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泸州市着力构建五大体系,全面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构建核心支撑体系,强化组织指挥“控制力”。泸州市率先成立市一级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及时健全防灾减灾工作机构,健全市、县、乡镇(街)、村(社区)四级防灾救灾指挥系统,成立民政、科技、财政及驻军部队等28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减灾委。积极健全制度机制,建立部门定期协商会议制度和资源共享制度。
构建灾情应急体系,夯实基层社区“保障网”。泸州市围绕社区灾害隐患排查治理、灾害监测和信息报告、社区综合减灾应急保障、社区综合减灾队伍建设、社区减灾装备配备和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以及培训演练等,建成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4个。坚持以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为依托,健全城市基层防灾减灾体系,建成应急避难场所11个,新增在建应急避难场所10个,应急避难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构建整体联动体系,掀起社会参与“共建潮”。泸州市抓住“5·12”汶川地震10周年纪念契机,依托“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重要节点,深入开展防灾减灾主题教育和宣传活动。积极依托各级各类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大力支持和孵化培育防灾减灾救灾社会组织,有效动员社会志愿者参与减灾救灾工作。据统计,全市已有2万余人登记注册,泸州市红十字山地救援队、泸州山猫救援队先后自发参加了“5·12”汶川地震、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2017年九寨沟地震等搜救和救援工作。
构建科技支撑体系,走出新兴技术“新路子”。泸州市着力打造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实现了国家、省、市、县级指挥体系互联互通,灾情信息第一时间收集汇总、分析研判,第一时间发布灾情、应急处置,及时跟进灾情处置、应急处突,有效增强现代化科技防灾减灾支撑作用。目前,市县两级保持24小时应急准备状态,已成功处置了龙马潭区玉龙社区玉带河城市内涝、叙永县枧槽乡“8·17”特大山洪泥石流等5起应急救灾事件,及时减损和挽回人民群众财产损失达3000余万元。
构建综合宣传体系,系牢公众共识“安全绳”。泸州市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短信、减灾馆等多种形式与手段,大力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与自救互救技能,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2015年,泸州市率先在全省建成以灾害认识、灾害防范、灾害治理为一体的综合防灾减灾馆,将其纳入全市未成年人教育基地和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基地,面向市民全天候开放,累计接待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及社会群众、学生20余万人(次)。
熊万银 泸州日报记者 朱虹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