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宜宾热得像蒸笼。从老城区的保安巷往里走百米,是翠屏区残联的小院。院内一间不足50平方米的房间,是川南地区唯一一个挂牌的普及型残联假肢装配站。翠屏区残联的假肢制作师郭学仪,在这间小屋一待,便是15年。
这15年间,他为2000多名残疾人量身打造了假肢,也就意味着,2000多名残疾人重新“站”起来。
15年打磨手艺:
为残疾人再造一双腿
8月13日,江安县的范大爷一瘸一拐闯进了郭学仪的工作间。“郭师傅,痛得很了。”范大爷嚷着。郭学仪熟练地拆下范大爷的小腿假肢和内衬套,细致检查他膝盖和假肢上的磨痕。
75岁的范孝忠是这里的“老客人”。被一场车祸事故夺去了小腿的他,在床上瘫了20年,10年前,机缘巧合,范大爷在郭学仪的假肢站制作了一副小腿假肢。
对假肢制作师来说,尽力为残疾人制作一副舒适贴合的假肢,尤为重要。郭学仪感慨,对于残疾人,假肢是他们重拾生活信心和基本生活能力的“底气”。
15年前,川南片区要建立首家普及型假肢装配站,在翠屏区残联,30岁出头的郭学仪第一个报名。为提高技术水平,半路出家的郭学仪先后五次自费在北京、成都等地参加假肢制作和安装培训班,还购置了大批专业书籍学习。
通常,制作小腿假肢需要7天,大腿假肢需要15天,但普及型假肢站服务的残疾人,大多来自农村,经济条件困难。“想办法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尽力压缩时间。”郭学仪说,15年打磨手艺,如今可将制作时间控制在1到2天。
15年耐心坚守:
坚守不一样的“边缘行业”
一番检查,范大爷的小腿假肢已破损严重,需要更换。测量、取型、灌膏、塑形……郭学仪立马忙开了,不一会儿,便满头大汗。“假肢制作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郭学仪称之为“终身保姆制服务”,随着残疾人身体的变化,需要不断对假肢进行调试。
每次为残疾人穿上假肢后,他总要多次询问他们穿起来究竟舒不舒服,痛不痛,叮嘱他们痛的话一定要回来调试。有的残疾人住得太偏远,不方便到市区来,郭学仪便背上工具箱,定期上门服务。
虽为2000多名残疾人制作过假肢,但让郭学仪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自己“看着长大”的截肢女孩王欣(化名)。
在郭学仪抽屉中,一直珍藏着一张照片:10岁出头的小女孩,因血友病被截去一双小腿,即使瘫痪,王欣仍然渴望读书,并向翠屏区残联求助,郭学仪和同事免费为她装配了假肢。“多年来,王欣对假肢适应得很好,前后换了三次假肢,穿上裤子,旁人都不易察觉她是残疾人。”最让他欣慰的是,当年的小女孩如今已从宜宾学院英语专业毕业,考取了翠屏区某中学英语教师。“像王欣一样,能够重新‘站’起来,是大多数残疾人士的愿望。”郭学仪说,自己就是要帮助他们圆梦。
采访结束时,范大爷的假肢石膏模型已做好。临走前,范大爷一步三回头,“等我80岁,还来找你换腿。”(记者 吴亚飞)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