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德网络-川南经济网-chuannane.com

川南经济网老版

川南经济网

当前位置: 川南经济网 > 文旅

古蔺:义门府邸国风堂 土城花灯远名扬

时间:2025-07-29人气:编辑: 初旭

02.JPG

   赤水河畔二郎土城风光无限:“国风堂”是古蔺县二郎镇关工委家风家训教育基地,发挥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传习所”是珍贵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助力了古蔺花灯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忠孝传家 耕读福门  

  据“国风堂”主人陈泽开介绍:传说,“天地国亲师位”香火是古代乾隆祖的御笔真体,这六个字上墙后,一书生说,好是好,两边空了点,应该挂幅画。乾隆祖将笔就墨写下“尽忠报孝,读书种田”,随之上墙,家神堂屋即毫光闪闪。后来,人们才改“国”字为君字、“种”字为耕字。尽忠是精忠报国,报孝是忠孝礼义;读书是天下诗书,耕田是天下百业。陈氏祖训“七不出门,八不归家”,指儿女出门做事要给家中父母老人办好“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事,没有办好就不能出门;出门在外不管做什么事,没有做到“忠孝礼义仁爱和平”八个字就不能归家。

01.JPG

  “国风堂”的家教祖训是陈泽开曾祖陈国风先生手笔。陈国风,“中华义门陈,天下第一家”陈万里第十一代孙,清末在遵义考取头名秀才,是义门陈万里系第六代绪谱的主笔。1912年,他采运百年马桑木、黄腰木、岩青杠、土泥瓦修起老房子。2012年,回乡创业志士陈涛乘振兴乡村良机,出资百万修缮老房子,请书法家大别山人陈功震先生题写“国风堂”。堂内展呈千年古木、百年农具、家具、船具、灯具数百件,诗词、歌赋、家风、家教书籍数百本。“国风堂”建成以来,陈氏家族已有6名中共党员、6名退役军人、18名从企从教从政人员、12名大学生、3名研究生,他们都积极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土城风光 花灯璀璨  

   陈泽开参加四川青年自修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自修毕业于中国行政管理大学。在部队,入团入党,立功受奖,还为师团官兵表演过文艺节目;退役后,从事乡镇行政工作,业绩全县前列。同时,参加县上乡镇多个社团的公益事业,让花灯表演走进政府大院、走进山乡人家、走进田间地头,所以他被称为古蔺的“花灯书记”。2001年退休后,仍积极参与乡镇老协会、关工委、老体协、扶贫协、文联、侨办,县民协、县戏协、县诗词楹联协会等组织开展的公益活动。

16-.JPG

   陈泽开是古蔺花灯第六代传人,也是古蔺花灯的市级传承人。他创办的“古蔺花灯二郎传习所”,可谓花灯学员的广阔天地,有走廊、办公室、教室和舞台;开展的活动,或有利于党和国家,或有利于社会公德,或有利于家庭建设。他教的花灯班具有“个十百千万”的特点,即每一棚花灯班团队,由7~15人组成,主角是幺妹、唐二、打岔老者,副角有五台师、耍棍、耍刀、耍旗、说春、放报,鼓乐组、灯笼组、五台组等十多种分工;内容包括兰花调、荷包调、采茶调、高粱调、郎酒调等数百支灯词灯调;传习所收藏的灯笼、灯锣、灯衣等灯具上千件;花灯班参与的藏书读书写书已达万册之多,组织观看演出、演讲、直播、视频的人也达万人以上。

17-.JPG

   陈泽开、姚占楷、谢建刚、陈大巧等古蔺花灯传承人组建的22棚花灯团队,把古蔺花灯唱到了北京城,跳到了珠港澳,演到了台湾岛,走出国门跳到了泰国的舞台上;协助古蔺县文物保护中心和民协会编辑出版《古蔺花灯》专集,让清华大学、川师学院等学校的师生也青睐古蔺花灯。

                   优美诗词 以飨读者

   诗词是情感的载体,源泉是创作的根基。盛夏季节,古蔺县诗词学会、楹联学会开展了意义非凡的采风活动,来到土城村——国风堂家风韵声入耳,传习所花灯雅曲流芳……激发了会员们的创作灵感,他们写出许多诗词楹联,真不愧为诗词文化的优秀传承者!择其佳作,以飨读者:

03.JPG

04.JPG

   邓登武《咏义门陈》:旌表曾昭孝义天,四千人口共炊烟。仁风百代传家久,叶茂枝繁不计年。梁尚琴《致谢陈泽开书》:民间歌舞响鸣弦,古蔺花灯绘锦篇。艺术明珠添异彩,非遗文化永流传。《题古蔺花灯二郎传习所》:雅韵盈门,览胜读书增智慧;花灯尽室,听锣赏舞享欢娱。陈炯章《题土城国风堂家风馆》:国风堂里满诗情,孝义传家百载名。惠泽儿孙皆出息,欣逢盛世更繁盈。邓宏宇《致古蔺花灯二郎传习所》花唱俚歌多受众;灯传信义启心灵。钟正良《土城义门陈国风堂》檐上三片瓦,堂前只一家。躬耕兰桂茂,孝义冠中华。《赞古蔺花灯二郎传习所并陈泽开先生》:建所开班,师传弟子,花灯文化传万古;尽忠报孝,泽惠儿孙,颍水家风续千秋。邓登甫《国宝花灯》书香门第尽贤人,陈氏花灯远近闻。薪火相传扬国粹,春辉闪耀路长明。陈泽开《盛世欢歌》:古蔺花灯光彩照人万民乐;郎乡歌舞韵声盈耳百业兴。《徐莎采风古蔺花灯》:蔺州政协莎路行,踏访郎乡采花灯。一眼倾心魂梦绕,百般入韵意含情。青企协会多奇志,创意笔本几功能。赠物传臻添雅趣,非遗薪火共相承。《诚谢诗词楹联学会》:盛夏蔺郎雅韵扬,双学会聚采风忙。花灯妙态凝诗笔,家风清芬入华章。字字珠玑彰古意,联联锦绣颂流芳。深怀谢意心难尽,着墨长存岁月香。( 丁政鑫 )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