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著名散文家、媒体文化人、巴蜀文化学者伍松乔先生
作者:官国柱
凌晨,手机上获悉:伍松乔去逝!
令我非常惊愕:这太突然了!
因伍松乔不算年级很大,六十多岁,不是到该走的年龄,作为文化学者,正是黄金时期。
但成都商报客户端告知的却是真事:著名散文家、媒体文化人、巴蜀文化学者伍松乔11月4日晚因病突然去世,享年69岁。伍松乔的家属向外界证实此消息。伍松乔系著名散文家、媒体文化人、巴蜀文化学者,中国新闻奖、冰心散文奖、四川省文学奖获得者;他突然去世的消息在圈内引起震惊。
伍松乔的儿子伍奕,昨日(11月4日)23:37在微信上公开发文称:家父伍松乔,于两小时前突发疾病,抢救无效,驾鹤西去。事发突然,心慌意乱,难以一一周知亲友,还望谅解。成都商报记者联系上伍奕,他透露:“因为没有准确的诊断,目前不知道具体病因,父亲在吃晚饭的时候突然就倒在碗边,我母亲急忙打120,医生到时已经停止呼吸。”
伍松乔作为报人,文化学者,与我有缘。
与伍松乔两次深入的对话交流,历历在目。
伍松乔先生
第一次在九十年代末,大约是九七年。
那是《泸州日报~酒城星期刊》搞一个什么副刊文化交流活动-
与伍松乔面聊,因为 ‘’知青酒‘’ 缘故。
准确那一天不记得了,接到《泸州日报~酒城星期刊》主编赵小东电话,说有个老知青想见见你,他也是个老知青,想看看你的 ‘’知青酒‘’。
按说的,我带了一箱土陶罐的 “知青酒”,来到泸州三星街新马路潮州酒楼,经朋友引见,见到并认识了伍松乔。
彼此握手坐定,作为《四川日报》报人记者和文化人的职业习惯和好问热情,伍松乔详细问了 “知青酒” 的生产情况,并言:我也是知青,下乡在我老家富顺好几年,对农村有很深的知青情结,现虽说回城工作这么多年了,始终忘不了农村,忘不了生产队的父老乡亲……
话间,朋友插话:伍老师写了 ‘’知青酒‘’,一代人的忆,发在《四川日报》副刊上。
说着,伍松乔拿出发有 “一代人的记忆~知青酒” 《四川日报》版样给我看,我表示真挚的感谢,向他敬了 “知青酒”。
伍松乔拿着 “知青酒”,反复端详,那专注神情就象一个考古学者对待一件文物,后说:你搞的这个 “知青酒”,创意很不错,也挺有意思;土陶罐,有农村特点;祖国山河一片红的外盒包装,有那个年代特有的痕迹;那顶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小草帽,让我们当过知青的有亲切感;这 “家家有知青,户户有回忆;社社有知青,村村有故事” 题款,对我们这些知青,很到位,也很有味……
感叹后,伍松乔针对 “知青酒”,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并寄予做好 “知青酒”。
那次见面过后,我开始关注伍松乔了。
其中,因伍松乔是知青之故多一些。
后来,二零零四年,我做了《泸州晚报》“酒城楼市” 主编,同有报人为道,有一个新报人对一个老报人的尊重,关注伍松乔就更多了。
过后,也偶在一些场合见到伍松乔,但彼此都是匆匆忙忙,话不多,意其中。
伍松乔先生(中)与泸州作者曾之(右)合影
第二次面见伍松乔,记得是二零一四年盛夏。
《泸州晚报》搞一个报纸记者交流活动,请伍松乔来讲课。
我突然接到电话:官总,我是伍松乔,在泸州,想去你那茶山看看。我回复:欢迎欢迎,我马上安排。
一会儿,又接到朋友电话:川报伍老师想去茶山看看,你有时间安排一下。我即回告:伍老师刚来个电话,我已做了安排。
那时,我已离开《泸州晚报》,阴差阳错当起了茶农,在纳溪天仙硐开垦种起了茶,推出了 “早春二月” 特早茶产品。
一个多小时候,我陪同伍松乔先生一行人,驱车来到纳溪天仙硐景区张口岩水库 “早春二月” 茶基地。
张口岩水库,在天仙硐风景区内,水域面积广阔,且纵深悠长,四周翠竹摇拽,库容碧水天蓝,景致十分秀美。
茶山初种一年多,已发出了一片片的绿色茶芽,与翠竹和碧水相互辉映,看去令人心旷神怡,自是情趣始然。
伍松乔认真询问了茶山种植情况,“早春二月‘’ 茶产品加工情况,他有段话,直到今天,还回响我耳边:我们知青,对农村是有感情的,我是通过几年的上山下乡,识了中国的农村,农民,农业;现在,我们尽己之力,为我们上山下乡过的第二故乡,这是好事,也是善举,非常值得去做;你现在种茶,卖茶,很好,就是一个知青感恩第二故乡印福报;官总,茶与酒一样,是有文化的,你 ‘’早春二月‘’ 茶这名不错,但要与茶文化结合,才更具价值,才更卖相,也才能更多吸引消费者……
交流间,伍松乔目光一直没有离开茶山翠竹原野,那专注神情流露出一个老知青对农村那片炽热的眷恋。
伍松乔先生,就这么突然走了。
走得很急足的伍松乔先生,留下了许多。
留下对报业工作的执着,留下对文化探索的认真,但我来讲,是伍松乔做为老知青,他对农村农民农业的深情……
伍松乔老知青,一路走好!
相关链接:伍松乔系四川省作协主席团成员、省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省文艺评论家学会副主席、四川大学新闻传播研究员、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教授、四川连连看传媒有限公司城市文化产业首席研究员。1970年开始文学创作,1980年从业媒体文化,长期担任四川日报副刊主编。先后主持20余项大型巴蜀文化活动策划与项目研究。著有散文集《姓甚名谁》、游记集《随遇而乐》、随笔集《记者行吟》、人文地理《寻找巴蜀红色故里》、评论集《媒体上的文化庄稼》、报告文学《四川30年》、《成都:柔与刚--一座城市的DNA》等专著。编著《离离原上草》、《应变与超越》、《中国艺术节》等十余部。个人获全国报纸副刊特殊贡献者称号,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冰心散文奖、四川省巴蜀文艺奖、四川省文学奖、四川省文艺评论奖、成都金芙蓉文学奖等。
相关链接:伍松乔系四川省作协主席团成员、省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省文艺评论家学会副主席、四川大学新闻传播研究员、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教授、四川连连看传媒有限公司城市文化产业首席研究员。1970年开始文学创作,1980年从业媒体文化,长期担任四川日报副刊主编。先后主持20余项大型巴蜀文化活动策划与项目研究。著有散文集《姓甚名谁》、游记集《随遇而乐》、随笔集《记者行吟》、人文地理《寻找巴蜀红色故里》、评论集《媒体上的文化庄稼》、报告文学《四川30年》、《成都:柔与刚--一座城市的DNA》等专著。编著《离离原上草》、《应变与超越》、《中国艺术节》等十余部。个人获全国报纸副刊特殊贡献者称号,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冰心散文奖、四川省巴蜀文艺奖、四川省文学奖、四川省文艺评论奖、成都金芙蓉文学奖等。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