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笑谈
《陈焕生进城》是据近代作家高晓声所创作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通过陈焕生上城卖油绳、买帽子、感冒打点滴、乘县委书记的小汽车、住宿招待所等经历及微妙心理变化,反映背负历史重荷的农民,跨入新时期变革门槛时的精神状态……陈焕生的形象成为改革时代一个抹不去的典型印记,小说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小说发表于1979年,电影播放于1981年。为啥上文同学们自比陈焕生进城呢?表面是笔者根据大家回忆真实记载,其实质是同学们的心态与初进城的陈焕生的心态何其相似。 我们去宜宾、成都,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确有再版的“陈焕生进城”之嫌。先不说汪世强同学逛街时,偷偷地按响路傍停靠的自行车铃铃,王建忠同学蹲在地上摸大理石地板的那幅搞笑;再不表赖莉娅同学吃早餐时赖在后面,悄悄的、轻轻地抚摸钢琴;陈铃同学站在水果摊前,看着大大的红苹果发呆的那幅天真;就连进公园、逛街、转商场都是每个同学的最爱。照像留影、购物多多,花光了凑了好久的零花钱。刘志强、武蔺文、范晓玫、赵立惠等同学,在百货大楼流连忘返,思索再三掏空腰包,买了花衬衫,穿着既时尚又抢眼。王福苓同学想买花衬衫却没买,为什么呢?她想到,家里姐妹多,老妈的艰辛,老妈的不易,犹豫再三,用买花衬衫的钱买了一盒蛋糕,要带回家给母亲与兄妹品尝。那时候没有电冰箱,几天后蛋糕发黑生霉了,扔掉了好好心痛。 毕叙蔺同学回忆:被抽调加入乐队拉板胡的是古蔺县日杂公司邓祥林,他好酒喜玩,常拉着同学们陪伴出去玩耍,期间酒瘾犯了,买不到白酒,就到药店买了半斤一瓶的虎骨酒。按说明一次只能喝三至五钱,结果一瓶都让他喝完,毕叙蔺等二人只尝了一点。喝完他们又去九眼桥河边,与对岸的娃儿扔石头对打。负责后勤工作的、县文化馆陈凤祥老师,不顾腰椎神经有突然发作疼痛的毛病,按捺不住去逛街,只是每次去都叫上毕叙蔺等同学陪伴,运气好,从未出现全身不能动,需要人扶着的状况。
从古蔺到宜宾有200多公里。那时没有水泥沥青路,更不知高速路是啥子格式。汽车颠簸在崎岖的石子路上,多数同学都晕车,耷拉脑袋死气沉沉。我用双手使劲地按住胸口,硬要把即将冲出口腔的液体压回去。此时,胡华翔同学的老爸,县文化馆的胡老师,把各位同学父母的名字串在一起,展言子儿,讲笑话,妙语连珠,引来了满车的欢笑,缓解了晕车。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8个多小时,住入旅店已近晚6时。“呜……”一声汽笛,“火车!”王建忠同学一声大喊,在大厅等候就餐的同学们,“嗖、嗖、嗖”地跑出大厅,拥在大街道上,看着从宜宾翠屏山腰风驰电闪而过的火车,兴奋得手舞足蹈。
在成都游览“杜甫草堂”,我们为诗人千古名句所感;参观大邑县,有同学逗乐,将大邑二字念为大巴。 熊开科、王叙彩老师带着武蔺文、曾玲等同学,拜访了在省城的古蔺藉文化名人陈之光老师。平易近人的陈老师与熊老师、王老师等一一握手。当陈老师向武蔺文同学伸出手时,武蔺文同学不知所措,慌张转身躲藏在熊老师和王老师身后。 梅永生同学带着赵立惠等同学去战旗文工团拜访施老师,观摩战旗文工团的排练,震撼深深。 陈玲同学说,在宜宾她第一次得到了民族唱法专业老师指导,是胡华翔同学的姑姑,曾在四川省民歌大赛获第一名的胡老师 。晓得了民歌演唱,音律节奏的准确把握是基础,唱腔吐词的清晰,特别“土”味的打磨是关键,对演唱中的情绪酝酿,形成声情并茂,更是提升演唱效果的点晴之笔。 王建忠同学告诉我,校宣队生涯让他受益匪浅:1976年春季征兵开始了,下乡一年多的我们赶上了这一拨(下乡一年多按二年计)。参军入伍是热血男儿们的向往,竞争很激烈。他非常泄气,自个儿下乡时间短没臂膊,参军是没有希望的。哪想到接兵部队排长走访,看见这伸伸展展的小伙子,让他比划比划。他展示了花灯中男青年的动作,引来叫好,又表演《洗衣歌》中解放军班长,排长当场表态,这个兵我要了。王建忠心想事成参军入伍,成了某部师宣传队的一员。仅王建忠同学他们高74级6班,76年春季有10名同学入伍参军,校宣队有7名同学被部队吸收入伍。 我们校宣队乐队,人少,乐器单一,乐曲伴奏是齐奏,无法分部。常态是一支竹笛,两把二胡,扬琴、手风琴各一,偶有胡华翔等同学的小号加盟,缺低音,缺中音,更缺弹拨乐器与打击乐。乐曲虽整齐嘹亮娴熟,却单调无和声,缺共鸣,表现力不丰富。与宜宾文工团30多人的专业乐手合作同台演出,我们晓得了分部,尝试了高、中、低音的搭配,加之打击乐的配合,能与今日“蓝牙”效果媲美。那时不似现在,到处都有培训班,电视、电台随处都能听到高水准的乐曲,要拜师,想提升,借柺杖搭助力出钱就行。唯有晚上呆在家里傻吹苦炼而找不到方法与窍门,其结果是事倍功半。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专业的文工团乐队排练并演出,对于我的演奏水平提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四川剧场排练时,遇到一位比我大几岁的李哥,他的笛子能登省舞台独奏。他指点我说,你中气足中规中矩完整规范,却不注意轻重缓急音强音弱。见我不解亲自示范,使我茅塞顿开,晓得了过筋过脉,提升了演奏水平。直到今天,奔七的我拿起丢了40多年的竹笛,吹起还马马虎虎。 回到古蔺后,得到县宣队乐队指挥兼手风琴手赵显虹老师的青睐,他邀我加入县宣传队吹笛子。我既受宠若惊又无底气地回答,我不行且县宣队有吹笛子的,是我们的同学付治强。你很棒,宣传队可要两名笛子手。赵显虹老师将县宣队演奏的乐曲交与我,让我抓紧练习。那时我们面临毕业,首选是下乡,通过两年的跳板锻炼,早日离开农村找个好工作,故对练习进入县宣队不积极。赵老师又主动帮我伴奏,让我上台独奏”牧民新歌”,在古蔺川剧团舞台上独奏几次,都是赵显虹老师一人给我伴奏的,这是我第一次登县以上舞台独奏,也为我参军入伍在师、军舞台上独奏奠定了基础。
连载,未完待续。(配图:武莉莎)
【作者简介】笑谈,原四川省曲艺家协会理事,泸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省曲协会员,市作协会员,现退休,北漂京城。
来源:丸子蓝青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