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德网络-川南经济网-chuannane.com

川南经济网老版

川南经济网

当前位置: 川南经济网 > 文旅

古蔺:“润之香樟”“扭扭灯”与永乐镇

时间:2023-01-05人气:编辑: 初旭

古蔺:“润之香樟”“扭扭灯”与永乐镇(图1)

太平古镇。

古蔺:“润之香樟”“扭扭灯”与永乐镇(图2)

古蔺县城夜景。

古蔺:“润之香樟”“扭扭灯”与永乐镇(图3)

太平渡渡口纪念碑。

古蔺:“润之香樟”“扭扭灯”与永乐镇(图4)

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


  进入古蔺,陡然有一种无边幽深、峰峦连绵的感觉,其两边青山,县城夹于其中。山为黛色,葳蕤之草木如纷披的绿色绸缎。清新空气之中,还有丝丝的甜味,令人亲切而又惬意。水流平缓,悠闲而清澈,不由得想起杨慎的诗句:“界首江清春洗马,海漫山翠晚当楼。”(《赠永宁白参戎》)
□杨献平/文 余其松/图

A 双沙镇的“润之香樟”
  古蔺位于金沙江下游,衔接云南和贵州,其先属西南夷。司马迁《史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俗或土箸,或移徙,在蜀之西。自冉駹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此皆巴蜀西南外蛮夷也。”也就是说,在历史黎明时期,此地为西南夷,其境内生活有僰、苗、魋结、冉駹、白马等民族。
  当时的西南夷之属,大致包括今四川西北、南部及湖南湘西、贵州和云南大部分地区。难怪当年夜郎王面对汉武帝使者,骄傲地发出“汉孰与我大”之问。公元前112年,由赵佗建立的南越之后裔赵建德与吕嘉公然反叛,汉武帝震怒,派兵剿灭,同时也征用了西南夷夜郎及其周边民族的人马。由此可见,此时的西南夷,与汉帝国为臣属关系。
  沉沉一夜,一早醒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清新气息,令人感觉整个身体都瞬间干净起来。出城,半小时后,进入双沙镇,四面皆为高山,其中南边的稍微低一些。站在山腰远眺,只见群山起伏有致,或纵或横,有的蜿蜒如龙,有的则短促如拳。
  俯瞰整个山谷,状似一只巨大的葫芦,四面峰峦遮挡,中间凹凸有致,一片宽阔的平原沉浸其中,田畴井然,庄稼层次分明,或油绿苍然,或水流涣然,一色的油菜花如灿烂的飞毯,静静落在地面上。路边的草坡上,有数个蜂场,勤劳的养蜂人头戴有黑纱的草帽,或坐或蹲,在侍弄密密麻麻的蜂群。田地周边,排列为数不多的房屋,看起来纵横有序,一色的崭新。远处山上,也有一些散落的民居,正是晨雾消散的时候,那些人们,似乎置身于仙境之中。
  同行的本地朋友说,此地是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期间,休整并召开白沙会议的地方,会址就在双沙镇的一座老院子里。院子里有一棵香樟树,传说是毛泽东亲手栽种的,当地人称为“润之香樟”。
  我抚摸着“润之香樟”,从其中可以看到岁月的痕迹,也能够感受到半个多世纪前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留下的体温。
  遥想那个年代,多少牺牲仍旧没有浇灭人们对光明的渴望,多么残酷的环境,也没有使中国共产党人退缩半步。作为川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能够与伟大、卓越的中国革命联系在一起,这对白沙镇来说,应当是一种无上的荣光。
  在村子里,遇到几位老人,问起当年的情景,他们说,那时候他们还小,只觉得红军很好,对他们的父母爷奶,都很亲善,这里的人都很欢迎红军。一位年过九旬的老人说,他们家里也住过红军,现在那房子虽然不能住人了,也舍不得拆掉。
  每一段历史都将被铭记,不仅在典籍里,更在人民记忆中。在这里,至今流传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以及红军战士的故事。在村子北面的山坡上,有一些天然的石洞和石崖,当地人说,那里曾驻扎过红军的一个连队。我带着一颗拜谒与敬仰的心,试图在每道崖缝与石洞中找到当年的痕迹,比如红军的一顶帽子,一个人留下的参战血书,或者记录某些事迹的旧书籍或者笔记本,等等。作为红军重要的经行地,当地人已经将这一段历史视若珍宝,凡是能够找到的,都放在了纪念馆中。

B 太平镇的“扭扭灯”
  这里的自然环境,仿佛一个独立的世界,有些桃花源的意味。然而,古蔺之地,古来民族众多,其中的僰人已经全部消失,冉駹、魋结等大致已经改换了称谓。僰人留在当下的,就是著名的悬棺,其中,以宜宾珙县的悬棺墓群为最多。由此可以想到,在古老幽秘的西南大地上,曾经有多少人在蛮荒中生存,而后因为各种原因迁徙,曾经有多少的文明和文化,在时间中留存或者淹没?
  古蔺作为川滇黔连接点,南来北往的人们,必定携带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使得这一片土地不仅成为南方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分支和重镇,也使得古蔺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凝结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地域文化。
  如太平镇的花灯,俗称“扭扭灯”,据说兴于唐宋。其形式,通常由一男(唐二)一女(幺妹)一丑角(男女皆可,称为打岔老者)构成。据清光绪年间的《续修叙永、永宁厅县合志·民风》记载:“正月初八日始,各街竖灯竿下搭灯棚,箫鼓喧天,游人如蚁,十二至十五夜,加以龙灯、狮灯花灯,谓之闹元宵。”由此可见,无论在哪个朝代,哪个时期,古蔺都是与汉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古蔺花灯的主要内容是说唱吉祥,祝福平安,感恩天地和歌颂爱情等。从其唱词中可见当地人和人之间那种淳朴的关系,以及在节日期间的相互祝福乃至男女恋爱的美好与和谐。如“天上雷公吼,地下烤烧酒。乡间起舞台,花灯大门口。花灯唐朝起唐朝兴,口耳相传耍到今。唐二爱上小幺妹,花灯一曲解千愁。农家小院容天下,下里巴人写春秋……”(歌曲《灯闹古蔺》)。
  这一首唱词,当然是新编的,但从中可以看出,古蔺花灯的基本形式与基本情感。听完一曲,虽然听不大懂,但表演者那种娴熟和淳朴,使人感动。民间的艺术最朴实,也最能打动人。那些歌谣、物资、器皿、工具,都是劳动者动手创造和创作的。人在劳动之余的娱乐,既可以愉悦身心,又可以增强团结,拉近感情。这体现了一方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唇齿相依与互帮互助的习性和美德。

C 永乐镇的美好之夜
  出了太平镇,再去金沙江下游的永乐镇。这个名字太好,永乐,体现的是在这里生存的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寄望。这里大河滔滔,凝聚了横断山脉的冰雪和泥浆,也携带了整个大地的万千声响与人间高处的诡谲、苍茫。镇子不大,沉浸在山间,到处都是浓郁的酒香,馥郁、黏稠,让人有一种特别想走近的愿望。
  当地人说,这里是金沙江入海的最后一站。我想到,江河在大地上的恩惠,惠及每个生命,人类首当其冲。水和人的关系从来就是滋养、滋润,蒸发和提升,不仅是生活和制造上的,还是精神和思想上的。如老子的“水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以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古训,还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人生感喟,以及对生命易逝的感慨,等等。
  永乐镇与贵州习水县隔河相望,自古就是川黔要塞之一。遥想农耕游牧年代,无数的茶叶、盐巴、竹器、玉器、陶瓷、琉璃、黄金、琥珀、棉、绢、彩帛、翡翠等货物,由此进入到云贵高原,再运送到缅甸、越南、老挝和印度等地。最重要的,则是这些人和物产所具备的文化与文明,使得中原与西南地区乃至世界,都有着生生不息、交互往来的历史源流,更使得中国的文化和文明,持续不断地影响着亚洲各地乃至全世界。同时,也使得世界通过这一扇窗口,始终与古老的东方大国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夜间的永乐镇一片静谧,河水泱泱,群山沉默,繁星在空中光明聚集。站在永乐镇的夜晚,只觉得大地安恬,万物蓬勃,蛙鸣与夜鸟的叫声,听起来有一种丝滑的感觉。少顷,朗月越过群山,以独一无二的光辉,照耀着整个永乐镇,只觉得身心舒畅,如沐春风,如饮佳酿。在这样的夜晚,我只觉得人生是空灵通透的,也是激越纯洁的。
  这初来乍到的古蔺,可能早在多年之前,已经与我有了一种说不清的契合与亲切的感觉。

来源:川观新闻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