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曾因《对话博士》一书,笔者专访过郑家奎博士,这次是第二次见面,从直观上看,相同的是:他依旧侃侃而谈,说话不避讳,语速快,但思维清晰,一条一条地顺着说,印证了他曾说的话:搞农业科研就要创新,创新就得拓展思维:不同的是,照他说的:“又晒黑了!”这没有什么稀奇,他一向注重实践,从种到收的过程,亲自上阵,全民了解。
(图右为郑家奎)
找准发展方向中的问题
去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为新农村建设指出了一个方向,最大的亮点是:推进农业现代化五项工作,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一是大力发展产业化,二是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四是加大农业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五是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新农业对外合作方式。
而今年7月,在成都又举行了全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场会,为四川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其中也不乏亮点:比如在崇州,推出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三位一体”“农业共营制”的大胆创新,便有效破解了农业生产经营中“地碎、人少、钱散、缺服务”四个制约和“谁来经营”、“谁来种地”、“谁来服务”的三个难题。
郑家奎很直接地谈到了两个会议,在他看来,有两个问题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一是解决农村最核心的问题,谁来种粮?从宏观上看,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说穿了,就是鼓励发展新的经营模式,推动专业大户、新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二是食品安全问题,因为食品生产过程是最不可控的,其它问题也还在可控范围之内。”
如果从水稻方面来看,以郑家奎提到的两个问题出发,究竟可以做些什么?怎样去做?这才是重点。“第一,首先考虑需求问题,从农产品市场上看,应该站在消费者角度,从消费者群体入手,将大米市场细分为几种类型,比如以学生和农民工为主的消费群体,稻米的营养应该高一些,但价位不能高,那么品种的选择就很重要;以市民为主的消费群体,应该选择高产和优质兼顾的品种;还有一类是对稻米质量有较高要求的群体;当然,还应具备功能性的稻米,比如供糖尿病人专门食用的。”以此来看,郑家奎不仅要将稻米类型细分,还得强调在稻米方向引导上的准确。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郑家奎特别提到了重金属大米,也就是常提到的“镉大米”。其实,它的成因涉及的方面较多,既是环境保护、土壤污染防治层面上的监管不达标,也是食品安全保障、市场秩序维护层面上的监管不达标。“重金属污染,属于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虽然泸州并不属于严重区域,但作为泸州的农业科技人员,必须具备社会责任感,即便只能默默无闻地工作。”
至于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郑家奎同样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进行品种改良”,换句话说,就是将中度、轻度污染的土壤进行改良;“二是使用土壤改良剂”,将目前的酸性土壤,改成中性,大幅度降低土壤中镉的流动性,使其在中性的情况下钝化;“三是在大米种植过程中采取一些措施,降低污染的程度”,郑家奎说,完全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
类型模式的选择很重要
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集约化栽培,这同样涉及一个核心问题,也就是郑家奎提到的:谁来种粮?“农业现代化的核心一是应该如何收?一是应该如何栽种?俗话说面朝黄土背朝天,无论是家庭农场也好、合作社也罢,这都是必须面临的问题。”郑家奎坦言。
在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背景下,现在热炒的两种类型模式:一种是欧美的农业信息化,发源于美国的精确农业,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系统集成、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培训系统等,对农作物进行精细化的自适应喷水、施肥和撒药,有力促进了农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并在农业信息化建设基础上,采取政府投入与资本市场运营相结合的投资模式;另一种是以日韩为主的机械化,以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为农户提供生产、流通、加工、技术、信用、保险等系列化服务,向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同时,重视农产品的品质和品牌,注重食品的安全性,发展绿色食品。
这两种类型模式,在郑家奎看来,都有可取之处,但关键是要找到适合的方向。“既然要推进集约化栽培,那么技术和管理上就要求创新,单就泸州而言,是不是可以做到让每个专合社请管理人员,培养专门插秧和收秧的专业人员;在家庭农场的发展方向上,是不是可以多了解欧美现代化农业的经营模式”,郑家奎还特别提到,日本、韩国都十分重视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日本几乎见不到裸露的土地,全部为绿色所覆盖,“必须加大环境的整治力度,为新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
找准类型模式,便找到了方向,但团队的搭建,人才的选择,同样缺一不可,这是一把利刃的两头。俗语说,人尽其才,在团队搭建中,必须找到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种植生产上最大的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不管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第一是品种问题,品种一定要过硬,品种在自身定位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定位准确了,再聘请一批有自身特性的技术专家,建立内部的技术人员,由聘请的专家进行统一培训,结合专家的建议进行综合性考虑;第二,在生产过程中,团队成员要解决实际问题,一是怎么种?二是出现意外怎样立即进行处理,防范于未然,除了自然条件不易掌控,其余都应在可控范围内,让现有技术提供最全面的支撑。”郑家奎还建议,相关部门是否可以考虑,在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团队人员上,建立一个沟通平台,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善于利用新型农业人才,这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要学会借鉴成功的案例
在采访中,郑家奎反复提到要学会借鉴成功案例。为此,郑家奎将最近调研的荣县四川大农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举例。首先,公司的定位方向是打造智能化农业,建立了12个专业合作社,并开发了一套农业服务类云平台,“智能化农业,即利用智能化IT信息技术结合设施、设备来指导农业预测、实施生产……”郑家奎说,大农和云平台依托手机终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产业链条的前期经营业务进行细分归纳,还可以为农户提供农资购买、农产品交易、智能化农业服务、贷款等四大服务。
“为真正达到智能化,还发放了3000个4G手机给当地的农民,只要拨通服务热线,便有后台技术人员与其对接,完全根据不同的需求,将互联网+充分利用起来了”,郑家奎说,大农和不仅在智能化上进行了尝试,还聘请了省上的专家团队,郑家奎便是其中之一,“专家团队的成员甚至不需要前往,从手机视频上就可以直接解答各种疑难问题,而整个生产过程也可以实现全面监控,最终出来的农产品价格,也在市民接受的范围之内。”郑家奎觉得,泸州的新农村建设,下一步所要做的,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往信息化发面走,借鉴更多的成功经验。目前,四川大农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经发展到20000亩水稻、5000亩蔬菜、5000亩高粱、1000亩养殖、10000多亩茶叶地。
从郑家奎口中得知一件趣事:在调研过程中,他还特意下田去与当地农民聊天,得到的回馈是,除了觉得手机使用方便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得到了系统培训。“有些聘请的技术团队几个月才来一次,而这套云系统,每隔两天就可以在手机视频上进行培训,有什么棘手的问题,随时可以得到技术团队的指导和帮助。”郑家奎说。的确如此,建立云平台,其实也就是建立一个服务平台。最大的特点是生产过程中的监控,这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良好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在培训、沟通和交流方面,也可以得到专家团队的有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郑家奎对于志在泸州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的企业,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有一些企业,可能在市场销售上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和路径,总体而言,还是应该落在科学性和市场性上,以科学的态度去面对农业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无论任何形式,农场、大户、合作社等等,都必须依附于好的土地,所以,有机土地的开发将会是重中之重,新农村建设绝对离不开产业的发展。”
郑家奎真挚地说,在这么好的一个背景下,希望更多人投入到新农业发展建设的队伍中来,至少在他熟悉的领域,提供给“新农人”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建议。(汤骏/文)
来源:泸州新农村
来源:泸州新农村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