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功案件》海报
原标题:青年胡耀邦形象首现银幕
新京报快讯(首席记者 关庆丰) 今天下午,被称为“首个国家宪法日献礼电影”的《黄克功案件》在京举办首映式,胡耀邦之子胡德平、罗瑞卿之子罗箭、罗荣桓之子罗东进、张爱萍之子张翔等近百位革命后代出席首映活动。演员毛孩饰演时年22岁的胡耀邦,据胡耀邦长子胡德平介绍,这是电影作品中首次出现青年胡耀邦的形象。
《黄克功案件》根据77年前发生在延安的一起真实的刑事案件创作。1937年10月全面抗战之际,抗大红军将领黄克功因逼婚未遂,将女学生刘茜杀害。如何处置这位战功卓著的红军将领黄克功,是赦还是杀,成为整个故事的焦点。
毛泽东、张闻天、罗瑞卿、胡耀邦都被牵涉进案件。最终,黄克功被依法审判,执行死刑。
“黄克功案”中,当时年仅22岁的抗大政治部副主任胡耀邦是公诉人。胡耀邦代表检察机关向法庭提出了对本案的量刑建议:鉴于黄克功目无纲纪,杀害革命青年刘茜,应严肃革命的纪律,处以死刑,特提向法庭公判。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等影视作品中,曾出现晚年胡耀邦的形象。2012年上映的电视剧《红军东征》出现了青年胡耀邦形象。
胡耀邦之子胡德平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黄克功案件》是第一部出现胡耀邦青年形象的电影,并且作为主要角色在影片中展现。
军旅演员毛孩在影片中饰演胡耀邦。毛孩告诉新京报记者,他在开拍前曾阅读胡耀邦之女满妹写的传记以及与胡耀邦秘书聊天,以了解人物性格。“意气风发、嫉恶如仇是青年胡耀邦身上最大的特点。”毛孩说。
延伸阅读:
2014年8月,内地影视剧作品首现胡耀邦、华国锋
剧中的邓小平和胡耀邦
剧中的华国锋
央视新闻(央视记者邓琦)【影视剧作品首现胡耀邦、华国锋】为刘少奇平反、邓小平鼓励胡耀邦针对“两个凡是”问题发表文章,胡耀邦签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电视剧《历史转折的邓小平》再现1976年粉碎“四人帮”到1984年实行全面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
泸州:出川大纳路与胡耀邦
■ 初 旭
2015年11月20日,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长期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他在长达60年的革命生涯中,曾经与泸州的建设和发展密不可分,有了他,才有了泸州的出海通道大纳路……他虽然辞世已整整25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人格魅力、他的丰功伟绩、他的人民公仆的品质至今仍然深深铭刻在泸州人的记忆里。
图为胡耀邦(前左五)和当时市领导合影,二排左五为张玉清老人
在谈到泸州的发展,谁都不能回避一个伟大的名字——胡耀邦,为了更好地缅怀这位杰出的老人,近日,记者专程采访了上世纪80年代初胡耀邦川南行的几位见证老人。
他向市民招手致意
冒着细雨,记者在麻柳湾市委宿舍找到了当时泸州市市委副书记张玉清老人,今年74岁的老人精神很好,也很乐观,听记者说明来意,马上从屋里搬出一大摞影集,查找着当年的照片,他一边找,一边回忆起了胡耀邦川南行的一些情况:
在胡耀邦来泸州之前,泸州市委、市政府就接到了四川省委、省政府有关胡耀邦来川南视察,然后沿长征路到贵州的通知,当下,张玉清就和当时的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肖乾发一起赶到重庆接受任务。回来不几天,一切作了安排后,也就是1983年的11月28日,胡耀邦、倪志福、胡启立、刘延东一行在当时的省委、省政府领导谭启龙、杨汝岱等人的陪同下,从重庆乘车来到了泸州。那时泸州的接待条件较差,胡耀邦一行便安排在纳溪的泸天化宾馆接待。胡耀邦一行到泸州,随行人员就根据耀邦的意见,要求当地政府不要过分伸张,不准用警车开道,不准用警察护送,既使出于安全需要,也要用便衣警察,做到内紧外松,切忌不能惊扰市民生活。生活上也相当简朴,吃饭时也只有当时的市委书记赵希尧参加,不得敬酒。
胡耀邦到泸州后,除了听当时的市委、市政府汇报工作外,他要求听听当时的纳溪县领导汇报工作。当时的县委书记是曾志刚,他接到通知后,不知汇报什么好,就找到市委副书记张玉清,张玉清在中共党校学习时,曾听过胡耀邦的报告,他告诉曾,耀邦为人随和,知识渊博,说不准就首先问到纳溪的县志,纳溪这名字的由来。在汇报中,耀邦果然问到了这个问题,曾志刚告诉耀邦:纳溪城边有条叫永宁河的溪河,它被长江接纳,人称纳溪,这一席话,耀邦听后连连点头称是。给胡耀邦同志汇报工作,就像老朋友在一起拉家常,大家都没有拘束感,在谈话中,耀邦还给大家谈了馒头的来历,还问到川南行署上层民主人士的学习生活情况。
11月29日,胡耀邦一行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泸天化和泸州曲酒厂(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的前称,一下同),在银沟头参观曲酒车间时,不知怎么走漏了风声,耀邦一行从车间出来,街上到处站满了围观的市民,大家都真相一睹伟人风采,耀邦见此,一边走,一边微笑着向周围的人们挥手致意。耀邦一行于11月29日离开纳溪,在叙永县城住了一晚上,沿着当年红军长征路线进入贵州毕节,正因为有了胡耀邦之行,才有了后来泸州的出海通道大纳路的诞生。
只能前进 不能后退
1983年11月28日,胡耀邦总书记视察泸州时,当时参加接待的市领导除了赵希尧、张玉清、肖乾发外,还有一位就是原常务副市长曹锡森。曹先生要外出办事,在电话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他告诉说,当时他也参加了接待,胡耀邦一行来泸州时,是由重庆市政府护送过来的,来时,正遇到泸州沱江大桥在改造,就在桥上搭上木板让汽车通过。耀邦一行被安排在泸天化宾馆,当时只有几个便衣警察担负警卫任务,看不出有大人物入住的样子。入住的第二天早晨,耀邦就吩咐随行的倪志福、胡启立徒步到纳溪城里明察暗访,让人十分感动。耀邦一行在泸州活动了三天,先后听取了市委、市政府、纳溪县委的工作汇报,并参观了泸天化公司和泸州曲酒厂。离开纳溪前往叙永的早晨,天上下着小雨,有人提出要和总书记合影留念,工作人员不同意,耀邦总书记听到后,爽快地答应了同志们的要求,站在雨中,先后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泸天化的领导以及在场工作人员合影留念,还专门为泸天化公司题写了“奋发图强”四个大字。
离开泸州时,正值寒冬腊月,在叙永摩尼雪山关一带,早已大雪封山,为了保证首长的出行安全,当时的省领导建议坐车返回重庆,由重庆乘火车达遵义市,再到贵州毕节。胡耀邦同志不同意这个出行方案,告诉随行人员: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泸州市政府考虑此事非同小可,专门找到当时泸州运输公司,由公司经理亲自开车护送总书记出境。一路上,大雪封山,车道打滑,就在汽车轮上套上铁链防滑,沿途老百姓听说是总书记的车队经过,都自觉把糠壳铺在路上,让车队安全通过,并站在风雪中,目送总书记远行……曹先生在给记者陈述时,在电话里连连感慨:耀邦是个好领导,实在太难的了。(原刊发于2005年12月22日《泸州晚报》,初旭/文,略有改动)
大纳路散记
■ 赵凤英
一
不知怎的,早晨从县城出发上大纳路时,心情竟莫名地有些激动。
大纳路建成二十多年来,亲自驾车行驶其间,乃第一次,自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大纳路从大方县城经东关、核桃、坝子、冷底、中洞、瓢井,穿山王庙隧道,到山坝、长石,在粑粑坳处出大方县境。一路目之所及,路两侧青翠茂密的行道树,绵延起伏的群山,茂盛碧绿的庄稼,铺了沥青的平坦路面,令人心旷神怡。
“十里不同天”,果真如此。路,还是那条路,可当车行至普宜至大河口之间路段时,天公倏然变了脸,凉飕飕的风从车窗灌进来,而山形地貌愈发突兀险峻。峰回路转时,但见乳白色的雾,在路基下与对面山峰之间,笼成一片白茫茫的云海。远眺,对面峰峦叠嶂,壁立千仞;俯瞰,雾海深处,河谷深切;环顾周遭,巍巍群山,人迹罕至。
哦,原来,这段三十公里长的公路,竟修建在半山腰上!由此想见,在技术与设备都相对落后的二十多年前,在这险峻的山峰上,硬生生拦腰凿出一条高等级公路来,何等艰险,何等不易
至此,全长279公里的大纳路,在大河口处跨过赤水河进入四川省,经古蔺、叙永,向纳溪蜿蜒而去。
一路行来,从粑粑坳至大河口路段,车流量明显减少。而大方县城至山王庙路段,各类车辆川流不息,车流量仍不减当年。
过去路未修通时,沿线老百姓只有徒步翻山越岭,人背马驮。如今,大纳路给老百姓带来的,已不仅仅是柴米油盐之类基本生活必须,更多的是,凭此路,他们从家门口即可乘车走出大山,走出大方,走出贵州,南下北海,北上川陕,通江达海。
在赤水河桥上,眺望奢香夫人娘家的方向,不禁思绪万千,浮想联翩,这位巾帼英雄若非芳华早逝,那么,她开辟了龙场九驿后,定然也会打通这条西南出海的大通道。
这座桥,承载了二十多年风风雨雨,见证了川黔两省繁华的商贸往来,见证了一段历史的辉煌。
二
大纳路曾被当地群众称为“皇帝路”。它的建成,确有一段特殊的缘由。
1983年12月3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从四川泸州坐汽车取道叙永、古蔺,抵达毕节地区考察民情,访贫问苦。时值寒冬,地冻天寒,当时中央办公厅建议他坐直升飞机,他执意不肯,他说那样就看不到沿途的毕节人。他满怀深情地说:“交朋友莫忘交穷朋友,走亲戚莫忘走穷亲戚。”当年聆听过他这番情深意切话语的毕节人,至今,言犹在耳。
那年冬天,天气出奇的寒冷,整个毕节境内大雪纷飞,路面凝冻溜滑,寸步难行,用老百姓的话形容是“凌得像玻璃板亮晶晶的”。从四川到毕节的321国道,沿线很多地段因冰冻被迫中断,胡耀邦的车队无法前行。当地群众得知这一情况后,自发组织起来,挑的挑,背的背,从公路附近的山上弄来碎石一点一点地铺在路上,硬是在短短两天内“重建”了百余公里长的碎石路,总书记的车队才得以艰难地驶过去。
面包车内,胡耀邦满含热泪,激动地向铺石子的老百姓双手作揖致谢。
当地百姓的质朴与善良,使胡耀邦深受感动,同时,他也深感道路设施落后对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严重阻碍。路上,胡耀邦还引用了两千年前秦始皇进四川的例子,他说:“修几百公里栈道,打木桩,凿石崖,两千年前尚且可以做,现在难道不应该做得更好吗?”遂作出要在贵州大方至四川纳溪的山区修一条宽公路(高等级公路)的指示。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胡耀邦的亲自关怀下,大方至纳溪的山区二级公路正式纳入国家交通发展规划。
大方,古蔺,这两个美丽神奇的地方,曾是红军长征年代建立的老革命根据地,又是兄弟民族聚居之地,长期以来,“经济贫困”、“交通不便”、“老少边穷”成了这里的代名词。然而,这里的人民勤劳善良,这里的地下矿产资源丰富,修建大纳路,对促进这里的农业发展和川滇黔物资交流,意义和作用不言而喻。
然而,历史与政治的风云变幻,谁也始料不及,谁也无力主宰……
而几个时间节点,印证了大纳路的来之不易,理当铭记:
原计划1985年动工的大纳路修建工程被迫搁浅。
1986年4月26日,大纳路开工典礼终于在迟来的鞭炮声中在大方县城举行。
1987年12月15日,大纳路大方境破土动工。1988年3月,大纳路全面动工。
掐指一算,从1983年底胡耀邦的深切关怀和殷殷嘱托,至1989年初的全面动工,光阴已消逝五年余。
这五年,沿线千千万万百姓是怎样的日思夜盼,在一次次希望与失望的交替更迭中,日复一日用双脚一步步丈量着大山的闭塞与生活的艰辛。
1992年底,大纳路终于竣工通车。
1997年,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经过大纳路时,认为公路等级低,加之事故多发,遂要求由贵州省交通厅出资,将水泥路改造为沥青路。
此后,尽管大方境内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然而,大纳路上各类车辆仍昼夜穿梭不停。每到夜晚,无数的车灯,绵延成一条六十多公里长的彩带,蔚为壮观。
大纳路——川滇黔出海的绿色通道与经济大动脉,当之无愧!
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立项、勘测到征地拆迁、投入施工、资金监管,从运筹帷幄到指挥若定,从中央到地方,从省区县到乡村组,工农干群齐上阵,上下一条心。
无路难,开路更难。来自全省各地的工程技术人员六七十人,从四面八方汇聚大方。许许多多的大方人,也纷纷投入到大纳路建设之中。
这群肩负特殊使命的人,每天早出晚归,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历尽千难万险。设在瓢井镇的大方境工程建设指挥部,位置虽相对居中,然而,对于从早到晚在荒山野外攀爬探路测设的人来说,回去一趟确是十分艰难,不仅耗时费力,最重要的是影响当天工作计划。这一特殊时期,便出现了“寄饭”这一特殊产物,即大家的午饭只能与老百姓家搭伙,但要付饭钱,要么自带粮食到老百姓家借火自己做。
年轻人们则不擅穿着打扮,因为一没条件,二没必要,反正整天与泥巴石头打交道,再说,讲究给谁看呢?整个工程队清一色纯爷们,没有女人,自然没有半点生趣和色彩。大家的日常行头基本上是肩上帆布包一个,脚上解放鞋或反帮皮鞋一双,外加一身泥土和臭汗,无牌,无证,往工地上一站,那些正在施工的老百姓,便会大声呵斥:“卖天麻的,快滚开,收你的天麻去!”他们也懒得理论。
天黑收工回瓢井“窝点”,曾经的“天之骄子”们常就着昏暗的灯光,或打扑克,或喝烧酒,既为解乏,也为打发无聊的夜晚。好在,国家每人每月补贴二百元大洋,姑且慰藉年轻而寂寞的心灵,支撑那段艰苦难熬的岁月。
大纳路工程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后,老方(大方)瓢(瓢井)路到处被挖断,车无法通行,而工程队员们每月须回县城参加一次调度会,大方瓢井之间往返一趟,多数靠步行,时而老路,时而“新”路,可是,无论从哪走,一样的凹凸不平,乱石挡道,举步维艰。
那段特殊的岁月,倘若仅从穿着打扮上看,工程指挥员、领导、干部、勘测员及老百姓均无二致,故常闹出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来。
话说有一天,施工地上走来一位中年男人,头戴草帽,身背帆布包,脚穿高帮解放鞋,沾满稀泥的裤腿挽得老高,当他看见一名工人施工不规范时,便上前询问:“你为什么这么干?”不料,那名工人理直气壮地回答:“县里的刘县长叫我们这样做的!”中年男子一愣,我老刘何时下达过这样的指示啊?这不是当面糊弄人吗?回头一想,不禁哑然,自己一无专车,二无秘书,三无工作证,独自一人从大方县城坐车到毕节,再到小坝下车,冒着大雨,踏着泥泞,翻山越岭走到修路现场,再加上这身行头,全然没有县长派头,也难怪老百姓不可能认识,也不可能相信。
这老刘,就是时任大方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大纳公路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刘功永。
四
从大河口返回县城途中,特意在冷底下了车。
路边,一望无际的蔬菜瓜豆们,争先恐后地露出丰收的笑脸。山坡上,茂盛的包谷林,一碧万顷。十多名妇女正在大纳路边的蔬菜大棚里有说有笑地摘黄瓜和大豆,几十个大编织袋装得鼓圆鼓圆,几位男村民则把编织袋一个个扛上大货车。不一会,满载着各类新鲜蔬菜瓜果的大货车,沿着大纳路,欢呼着往大方方向奔去。
这些摘黄瓜大豆的村民们,也沾够了大纳路的光,他们把自家的地五百多元一亩租给专业合作社老板,然后为老板打零工,老板又发给他们每人每天六十元工资,干的都是手上活,不累,又在家门口,真正的双赢,皆大欢喜。而这一切,大纳路功莫大焉。
要致富,先修路。修这条路时,沿线老百姓积极投工投劳,每天工钱五元至二十元不等,有部分人还无偿参与。至于征地拆迁,国家给多少就是多少,用老百姓的话说:“别说国家还给赔偿,就是一分不给,我们也举双手赞成,支持得很,那点土地算什么,修路是为我们这地方做万古千秋的好事,公路不通多遭罪啊!”
一问才知,这些纯朴善良的乡亲们,当时,居然一概没有“堵工堵路”的概念。
大纳路动工后,沿线老百姓在家门口即可找到票子,找到通向山外的康庄大道。譬如,居乐一吴姓村民,22岁那年,跟众乡亲一起,到大纳路工地上打小工,工钱每天四元,后来向别人赊了七百多元钱的马一匹,便在大纳路工地上干起了“拉马车”行当,每天收入增至二三十元,不仅两个月内就还清赊马钱,还成了麾下有七八十号人的小包工头。因人好,勤劳,可靠,深得老板信任和喜爱,家门口几公里段路的大部分工程老板都承包给了他。大纳路竣工后,他便到毕节、遵义、贵阳正儿八经干起了市政道路工程,成了名副其实的大老板。
他,是从大纳路干起来的,是从大纳路闯出去的!
曾经家徒四壁,被村民嘲笑“穷得送不起一个高中生,喂不起一匹马”的吴家,如今,跟许许多多人家一样,从大纳路上干成了大老板,走出了大学生。
五
车行至坝子时,蓦然想起二十多年前的一件往事来,不觉心头一震,它竟与大纳路有一段小小的渊源。
依稀记得,那是1988年夏天,毕业后次年暑假,五个要好的同窗,相约搞个大方织金十日游。我们先从我家走六十多公里山路,到达长石柿树的同学家,次日,从柿树经路布过中洞至冷底到坝子,向终点站东关的同学家进发。那天,烈日当空,酷热难耐,边问路边走,一路艰辛自不必说。到坝子时,夜幕已降临,此时最揪心的感觉是:饿、渴、热、累,脚还钻心的痛,一步也不想再往前挪。可是,一打听,此地距东关还有三十多公里,最最痛苦的是,不知何故,从坝子到东关路段,全被挖烂,路中央,大块大块的泥石块横七竖八,路边,成堆的砂石和泥土堆成小山。这叫路吗?它于又饥又渴又累又焦急的我们,无异于雪上加霜。当时,隐约记得我们班一钟姓男同学家就在坝子,我们几乎欢呼起来,有救了!然而,当我们费尽周折找到他家时,这位仁兄居然不在家,出远门了,他的父母去干活也还没回家。老天,那一瞬,犹如看见汪洋中快抓到手的稻草又被洪水卷走一般,我们绝望透顶,我几乎要哭出来了。
那一刻,心里暗自后悔,真不该做出如此冒失冲动的决定。交通不通,通讯不通,走路又不凶,几个小女生旅的什么游哦!
无奈,我们只好强打精神,拄着木棍,相互搀扶,借着月色,沿着被挖得坑坑洼洼的乱石路,向着目的地高一脚低一脚地挪动沉重的脚步。晚上十一点左右,终于到达目的地东关。天啊,寝室里曾住我下铺的室友“老丁”,竟然度蜜月去了,也不在家。更尴尬的是,我们找到的竟是她的婆家。筋疲力尽又走投无路的我们,厚着脸皮赖了下来,幸好,同学的贤惠的婆婆热情招待了我们。一顿狼吞虎咽之后,躺在女友的婚床上,回味这一天的艰辛曲折,感慨万千。经集体讨论,由我执笔,修书二封,次日继续步行到大方县城从邮局寄回,一封写给坝子那位仁兄,一封写给这间婚房的新娘“老丁”。信中,除叙同窗情谊外,着重描述了这一天历经的千辛万苦,特别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坝子到东关这段路的极端糟糕难行。
二十多年来,这段往事早已淹没在岁月的尘埃里,而我,这么多年,竟从未将它与这条路联系起来一同怀想,此刻才恍然大悟。那时,我哪里知道,那路,不正是刚破土动工的大纳路么?它能不烂么?然而今天,当我驾着车,沿着通畅的大纳路行至川黔交界处往返近百公里,也不过两个多小时罢了。
往事不堪回首,今非昔比啊!
后来,我与老家八堡的他恋爱了。每次去他家的路线都是:从我家坐车到大方,再从大方坐车到毕节,毕节坐车到小坝,小坝下车再步行二十多公里山路才到八堡。每次,一个单边就得两天时间,每次去见公婆,总是灰头土脸,疲惫不堪。
那时,我定然不知道,有这样一条正在建设中的大纳路,将来,可以让我们的爱情不那么辛苦,可以拉近家的距离。
六
而今,大纳路沿线,超市、餐馆、汽修店、蔬菜大棚、经果林、农业产业园,应有尽有,鳞次栉比;一幢幢农家小洋楼掩映在绿树丛中,若隐若现。
再也看不到人背马驮烧火煤的情景,再没有一年只有半年粮的人家,再不见丰收的蔬菜瓜果烂在地里无人问津。
想当年,大纳路曾拥有多个辉煌的“名次”:
贵州省继贵黄高速公路后第二条高等级公路。
黔西北地区第一条高等级公路。
大方境61.685公里山岭重丘二级公路,仅耗资4942.51万元,工程难度之大,质量之高,投资之小,堪称公路建设史上的成功范例。
657米长的山王庙隧道,是大方县境内第一座公路隧道。
路上车流量之大,商贾往来之繁华,在当时全省乃至全国实属罕见!
斗转星移,历史的书页翻到了1992年12月26日。
这一天,天气格外晴朗,温暖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照耀着崭新的大纳公路,照耀着大方人喜气洋洋的笑脸,大方县城张灯结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到处载歌载舞,到处欢声笑语,大方山城笼罩在热烈喜庆的氛围里,大方人民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大方,隆重举行贵州大方至四川纳溪公路大方境竣工通车典礼!
这一天,历史永远铭记。从大方县城南门转盘(大纳路含县城3.79公里长的西大街),到山王庙隧道,英姿飒爽的交警,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当百余辆车组成的车队浩浩荡荡从大纳路驶过时,交警们齐刷刷毕恭毕敬地向车上的功臣们敬礼。而沿线公路旁,密密麻麻站满了兴高采烈的乡亲,这一天,他们全部自行“放假”休息,放下手头所有活路,男女老少齐出动,自发涌向大纳路边,站成了六十多公里长的“迎亲”队伍。
他们有一万个理由,欢度这个极其重要而又极其盛大的节日!
晚上,省里的领导来了,区里的领导来了,在大方县城举办隆重的庆功宴,大摆宴席,大宴宾朋,大宴参与修路的全体功臣。
五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千千万万的建设者披荆斩棘,披肝沥胆,呕心沥血;他们顾不上妻儿老小,顾不上享受生活;他们没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没穿过一双像样的皮鞋,没吃过一顿可口的饭菜,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翻越了多少山山岭岭,徒步走了多少泥泞小道,赤足淌过多少条河流,背烂了多少个帆布包,磨破了多少双解放鞋;他们自己也数不清历经几多千难万险……
这一切,为的就是这条路!
为的就是这条路的今天和明天!
大纳路——大方交通发展史上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