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码可以全国互通互认吗?健康码会泄露个人信息吗?疫情之后健康码何去何从?…… 近段时间,关于健康码的疑虑和讨论层出不穷,反映出健康码在现实应用中出现的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健康码的信度与效度。
一张小小的电子健康码,成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员流动的"通行证"。通过大数据比对,健康码可以将个人的健康状况显示为不同的颜色,绿码行、黄码管、红码禁。作为个人身份识别依据和出入公共场所的健康凭证,健康码可谓是出行"神器",为疫情的防控、信息的追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助于精准识别个人的感染风险,实现高效率的人员流动管理。亮"码"出入、见"绿"放行,一个简单的动作替代了繁琐的登记和询问,充分体现了新型数字化防疫措施的优势,是数字技术用于政务服务的有效实践。
疫情期间,全国大部分省(区、市)都推出了当地的健康码,在各地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复工复产节奏加快,务工人员跨地区流动需求日益增加,健康码的大范围应用也出现了新难题。全国范围内的互通互认,就是个无法回避的"堵点"和痛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省市推出的健康码多达近百种,"码上加码"的现象在各省市屡见不鲜。市民手机中的健康码往往只在当地有效,一旦跨省、跨市就不灵了。由于标准不统一、数据不共享、缺乏互认机制等原因,人员跨地区流动无法实现"一码通行",给出行和复工复产造成了不便。
健康小码关乎抗疫大局,不能"一码归一码"。如今,复工复产提速,一"码"平川、全国通行是众望所归,打破数据壁垒、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互认势在必行。3 月 18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低风险地区之间的人员和货物流动,必要的健康证明要做到全国互认,不得再设置障碍,不对人员采取隔离措施。日前,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国务院办公厅会同各地区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有关方面,快速推动各省(区、市)全面建立了"健康码"信息跨省互认机制。在全国整体统筹的强化下,随着各地的重视和推进,健康码在全国互通互认进程上按下快进键,从侧面凸显了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的坚持和努力。
健康码本质上是一次大数据的社会应用尝试。回到最初的问题,健康码全国范围互认真的这么难吗?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就技术而言,当前健康码开发标准一致,互认技术上没有障碍,只需各地遵循标准技术规范,互相开放共享数据,保证业务的有效性和协同性。但难就难在数据共享,无论是各自利益的权衡抑或是相关部门的意愿和决心,都考验着城市数字化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正如专家所言,此次健康码的推出,相当于倒逼各地政府加快数据整合的步伐。一个小小的健康码,实则蕴藏着"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智慧。
因此,健康码虽是应疫情防控而产生,未来何去何从却也是个值得思考的话题。如果拓宽健康码功能边界、规范数据管理,将"健康码"的运行逻辑和社会功能在不同领域应用推广,或许可成为一个服务社会发展、百姓生活的工具,有利于社会治理创新和智慧城市建设。
深圳作为最先落地应用健康码的城市之一,"深i您"健康码已实现全国全省互通互认,在战疫过程中展现了科技力量。未来,积极培育和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充分发挥数据这一新型要素的作用,将成为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作者:读特评论员 庄媛 )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