不易,但转个弯,也还是能碰到一起,我们应该有梦,有酒,有写不完的诗歌,有坦坦荡荡的远方。希望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我,支持必要商城。江河恒久,来日方长。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