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德网络-川南经济网-chuannane.com

川南经济网老版

川南经济网

当前位置: 川南经济网 > 文旅

泸州:花灯芳华 古蔺中学校宣队轶事点滴之四

时间:2022-01-28人气:编辑: 初旭

2-22011512534a24.jpg

作者:笑谈

      宣传队的同学均是在古蔺县城小街上长大的,从骨子里熏陶的是古蔺人耿直憨厚、朴实无华、善舞喜歌好热闹的民族风。到成都演出的同学妈老汉儿不是县太爷就是科局行,最不济都是教师医生职工或文化人,虽家教遗传都有,但生活与娱乐同今日相比,差之十万八千里。临参演的集中排练,古蔺第一招待所的伙食,让我们吃得肚滚腰圆。到宜宾,到成都,更是让我们兴奋不已,大部分同学都是第一次“赶场”出德跃关离开县城。

微信图片_20220128171055.jpg


    在成都的公共汽车上,几位同学有座位不坐,叽叽喳喳拥在一起,引来摸包包的扒手伸出黑爪,差点儿把兜里揣着的、妈老汉儿挤出来的、让儿女在省城显摆风光的几元钱摸走。旅店大厅地毯上,有男同学高兴得打起侧手翻,脑壳鼓起包还直喊安逸。地毯比棕垫软和,引来围观的人群纷纷点赞。楼梯转道的沙发上,几名女同学争先恐后抢坐,一屁股坐下被弹起来,大家伙儿欢喜地大叫:陈焕生,陈焕生,我们都是“陈焕生进城”。
我也不甘示弱,与同学们一样,过了一把“陈焕生”瘾。我们参演的节目是第一个,虽然演出后可以离开返旅店,但谁都不愿放弃继续观摩学习的机会,都坚持到看完最后一个节目返回。时间赶点,能乘收班公共汽车返回旅店。那一晚,最后一个节目刚结束,我率先冲出剧场,见着一辆公共汽车,不分青红皂白挤上去,汽车驶出老远才发现乘错了。汽车到站我下车东寻西窜找不到北,着急中巧遇宜宾文工团搞后勤服务的方老师,是他把我带回了旅店。这事儿我从未与任何人提起,但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引以为戒,做事不冒失不冲动,力求稳妥牢靠。


微信图片_20220128171114.jpg


    我们曾两次到宜宾,第一次是参加原宜宾地区所属18个县(市)竞演,竞争代表地区去省城成都参演的名额。几十个节目中选上古蔺花灯《龙井庆丰》和富顺县的男生小合唱《沱江号子》。第二次到宜宾,是去省城展演前夕的临阵磨枪。不知是文工团感觉业余不如专业范儿,还是想让文工团的演员去省城再做努力,叽叽歪歪的,让去省城参加演出的事情久久不能确定。难得有点儿轻闲,刘志强同学请假去三江机械厂看大哥,我也趁机同行,去看我大哥的同学好友聂宏远。我们在三江厂受到盛情款待,一块儿吃完饭后返回驻地。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下起了雨。刘志强同学带着一把伞,但雨大伞小只能遮住一人,我冒雨向着公共汽车站跑去。“站斗!跑啥子?这么大的雨淋感冒了,笛子啷个吹得响。”刘志强同学坚持把雨伞举在我们头顶上,二人傍着往车站走。平时不怎么与之说话交流的我很感动,同学间的距离一下拉近了。
    毛主席的警卫员陈昌逢将军曾重返古蔺,蔺中校宣传队应邀演出。那是1975年,74级同学全部下乡,节目由76级等同学顶起,但乐队很缺人。我与刘志强同学都下乡当了知青,是她受王叙彩老师委托,邀我回校帮助伴奏演出。当时,我在万寿公社当知青,距县城37公里,没有班车,往返都是步行,来回最少3天,既要给生产队请假,还少挣几天工分,但我从未推卸,愉快接受。至今还记得,刘志强同学说王老师多次在她面前谈起,刘元华业务精,思想好,非常难能可贵。当时的我听到志强同学转告王老师的话,很是飘飘然,忘记了自个儿姓啥,真的是二两盐巴就lan咸(han)了。


微信图片_20220128171123.jpg


     原学校宣传队初七三级的张崇珍同学、初七四级的邵兵、周俊芬等同学,是学校宣传队的优秀演员,于1972年被选入宜宾文工团、宜宾川剧团。欣闻校宣队的伙伴们来宜宾,常常挤出时间来旅店与同学们交流玩耍。浓浓的乡音,厚厚的乡情,深深地鼓励,要我们好好地珍惜把握这难得的机会。就是她们仨,进专业团队快两年了,也没有到省城舞台展演的机缘。

    同学们不负厚望,既圆满完成了展演任务,更是抓紧时间学习偷艺,收获颇丰。成都同台演出的是重庆市歌舞团等川东、川南片区近一半地(市)代表队。岁月如梭,绝大部分地(市)演出的节目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但重庆市歌午团演出的《红军树下迎亲人》《生命不息冲锋不止》两个舞蹈,却至今历历在目。《生命不息冲锋不止》舞蹈以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为背景,全景式地展现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家卫国、钢铁长城的勃勃雄姿。钢一般的阳光男儿,铿锵有力的肢体语言述说,带给人强烈的震撼冲击。虽然这个舞蹈我们没有学会带回,但受的影响和收获多多。《红军树下迎亲人》表现当年中国工农红军过藏区,军民鱼水情谊,揭示“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一深刻主题。该藏族舞蹈生动再现了在当年红军进藏经过的地方“红军树”下,当地的父老乡亲,载歌载舞迎接亲人解放军,把毛主席的指示带到雪山下,送进藏民的心坎里。这个舞蹈被学会带回,成为古蔺中学的压轴保留节目,与古蔺花灯《龙井庆丰》一样,传了一级又一级。

微信图片_20220128171131.jpg

   《红军树下迎亲人》这个节目能学习带回,多亏梅永生、范晓玫、黎成卓等同学。她们演出后,躲在舞台下边看边学边记。那时没有摄像机,全凭眼晴看,脑壳儿记,还不时拿出小本本,掏出钢笔写点画点以补充记忆,硬是凭借毅力执着,把情节、队形、基本动作等基本掌握。此节目被不断完善改编再创作,不但成为学校宣传队节目经典中的经典,还被县专业的宣传队作为演出节目,尔后又被县知青宣传队带到宜宾参加汇演。


连载,未完待续。配图:武莉莎)

【作者简介】笑谈,原四川省曲艺家协会理事,泸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省曲协会员,市作协会员,现退休,北漂京城。

来源:丸子蓝青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