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孕育过程中诞生了许多传统技艺。传统技艺要上升为一种产业,需要将个人作坊提升至公司化运作及规模化生产。在全球经济时代,这种技艺上升为产业的过程,渐渐变得面目全非。过去的传统产业和技艺,丢失了太多东西,能够保存下来的实属凤毛麟角。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与交融、东西文化的碰撞都对这个过程带来影响。我们熟知的丝绸、纺织、茶叶、中药、白酒都受到了冲击。
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融入的深度不一样,为行业带来的变化就不一样。以纺织业为例,纺织业曾是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曾代表了民族工业的崛起。现在,在全球来看,中国纺织业的设备依然是最好的,从业人员最多,影响力也很大。但纺织业已不算中国的传统产业了,因为它没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品牌。
丝绸曾是中国的荣耀,古来素有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这些广为人知的贸易渠道。但是今天丝绸也不能代表中国的传统产业。丝绸有文化,但是却没有与当今科技结合起来。丝绸要和丝绵、丝麻及后续的染织技术跟进,然而丝绸产业没有跟进,没有把文化的根和创新发展结合起来。现在农民都出来务工,基本上不栽桑养蚕,劳动力成本也增加了。如今,中国的丝绸产业正在被东南亚取代。
陶瓷也是中国的传统产业,但是我们用的卫生用瓷、工业用瓷,少有中国的品牌。中国大陆的陶瓷更多是陶陶罐罐,创新能力不如欧洲地区,也不如中国台湾。陶瓷行业龙头企业是谁,可能现在找不出来,没有龙头企业引领就带领不出来这个行业发展,走向世界发展失去了方向感。由此做出的结论是:传统产业和传统文化结合紧密程度,融入程度和结合差异程度都决定着这个行业发展。
同样一个产品,一个行业,文化的导入不一样,方式不一样,带来结果不一样。茶叶是中国的,我们的茶叶小而乱,品牌多,不知道该怎么喝。英国把茶拿去变成了英式红茶,结果英式下午茶变成了一种文化。还有个例子是中医,它和西医的治病原理不一样。中医治病靠“望闻问切”,西医是靠定量。中医走向世界,我们也在探讨。如果将中国白酒带到欧洲,和西方的消费文化结合起来,也将创造另外一种消费模式,可能创造新的需求。
整个中国传统行业的现状是没有把文化和科技结合在一起,没有把文化和创新结合在一起。中国的传统产业和传统技艺谁去维护,谁去发展,我们对这个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
对企业来说,现在面临一种转型的选择,传统产业能不能走下去,白酒能不能引领中国传统行业,走出一条新的路径,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挑战。
中国白酒是中国传统产业走向世界的希望
中国白酒是现在中国传统产业的希望。它具有传统文化产业的根基,保留了中国几千年文化生活习性,同时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也有行业引领者,还代表了中国的消费者情感或者消费的基础。所以,白酒产业或许可以代表中国的传统产业走向世界。
几千年来,白酒和中国的文化息息相关。中国白酒是中国农耕文明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载体,中国白酒能够走向世界,它的根在这里。中国是农耕文化,农耕文化中粮食丰收要靠天,农民会把最珍贵的东西用来祭天,他们把粮食煮熟以后,在一定温度下、一定时间内转化成酒。因此中国白酒起源于农耕文化,而中国人现在的生活习惯是源自农耕文化的,所以中国白酒也是我们的根,是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象征。
喝白酒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老百姓喝白酒讲究随性飘逸。随性是指喝酒根据自己的性格来喝。中国地大物博,区域文化不同,喝酒方式也不一样,有大杯端的,有小杯品的,随性飘逸才能找到自己的感觉,无论这种感觉是喜怒哀乐,都可在酒杯中品味。在中国各种场合都要喝白酒:出生有满月酒,去世有祭奠酒,军人要喝出征酒、壮行酒、庆功酒……中国人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情感,找到自己的个性,找到自己的豪情。
中国有璀璨的诗词歌赋文化,可没有了白酒,诗词歌赋估计难以创作出来。四大名著都与喝酒有关,红楼梦里行酒令、吟诗作赋都要喝酒。水浒的梁山好汉们总要大碗喝酒。诗词歌赋是酒文化的一种绝佳表现形式。
白酒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文化赋予白酒生命。中国的白酒如果能走出去,中国就能影响世界,像美国通过麦当劳和好莱坞影响全世界一样,白酒走出去也能让世界了解中国。作为中国传统产业仅存的希望,要有走向世界的责任感。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走出去,这才是中国真正强大的标志。中国餐、中国茶、中国酒是一体的。现在到国外去旅游,吃中餐是时尚,外国人认为是健康食品,喝中国茶也被外国人接受,因此喝中国白酒会是水到渠成的事。
中国白酒跟洋酒相比很神奇,国外是千篇一律液态酒,没有口感变化、发酵变化以及饮用的新鲜感。而中国白酒通过不同发酵产生不同口感,富含变化的酒体;同时能够彰显消费者的品位和文化,这又是中国白酒神秘性。
同时,中国白酒是中国最大的传统产业,反映了中国几千年人文思想,我们敬畏自然,尊重传承。中国白酒是师傅带徒弟,口传心悟,酿酒技艺工序整个都是老师傅带徒弟带出来的,这个符合中国传统。
弄清楚中国白酒为什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具有传统产业的特征,具有走向世界的特征,我们就有信心让中国白酒走向世界。
当今中国是白酒业发展的最好时期
当前中国社会也是白酒消费的最好发展期,美国社会学家曾经分析过这个问题,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将呈现传统——全球化——又回归传统的趋势,这个趋势呈正态分布。人均GDP低于1000美金,这个社会是传统化的社会,重视本民族习性;人均GDP1000到5000美金,这个国家以全球化为目标,以全球的消费趋势、消费文化为主要特征;人均GDP超过5千美金,这个社会又回到了传统文化。中国正好人均GDP达到5千美金了,开始逐步回归传统化了。最近中央媒体提出用传统文化占领中国人民精神阵地,我们非常赞同,并且认为这是一种中国社会传统化的表现。泸州老窖为什么能发展,就是把儒学中的包容关怀融入到企业发展中。企业发展尊重自然,讲究和谐,讲究包容,讲究产品要满足消费者,尊重消费者,这是一种和谐共生的结果,这是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
从消费趋势来看,10年以前,中国社会以喝洋酒为时尚。10年以后,高端消费还是回归到传统白酒。传统白酒更养生,对中国人体质有益,从对中国文化了解度来讲,喝中国白酒也是最时尚的。从这些角度来看,“八项禁令”不会使中国白酒变成夕阳产业,白酒发展正当时。
从产业发展层面来讲,目前最挣钱的产业还是白酒产业。现在国际资本纷纷进入中国传统白酒产业,收购兼并重组,水井坊、剑南春、文君酒都是例子。同时,国际资本也通过国内基金控股白酒产业。另一方面,国内的民间资本复兴后也大举进入白酒产业。联想集团大举进军白酒业,已经收购了5个品牌了。这些说明,白酒仍然是中国最挣钱的行业,它的平均税后净利润率超过35%。这个行业没有朝阳和夕阳之分,它有几千年历史,现在政策限制多了,不代表它变成了夕阳产业。白酒行业发展正当时,关键是规范。
中国白酒与洋酒的不同特征
我们要了解中国白酒和国外高度烈酒的差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洋酒最大特征是液态发酵,而中国白酒的传统特征是固态发酵,这个不同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液态发酵是属于工业化生产,不受地理区域限制。像啤酒,可以在东北黑龙江建厂,也可以在海南三亚建厂生产,可以人为控制环境。固定发酵必须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固态发酵强调“地窖艺水粮洞”之间的比例,和谐关系。没有气候条件,没有地理优势,没有特殊的水质,没有特殊的原料就产不出中国白酒。酿酒的微生物需要四季分明,不能有极端气候。中国白酒金三角就满足了他们的生存条件。
两种发酵方式时间不同。液态发酵时间是可控的,淀粉转化为糖,糖转化为酒精,只需72小时就可以。伏特加酒精浓度可以达到99.99%,也只需72小时就可以完成。即便发酵不充分,也可以发酵完后又重新走一次流程。而固态发酵靠自然驱动,需要三到六个月。因为发酵过程不能见光,不能暴露于空气中,我们不能在中途打开看发酵程度,因此,固态发酵不可人为干预,不可调整,需要我们更敬重自然,对粮食、工艺、温度、细菌、微生物的要求都很高。
液态和固体发酵产酒的结果完全不一样,液态发酵单一,没有香味的成分,只有单一的酒精,是酒精生成单一菌群。而固态发酵是多菌种参加,中国白酒中有600多种微生物,有丰富的成分,而且根据不同的温度,不同的原料配方,不同的入窖环境,(如地上发酵、地下发酵和地缸发酵),酒的香味成分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同样是从粮食淀粉转化成糖,糖转化成酒精,因为发酵环境、发酵方式的不同产生不同口感和香味,这就使中国白酒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感要求,喝洋酒都是一个口感,伏特加也好,威士忌也好,基本上就是酒精味很重,要加很多软饮料加进去,因为它是单一菌种,很容易加软饮料。
从分子结构来讲,由于液态发酵时间过程很短暂,因此分子结构是很短的链条,小分子结构。而固态发酵是多菌种参与,它有两大菌群的参与,600多种微生物,菌种有自己的特征,一旦形成优势菌种其他菌种就不能生存,两大菌种结构下,酒的分子结构就变成了一个分子团,这样更有利于身体健康。酒是万药之首,中药与中药之间有相生相克的性质,但是把这些药材放进酒里,它们都被酒的包容性所容纳、化解。本草纲目记载了如何将药与酒配合,没有相生相克的说法。正是分子结构、分子团形成了中国白酒独特的品质。
从收藏酒爱好者角度来讲,只有中国白酒通过固态发酵,品质随着时间推移要向更好的方向转化,液态发酵酒基本没有转化,中国白酒因此更有收藏价值。中国白酒像炼丹过程,它经过了金木水火土全过程。米浆发酵,蒸笼蒸出铁锅蒸,木桶存,最后发酵,金木水火土,而且经过固态、气态、液态。先是固态,在蒸馏过程当中靠蒸汽把酒带出来,通过焦化冷凝才变成酒。中国白酒必须放在洞里面储存,把酒精燥味降下来。酒精是小分子结构,能杀死细菌,但57度的酒在口腔里却感觉很醇厚,让人感觉很享受,这就是分子结构决定的。泸州老窖50年的酒、30年的酒、20年的酒口感完全不一样,这就是品质好的中国白酒。
泸州老窖产品细分市场策略
中国白酒既神秘又新颖,即便同一个品牌的酒,味道也十分丰富。国窖1573、泸州老窖特曲、泸州老窖二曲口感都不一样。
中国的白酒消费人群是分层分级的,消费的层级不一样,满足消费者对象就不一样。因为喝酒方式不一样,喝酒心情不一样,喝酒对象不一样,喝酒的菜不一样,喝酒讲的故事不一样,酒的喝法不一样,消费观念就不一样,有些喝酒是找醉的感觉,有些喝酒是找小酌的感觉,有的喝酒是找五种味道感觉,要根据消费者需求的不同找到满足他们的不同口感。笼统简单地把名牌变名品的方向是错误的。因此,尽管“八项禁令”出台,泸州老窖的产品战略仍然是有高价位产品,有中价位产品,有低价位产品。头曲出厂价几十块钱一斤,二曲出厂价10元一斤,中低价位的酒充分满足了广大消费者对中国白酒的偏爱。
现在市场形势下,泸州老窖又把窖池分级分类。泸州老窖的明清窖池有1619口,这是国务院认定的,这些窖池出的酒只能用作1573。我们一年只有3千吨老窖1573推向市场,也满足了更讲求品质的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白酒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白酒产业的发展曾在历史上受到了国家政策的限制。国家发改委1989年把白酒归类为限制性行业,而现在粮食产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国家仍把白酒作为限制性行业,这是政策上的一些缺陷。
国家对白酒采取双重税收政策,有消费税,有增值税,既要从量计征,又要从价计征,是重复计征,所得税中间又采取了歧视政策,白酒广告不能计入所得税,不能计入消费税,必须在税前核算。
中国白酒行业没有门槛,全国有大小1万多个酒厂生产酒,整个白酒行业高度离散,发展很不稳定。酿酒是固态发酵,强调工艺,强调生态原料,讲求严谨。某些小工厂的白酒工艺得不到保证,甚至可能会混入甲醇、丙醇,消费者喝了自然对身体有害,越是规模的企业对粮食的采购、对工艺的要求和对窖池的维护就越严谨。
中国白酒业发展的又一大怪现象是,酒没有实现专卖。酒的销售和地方利益和地方保护分不开。当地政府谈及地方特色文化时往往会谈到土特产和酒产品,当地的酒文化属于地方保护的对象。
根据这些怪现象,传统白酒产业应该有行业战略规划,应该上升为国家层面指导发展。比如说名酒应该放开限制,中国白酒应该明确保护它的固态发酵发展传承,应该加大集中度,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向原产地,向品牌集中。环境改善后,白酒业才能发展。四川省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点,通过打造白酒金三角发展四川酒业。省政府重视白酒产业,要把它打造成四川的比较优势产业,作四川的财政税收支柱,四川农民征收的工业反哺的表率龙头,因此给了许多优惠政策。
白酒业发展的误区
中国白酒行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和消费者均是有认识误区的:
第一,营销误区。名酒企业缺乏以真正的市场理念来指导市场营销,对如何打动消费者这个问题思考得很不够。真正的白酒营销应该研究技术营销和文化营销。国际上的酒是液态发酵,是没有香味的,而中国白酒是固态发酵,有不同香味。香味的来源有必要告知消费者。如何用技术营销、用科学术语来反映产品品质,并且让消费者愿意了解,这是关键。文化营销反映的是企业诉求。用产品文化、企业文化来吸引消费者做选择,这是核心。泸州老窖倡导技术营销、文化营销。
第二,导向误区。目前很火的年份酒是市场运作,酒企根据酒存放时间的长短,由勾调大师品尝后进行定义,实质是企业自行判断,标准不一。
但中国白酒窖池是历史,窖藏是文化。泸州老窖国窖1573国宝窖池连续使用了441年,其中的微生物菌群也存活了400多年,每次发酵每个窖池丢掉1/4,加1/4新的粮食进去,一旦不投粮食,微生物就要死掉。窖池既具历史价值又具使用价值,能同时具有历史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文物是非常难得与稀缺的,目前只有泸州老窖窖池和都江堰水利工程同时具备这两种属性。固态发酵的酒,存放时间越长柔性越好,酒精味越绵醇,这又是洞藏文化。
第三,观念误区。消费者对勾调认识有误。勾调是中国白酒标准工序之一,是正常工艺。因为白酒是固态发酵,自然条件下,每一个窖池出来的酒,由于窖池窖龄不一样,酒曲不一样而导致口味存在差异,勾调便是将这些不同口味的酒调整成统一的口感;但勾兑是不良厂家的作为,他们用三精(即糖精酒精香精)加水,以次充好来冒充优质白酒。勾兑不是白酒工艺,我们应该让消费者更多地了解中国白酒,鉴别抹黑白酒工艺的行为,免受不良厂商欺骗。
第四,消费误区。消费者认为红酒养生所以多喝,啤酒是液体面包所以多喝,洋酒是舶来品质量稳定也多喝,其实每种酒都有优劣,大量饮用均有害健康。啤酒渗透性强,大量饮用容易破坏体内体液电解质平衡,葡萄酒要真正喝到有产地品质保证的才有益健康。
饮用白酒我们建议饮用纯粮固态发酵的酒。中国纯粮固态发酵酒是不存在产量过剩的。中国白酒只有纯粮酿造才需要窖池发酵,而只有四川、贵州、安徽等这些纯粮酿造酒原产地才有窖池可以产酒。从窖池数量就可知固态纯粮发酵酒远没有产量过剩,产量过剩的是液态发酵的酒。
泸州老窖的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责任,是一个企业必须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泸州老窖作为国有控股企业,更加注重在企业责任方面的表率作用。
首先,企业对于股东的回报是企业责任的关键所在。企业对股东没有回报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泸州老窖上市20年至今,募集资金20亿,股东分红现金高达120亿,不包括股票股价资产。如果中国的上市公司都能做到这点,中国的股市将会比现在更好。老窖今年分红每10股10.2元,相当于是7%的回报率,高于存款的利率,再加上股票增值,这些是老窖对于股东的回报,也是老窖的企业责任。
其次,企业发展责任方面,泸州老窖必须要着眼于长期发展,必须要有战略眼光。作为企业负责人,企业的传承尤为重要,不能将文化经典断送,将拥有1573窖池历史的泸州老窖打造成百年老店,也是企业发展的责任之一。相对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众多昙花一现的中国企业来说,泸州老窖是传承并发展的。另外,企业的社会责任、食品安全责任、员工成长责任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承担的。
第三是企业的慈善责任。企业必须要感恩。泸州老窖在四川的几次大地震中,累计捐款超过8千万,5·12大地震累计捐款超过4500万,在5·19爱的奉献晚会上一次性捐款2650万,包括现金和物资,后续仍有追加。芦山地震、舟曲地震,玉树地震,泸州老窖都有捐款,以及之前的希望小学,爱心助学,新农村教室等等这些感恩行动,正是注重企业的慈善责任,才成就了泸州老窖今天的发展。
泸州老窖的发展战略
泸州老窖去年实现了500个亿的销售收入,老窖股份公司专注于酒业发展,而集团则致力于做金融控股。我们收购了华西证券,天府二街华西大楼就属于泸州老窖资产,单去年就盈利12亿。我们控股地方商业银行,拥有全国最大的小贷公司,注册资本是20亿。我们现在有园区公司,走白酒集中发展路径,把园区公司企业培养成上市公司,走资产证券化,这叫做双轮驱动。传统产业迈向全球经济一体化,融入世界经济格局,有很多途径可以走,可以多元化发展。老窖在发展中也曾尝试多元化发展,但都没有取得显著成绩,如今已全部退出。因为投入前,需要研究项目准备,人才准备,管理准备,做好这些准备之前,即使进入也站不住脚。
现在我们把金融控股作为老窖的双轮驱动,因为目标人群既是股民又是高端消费品的忠实消费者,这样的人群越是对股票感兴趣,越对好酒感兴趣,对生命中那坛酒感兴趣,品牌作用自然延伸,品牌作用大,消费认同度就高,产品销售宽,利润高,给股东回报高,企业利益高。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因此我们坚决走双轮驱动。
泸州老窖拥有“双国宝”。所谓“双国宝”,其一就是国宝窖池是1573年连续使用至今,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历经23代,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都是师徒口传心悟走到了今天,这就是“双国宝”。老窖还有双品牌,国窖1573被打造成中国的超高端白酒,泸州老窖则作为腰部品牌的引领。
泸州老窖发展到今天,已经找到了发展方向,更关键就是按照省市政府领导的要求,泸州老窖打造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这才是我们重大举措。省委书记、省长今年3月25号在泸州出席了国际酒业博览会,博览会的目的就是振兴四川酒业,打造白酒金三角标识。
泸州老窖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产业集群——一园三基地。加工园区成名酒基地,300万吨包藏能力,150万吨储存能力,100万吨罐装能力,300万吨运输能力。按照50万吨量造打造的花田酒地,60平方公里土地,全部种红高粱。红高粱中间就是花田,它也是旅游胜地。泸州老窖园区已经完成110个企业入驻,从产业集群,价值链分享、供应链整合OEM形式。OEM就是服装贴牌或者其他贴牌形式移植到食品工业,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我们完成了资源要素配置,国家科技部授予泸州老窖国家固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把红高粱基地即有机高粱基地也放在泸州,工商总局把成型市场和白酒交易中心放在泸州,国家质检总局把酒检中心和国家包材检测中心放在泸州,国家工信部就把现代工业品牌示范园区放在泸州。把所有要素集中起来,配套起来,实现零库存,我的车间就是你的仓库,而且全部是沿海的优秀包材企业,印刷和印染优秀企业全都进来了。四川省的白酒金三角已经完成的这一步。这个工作给泸州老窖带来巨大的好处,我们希望在资源整合中将泸州老窖市场占有率从6%提高到12%,如果泸州老窖占有市场12%的份额,那么中国白酒集中度就完成了,因为中国白酒行业集中度是30,前五个企业占有市场40%到50%,这样泸州老窖达到12%,中国白酒就完成了这样一个发展。
泸州老窖走向世界的优势和面临的困难
泸州老窖现在最大梦想就是把中国白酒这个传统产业在国内发扬光大,同时能够走向全球。走向世界我们找到了文化切入点,也找到中国白酒产品的嫁接点,它是东方神秘饮料,有很神奇的不同口感和香型的变化,我们到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推广,中国白酒可以加任何软饮,可以加薄荷也可以其他。
泸州老窖的科技创新在单位的同样消耗基础上提高了优质酒出酒率,已经提高到60%,过去浓香酒不能降度,现在也解决了,现在38度酒很好喝。所以现在技术已经成熟了。
走向世界的条件我们已经具备。但核心的问题还有三个没有突破。
首先就是标准。我们国家的标准现在在重新制订修改中,过去标准没有塑化剂,现在有了。中国白酒要走向世界,标准必须国际化,而老窖则是标准制订者,在这个行业中率先打造标准。现在中国要发展酒庄联盟,固态发酵则是以酒庄为物业形态。比如酿造基地就是酒庄,这个酒庄保护了周边环境,以固态发酵酒庄为依据、为基础来发展,固态发酵就走酒庄概念,就是酒庄联盟。泸州老窖把所有固态发酵窖池打造成泸州老窖酒庄概念,就是酒庄联盟。第二,就是把收藏酒打造出来,像是“生命中的那坛酒”,有一个质量体系,可溯源,可追踪,可查询,让消费者明明白白知道我这坛酒是哪一个酿造大师监制,哪个窖池出品,某人收藏多少年代,这就是收藏酒的概念。把这些标准明确出来,再把企业的储存标准升格成固定发酵,液态发酵。这些标准拿出来,是要破解的第一个难题。
其次是消费文化和消费习惯的破题。比如国外喝酒跟中国喝酒是完全不一样的文化,中国是餐饮酒,国外餐饮与饮酒是分开的。它有酒保文化,吃完饭以后大家找一个地方喝酒聊天,这是另外一种文化。而且大杯喝酒,喝的并不是高度酒,而是40度酒加软饮料。这样我们出去一推广,国外非常接受中国喝酒的习惯和口感,非常接受,而且都是国外主流代理商,就是洋人做酒水代理。过去消费靠自觉,靠自发,靠华人华侨这个圈子传播带动。如果把这个消费文化和习惯能够研究透彻,打通关节,这样就破题了。
最近我们有一个思路,作为泸州老窖来讲文化转变是个创新:国外主流消费人群,消费渠道商贴牌,根据国外消费文化、消费包装、消费习惯贴牌。只要两个元素:第一个是中国元素,企业LOGO;第二要中国元素符号,中国固态发酵的酒。只要把这两个打造出去,你全部贴牌就好办。只要产品上有泸州老窖企业LOGO,有中国元素固态发酵,38度、40度均可生产,即使按照国外流行包装,也可生产。我们生产,你去销售。
中国没有自己的行业规划,造成了中国白酒的困惑,现在韩国日本蒸馏酒在国际上能够卖到10亿美金,而整个中国白酒加起来微不足道,只是人家的零头,只有10%到20%。白酒要走向世界,必须上升成国家战略层面。
第三则是人才和平台。在这个问题上,泸州老窖率先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我们在香港设立公司,港中局、招商局和香港中原成为股东,利用香港东西文化交汇处,作为平台,走向国际化。
国家从国家层面引领我们,中国文化、中国传统产业部作为国内主导,走向世界也就有可能了。我们要对中华传统文化产业有信心,泸州老窖是中国传统行业的一分子,企业要以义取利,诚招天下,这就是儒商文化。泸州老窖经营思维一直保持着中国传统儒商文化,诚信经营,尊重对手,尊重同行,以义取利。
另外,我们要把中国百年老店打造出来,能够通过自身产品销售把中国的生活方式带出去,这才是给中国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如果中国白酒走出去了,三斤粮食一斤白酒,彭州山区种红高粱,红高粱可以直接卖成美元了,就给国家创收了。这就跟波尔多地区一样,波尔多地区农民就种葡萄,卖红酒。那么彭州山区农民要增值,就是把彭州山区的红高粱变成美元,变成中国酒卖出去,整个社会、格局、区域都发生了变化,所以未来泸州老窖的梦想就在于这一点。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