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险峰:龙桥魂

2017-09-02 05:14 来源:川南经济网www.chuannane.com 责任编辑:寒江雪
摘要】作者: 罗险峰 明初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都城南京。 城外,燕王军攻城正猛! 城内,中央军殊死抵抗! 偌大的南京城,到处火光冲天、炮声隆隆,喊杀声震耳欲聋! 这时,建文帝在死寂的勤政殿内,焦急地踱来踱去,不时发出长吁短叹! 空荡的大殿里,只有贴



   作者: 罗险峰
   明初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都城南京。
   城外,燕王军攻城正猛!
   城内,中央军殊死抵抗!                
  偌大的南京城,到处火光冲天、炮声隆隆,喊杀声震耳欲聋!
   这时,建文帝在死寂的勤政殿内,焦急地踱来踱去,不时发出长吁短叹!

   空荡的大殿里,只有贴身太监何公公低首弯腰静静地侍候着。
   何公公忽然灵光一闪,轻声说道:
  “皇上,何不打开太祖皇帝所遗金匣一看?”
  “哦!”
   建文帝猛然想起祖父太祖皇帝临终前交付给自己的一个金匣,并一再嘱咐他要待危急时刻,方可打开查看。
   建文帝随即叫何公公将金匣取来,打开一看,只见里面有一纸条和一本度牒。
    纸条上写着:
    “允炆吾孙:龙椅宝座下铁柜中存有十六套僧服,再往下有一通往城外之暗道。危急时可往西蜀泸州玉蟾山之玉蟾寺一避!切记!切记!”
度牒上写着:
   “西蜀玉蟾山玉蟾寺圆通禅师之牒”
    原来,当年明太祖朱元璋统兵征服西蜀时,因久闻玉蟾山玉蟾寺的盛名,便特意上山进香。因其年少时曾一度出家,但都只是一个小沙弥,而从未获得正式剃度。于是,朱元璋便向寺里的明慧住持捐献了大量香火钱,从而获得了“圆通禅师”的封号和度牒,以了却当年的遗憾。待到驾崩时,   又将它遗留给了爱孙允炆。
     建文帝如获至宝,便马上派遣何公公换上便服由暗道外出查探路线和购买船只。
     另一心腹太监刘公公负责精选十三名贴身侍卫,每名侍卫身背大量金银细软。
     约莫大半日过后,何公公秘密返回,禀报建文帝一切办妥。
    建文帝和何公公及十三名侍卫随即削去头发,换上僧服,由暗道出城而去。
     刘公公自告奋勇,要求留下断后。
     待几个时辰过后,燕王军已攻破城门,蜂拥而入,直奔皇宫!
      刘公公穿戴好建文帝的行头,将早已准备好的燃油洒遍勤政殿。随即四处点火,熊熊的烈火顿时腾空而起,瞬间弥漫了宫殿。就这样,刘公公最后端坐在龙椅上为主尽忠了!
     此时,站立在西行船头上的建文帝泪流满面,怅望着烟雾弥漫、火光冲天的南京城!
     经过多日的长途奔波,船只终于到达泸州城。
     建文帝等不敢停留,马不停蹄地向北迈进。
     夜幕降临时,终于到达玉蟾山。
     建文帝见到玉蟾寺明慧住持后,出示了度牒。
     明慧住持一见,大吃了一惊,急忙将建文帝等人迎入内堂,妥善安置。
     从此,玉蟾寺里便有了一位“圆通禅师”,玉蟾寺也更名为“圆通寺”。
     圆通禅师出资将圆通寺修缮了一番,使得寺庙的香火更比以前兴旺了,玉蟾山也由此成为“川南明珠”!
     后人作有一幅寺门楹联,其语为:
僧为帝,帝亦为僧,数十载衣钵相传,正觉依然皇觉旧;
叔负侄,侄不负叔,八千里芒鞋徒步,蟾山更比燕山高。

 
泸县玉蟾山“建文皇帝像”
 
     圆通禅师闲暇时,遍游附近的蝉罗寺、龙岩寺、古佛寺、碓窝寺、弥陀寺、白云寺等寺院。有时,也登上玉蟾山的最高峰金鳌阁极目远眺,吟诗抒怀:
牢落西南四十秋,萧萧白发已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朝阳阁上雨声收。
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远自金陵遍九州,云龙止住暗藏修。
苍生未识真明主,南国空留作楚囚。
北雁飞来无信息,黑云遮住漫心头。
江山社稷今何在?万里烟波无尽愁。
 
阅罢楞严磬懒敲,笑看茅屋雨花飘。
南游嶂岭千层耸,北望京都万里遥。
牢落久辞飞凤辇,袈裟换却当龙袍。
公卿此时归何处?惟有群鸦早晚朝。
 
风尘一夕忽南侵,天命潜移四海心。
凤返丹山红日远,龙归沧海碧云深。
紫微有象星还拱,玉漏无声水自沉。
遥想京城今夜月,六宫犹望翠华临


 
泸县龙脑桥
 
    一日,圆通禅师从香客那儿得知九曲河上的一座石桥被洪水冲毁了。
    于是,当洪水退去,圆通禅师就带着三名弟子前往察看,发现河边有一状似龙脑的大石横卧,甚感惊讶!
     圆通禅师不禁联想到自己,原是堂堂一国之君、真龙天子,如今却只能隐卧山寺,以度残年!
     回到寺院后,圆通禅师的心久久都不能平静!
     忽然,一个绝妙的念头在脑海产生:
      “我何不在此出资修建一座举世至美的龙桥,以志影踪?”
      圆通禅师随即出资、设计龙桥和延请能工巧匠。
      石料从九曲河上游一公里处的盐滩开凿后,运用“滚木法”,沿河边修建一条便道,再由人工牵拉而至。
     材料运到后,先修好桥墩,再堆上土,形成一个斜面,用绳索将雕刻好的石龙拉上安装而成,最后将沙土去掉。这就是古代建筑上常用的“累土法”。
      就这样,一座举世最为宏伟的龙桥建成了!



泸县圆通寺

 
      圆通禅师亲自题名为“龙脑桥”!随后又捐资在北面的山岩上修建了一座寺院,命名为“龙脑寺”。
     岁月如斯,时光荏苒,年迈的圆通禅师时常拄杖倚立于龙脑寺旁的山岩边,注视着脚下的龙脑桥,不禁心潮起伏:“我是一条隐龙啊”!
     一个夕阳无限美好的黄昏,圆通禅师叫弟子搬来干柴,自己端坐其中。随着烈焰的升起,圆通禅师双目紧闭,双手合掌于胸前,心底喃喃自语:
“今日逝去的是我的肉体,我的灵魂将随龙桥而万古不灭!阿—弥—陀—佛—!”
      
 作者介绍:作者罗险峰泸州泸县人,系泸州市政协文史研究员。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