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王堂灿:夫妻联手雕刻新生活

2017-05-29 19:26 来源:川南经济网www.chuannane.com 责任编辑:寒江雪
摘要】作者:初旭 自然界鬼斧神工造就了滔滔赤水河,这只是自然界千年万年的创作。生活在赤水河畔的一对农村夫妻却化腐朽为神奇,用树根树桩造出了神仙、帝王、将相、美女、飞禽、走兽、佳花异卉他们用一把锯子,一把斧子,一根凿子,雕出了艺术精品,雕出了乌蒙山


(王堂灿、梁小玲夫妇)

作者:初旭
 
    自然界鬼斧神工造就了滔滔赤水河,这只是自然界千年万年的创作。生活在赤水河畔的一对农村夫妻却化腐朽为神奇,用树根树桩造出了神仙、帝王、将相、美女、飞禽、走兽、佳花异卉……他们用一把锯子,一把斧子,一根凿子,雕出了艺术精品,雕出了乌蒙山的勃勃生机。这就是四川古蔺县水口镇川黔工艺品厂负责人王堂灿和他的妻子梁小玲。夫妻二人通过自己的双手,把看似平常的“朽木”变成了活灵活现的艺术品,也雕刻出了自己的新生活,成为川黔交界的一方传奇。

儿时乐园大河边
   
    今年44岁的王堂灿,父母都是当地朴实的村民,日出而作,日暮而息,靠在贫瘠的土地上创吃食。他老家就在赤水河畔的古蔺酒城宫景区,过去这里属于古蔺县水口镇槐场村,一条赤色的大河像那长长的彩带,从老家门口飘过,王堂灿们在大河里追逐嘻戏,打捞水柴,也在沙滩上沐浴阳光,写字绘画,这里成为他儿时的快乐家园。
 

美丽的赤水河
 
    赤水河为长江上游的一大支流,是川、黔、滇3省界河。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于四川省合江县汇入长江。全长四百多公里,流域面积两万平方公里。赤水河还因工农红军长征时四渡赤水而闻名。沿河拥有茅台、太平、二郎、土城、九支等古镇,这些名字对年幼的王堂灿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整条河谷地带,山高水青,悬崖峭壁,险滩急流,森林茂密,景色秀丽。十丈洞瀑布、葫市摩崖造像、古代官渡摩崖石刻等名胜古迹景色壮观,传说悠远,这些在王堂灿年幼的心中,无不播下了艺术的种子。
     他家中有五个兄弟,他排行老四。当地没有小学,父母就送他到临镇的石宝高家正龙村读小学。这里条件艰苦,除了读两册语文数学之外,其他的音乐、美术这些副科全靠自学。从小王堂灿就对绘画特别感兴趣,课余时间,他就临摹书本上的人物花鸟,用铅笔绘画学校,画操场边的野花,那树上唱歌的小鸟,有时一个人看着学校门前的远山发呆,我能将这些画下来该有多好啊!

 
独身一人闯山西
 
     王堂灿小学毕业后,家里穷得为他家掏不出学杂费,15岁那年,他一手攥着简单的换洗衣服,一手攥着父母的千叮万嘱,自身一人乘车来到二哥打工的地方山西大同燕子山矿务局。小小年纪,就和成年人一样扛风钻,下巷道,掘延伸井。高强度的劳动,从来没有压垮这个来自乌蒙山的小青年,他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扛起了生活的艰辛。
     这里一到秋冬季节,黄苍苍一片,遍地荒凉。下了班,王堂灿和老乡们坐在光秃秃的山包上,抽着劣质香烟,久久地望着远山发呆。每天就是周而复始上班下班,在大同一呆就是大半年时间,大山里走出来的王堂灿不满足现状,某一天,听说山西的另一个地方能找钱,他便邀约着一帮老乡离开大同开始单干。他们来到山西五台山承包金矿,他将三十多位老乡排成三班倒,不分星月地采掘,很快就开采到了金矿,小小年纪就得到了老板的赏识。

 

捕鱼归来

     五台山工程结束后,他在老乡的引荐下,来到福建漳州地区,受聘于一家渔业公司,成为公司新的“渔民”。每天迎着一轮朝阳出海,驾着渔船沿着曲折的海岸线行驶,叠兀相连的礁岩岬屿,天然的海湾滩涂,瑰丽的耕海牧渔文化都一一呈现在他的面前,对从小就追求美的王堂灿来说,这只是生活的点缀,而他的主要工作是开船、拉网、冰鱼,和一整片海面对峙和博弈。
      姜太公江边独钓,用直钩不挂饵,钓的是寂寞。而长期生活在大山深处的王堂灿,此时却犹如海明威《老人与海》里的那位圣地亚哥,不断地在大海上航行、搏浪、抛钓……在海浪中不断打捞着自己新的追求。
     就这样,迎一轮朝阳出海,沐浴一片晚霞归来,周而复始的海上作业,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两年多。

巧遇爱情学雕刻
 
     从离家出外务工那天起,王堂灿已经好多年没有回家了。他想念家中年迈的父母,想念家乡的小伙伴,也想念赤水河畔的山山水水……
     那天,他结算了工钱,告别了老板,准备回家。在这里务工的朋友、老乡纷纷前来为他饯行。就在这次饯行宴会上,他巧遇到贵州姑娘梁小玲,二人一见钟情。

 

来自贵州的梁小玲

      他从家乡回到曾经务工的地方,女友担心他的安危,不愿他再从事建筑工地和海上作业,王堂灿就带着心爱的姑娘一边打工一边漂泊来到了福州。干什么好呢?王堂灿和女友一时拿不定主意,二人经过商量,决定到雕刻厂务工,这样不论天干天湿可以做工,也安全,说不准还可以学份养家糊口的手艺。
 


全家福

      二人做出决定后,便来到当地一家雕刻厂务工,老板看见王堂灿和女友聪明勤快,当即收留了他们,并吩咐厂里的大师傅教王堂灿雕刻手艺。大师傅当面答应了老板,私下里却不传王堂灿手艺。王堂灿就装着若无其事做自己的事情,每次就选择在大师傅周围做工,偷偷观察大师傅们如何使用电锯、电铲,如何自如挥刀,通过一段时间的偷师学艺,便能雕刻茶盘、茶几等一些简单工艺品了,为了巩固自己的手艺,在这里先后“潜伏”了两年。从1997年至2015年的近十年时间,王堂灿带着女友,先后来到福建的莆田、建瓯、仙游和江西的宜春、赣州、井冈山等地,跑遍了上百家雕刻工艺厂家,汲取百家雕刻之长,丰富自己。这段漂泊的日子,二人走近了婚姻的殿堂,拥有了一双儿女,也拥有了一个幸福温馨的家。

夫妻回乡创新业
 
     王堂灿夫妻二人通过多年的打拼,不仅学到了独到的雕刻技艺,还拥有一定的积蓄。夫妻二人的第一个愿望,就是结束漂泊,回家创业。
     他想,福建多个地方,许多人搞根雕能赚大钱,我为啥就不能?说干便干,2015年的春天,夫妻二人有了这个想法后,就带着一双儿女动身回家,来到老家古蔺的水口镇街村,利用自己的房子和当地树桩资源,成立了自己的川黔工艺雕刻品厂。王堂灿找来曾经的锯子、斧子和凿子,买回刻刀,开始了创业。他们托朋友,找亲戚,从周边买来树根树桩,妻子还是老本行,负责初加工,王堂灿负责打磨过细,一段时间,院子里的树桩树兜变成了鸟类花草的造形,根雕这门传统的民间艺术,在他们的手里成为艺苑里古色古香的一支奇葩。

 

正在雕刻的王堂灿

    为了从书本上登载的一些作品里觅出根雕的技巧,王堂灿没少花费心思,日里夜里都在琢磨,缓缓地地悟出了许多根雕的门道。    
    那年端午节,一位耄耋老人来到王堂灿家中,自我介绍是贵州仁怀人,看了他的根雕作品,开口便问其中一个《双龙戏珠》作品卖多少钱,他开出的价格是2万元,那位老者没有跟他过长时间的讨价还价,落到1.5万元上,就爽快地掏钱买走了他整整用了三个月工夫才雕成的那件作品。这是他们回乡创业卖出的第一件作品,夫妻二人欣喜若狂,一家人也为此沉浸在喜悦之中。事实证明他的回乡创业之路走对了,那个虚无缥缈的发财梦也终于变成了现实。
艺无止境出奇葩
 
     为了振兴雕刻这一传统工艺,十多年来王堂灿在这条路上,历经了无数的风雨坎坷,付出大量的心血汗水,使自己具有了艺术家的魅力和才能。在他精湛的斧凿刀锯下,连续不断地“分娩”出多件优品佳作。王堂灿的许多创作,酝酿于心,雕刻的是家乡的春意盎然,万物向荣的意境,寄托着的是自己对山区人民生活的美好祝愿。
 

王堂灿和他的桑枕


老子图

     水口镇紧邻黔北高原,是泸州的南大门,酱酒园区、酒城宫景区、碧云山景区正在酝酿建设当中,这里火热的生活,激发了他连绵起伏的遐想和创作灵感。雕刻艺术是高度凝炼的视角艺术,画面最忌面面俱到、平铺直述。怎样用雕刻来表现这个主题呢?王堂灿仔细地观察,用心地体味,家乡美好的景象触发了他的一个个灵感。让他的创作激情找到了一个个爆发点。近年来,夫妻二人先后创作出了《鹏程万里》、《八仙过海》《》等。在他《凤凰涅槃》、《观音送子》、《鱼耀龙门》、《双龙戏珠》等造型逼真,意趣盎然的佳作精品里,既保持了传统细致不俗的刀法,又结合了现代重写意传神的艺术风格,更彰现着他对雕刻艺术的执著与追求。陈列在他家中的作品《老子》等就是很好地例证,走近王堂灿的这件雕刻作品,犹如走近在世的古代哲人,将时间、空间都浓缩在这片艺术的天地里。

 

天然雕材
 

雕刻艺术品加工厂
 

罗汉送财

      王堂灿靠佳作精品赢得了名气,赢得了可观的利润回报。他的根雕作品在不断“分娩”出“拳头产品”时,其作品质量也逐步得到提高。为了更好地贴近生活,服务生活,王堂灿还和妻子梁小玲一道,共同推出了养生雕刻。他们根据桑可疏散风热、清肺明目,治风热感冒、咳嗽胸痛、目赤肿痛等药用特征,茶含茶酚、磷儿茶素、维生素E、黄酮类等物质,有软化血管、降脂消炎、预防肠道传染病、 抑制尼古丁、抗病毒防龋齿、抑制细胞癌变及提神醒脑、清热解毒、明目减肥等功效。利用当地的桑树桩、茶树桩,先后推出了桑枕、茶枕,桑腰枕、茶腰枕等创新养生雕刻,于适用养生于一体,这些产品一出手,就受到当地市民的青睐,实现了雕刻艺术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王堂灿,艺无止境,永无止境,但愿你们夫妻双双在雕刻艺术路上,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为家乡的繁荣增光添彩。

 
抢购热线:15228281823 18308326296

    作者介绍:
初旭,原名王先军,大专文化。作家、媒体人,文化策划人,系新华社签约摄影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研究学会会员,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基层法律工作者,目前从事网络传媒和法律服务。
    先后当过农民、教师、公务员、法律工作者。曾在多家媒体从事传媒工作。其间创作和采写各类文艺、新闻作品上万件。作品散见于新华社、中新社、人民网、中国经济网、《人民日报》、《法制日报》、《知音》等全国知名报刊。出版有个人散文集《山地风流》和报告文学集《遍地英雄》,主编了大型专著《最泸州——泸州建市三十周年专辑》,与人合作出版了《巴蜀名胜楹联大全》《泸州民间文学集成》等。先后推出的《走近珠江三角洲的泸州人(系列报道)》(与人合作)、《泸州机场的前世今生》等受到各界好评;先后推出的长篇调查报告《泸州小贷市场勃勃生机起风云》《泸州商会抱团取暖演绎江湖梦想》受到了社会各界和泸州企业家的高度评价。与人合作创作的歌曲《灯闹古蔺》《黄荆行》《龙抬头》《马蹄滩之歌》《水口之恋》《花开丹桂》《一潭美酒是故乡》《超圣之歌》等先后斩获全国大奖。主要擅长于新闻策划、深度报道、企业策划、品牌推广、人物专访、歌词创作和新赋体的写作。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