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泸州金土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龙清
□周箐
“种土得金”,在刘龙清的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挂着这样一幅字。农村大地,对于刘龙清来说,有不同寻常的意义——“我从农村出来,学农业,干农业。”刘龙清总结说,从出生那天起,就和“农”字挂上了钩,与农村农业农民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辈子,都有一份 “农村情结。”
的确,从一个普通的机关干部,到自立门户创办自己的公司,刘龙清在农村大地上踏出了一条宽敞的路。
勇气——辞职创业
在很多人看来,出生泸县得胜农村的刘龙清或许是幸运的,宜宾农校毕业后进入当时的泸县胡市农技站工作,之后进入龙马潭区农业局,吃起了公家饭。也正是在机关工作这些年,为刘龙清以后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时单位下设优质农产品经贸公司,我开始涉足经营。”5年的承包期满后,他又进入罗沙米业从事管理工作。
事业的拐点出现在2001年。因为某些原因,刘龙清和几个朋友退出罗沙米业,6人筹资90万元,创办了金土地民营股份公司。当时,恰逢龙马潭区乡镇改革分流,刘龙清买断工龄办了辞职。
丢掉铁饭碗,自己找饭吃,这需要勇气。“当时辞职我没有和爱人商量,她为此还怪了我好久。”然而事实证明,刘龙清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破冰——大胆探索
任何一个企业家,他的成功就在于敢于大胆探索,当然刘龙清也不例外。企业创办伊始,公司的目标定位是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与农产品加工贸易。然而,由于地理条件,泸州当地的粮食质量并不高,公司需要从外地收购大米。“外地收购大米,品种多乱杂,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刘龙清说,原材料得不到保障,加工出来的成品自然也无法保证优质。尤其是近几年,国际粮价稳步提高,带动国内粮价的攀升,粮食加工企业从收购环节的竞争延伸到了粮源的竞争,粮食加工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要想在异军突起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将产业链条由生产领域向种植、购销、流通和储备领域延伸。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几番思索,刘龙清认为,唯有创新。2003年2月,刘龙清投资创建了泸州金土地水稻研究所,主要从事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并于2003年11月27日注册成立了泸州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杂交水稻品种的制种、生产、推广,以及专用肥的配制、生产、推广。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从源头上保证质量,刘龙清“金土地”的品牌一天天壮大。
发展——科技向导
科技是第一竞争力,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在很多人看来靠天吃饭的农业。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刘龙清把目光投向了科研。
“金土地”在与众多科研人员的联手打造下,焕发出了更强劲的动力。刘龙清带着他的企业,广泛与西南农大、武汉大学、四川农科院水稻高梁研究所、云南江河州农科所、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内江农科所、宜宾农科所等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已成功合作开发了泸香8134、中优5240、泸优5241等优质良种。
同时,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并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为公司的战略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去年,刘龙清又开始实施自己新的想法,建立大规模的优质粮食基地,与当地专合社联系,实行订单式种植。
“现在,公司正在着手一个新的项目开发,就是把秸杆变成燃料。”刘龙清说,以前农民在耕种棉花、稻谷后,处理秸秆的传统方式就是焚烧,不仅产生了大量烟雾,降低了空气质量,而且还要花费人力成本。自己在深入农村调研后发现,如果农村回收秸秆,利用秸秆生产生物质成型燃料,不仅优化了环境,创造了价值,变废为宝还可以帮助农民增收,一举多得。
在科技的支撑下,刘龙清和“金土地”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
做强——硕果累累
从辞职开办公司,刘龙清带着他的“金土地”走过了十余年。注册资金从90万到5000万,业务从农产品加工到“育、繁、推”一体化,时间见证下,小苗长成大树,并结出硕果。
几年来,公司先后实施完成了多个项目,并获得部、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2008年与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共同承担实施“优质、高产糯质酿酒高粱泸糯8号的扩繁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
2009年分别获国家产业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和农发办基地建设项目资金资助;
2010年的“优质酿酒糯高粱繁育与产业化开发改扩建项目”获得四川省特色产业项目资金资助;
2010年,以贷款贴息的方式,公司先后获得了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补助和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2010年,公司作为技术开发单位,参与了2010年第三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酿酒专用优质高粱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
2011年,“农资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获得了省级财政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2011年的“耐热优质高产强再生力杂交稻‘泸恢5240系列组合’的扩繁与示范”项目获四川省科技厅农转资金项目的资金扶助;
2011年,“水稻籼改粳丰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与示范”项目和“耐热、优质、高产、强再生力‘中优5240’的扩繁与示范”项目皆获得了泸州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的资金支持。
“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这个产业。我现在想的,就是如何专注这个产业、做大这个事业。因为事业做得越大,创造的社会价值就越大,我们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也越大。”对于未来,刘龙清自信满满。
来源:《泸州新农村》创刊号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