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伍班栋:追忆伟人 梦圆长江奇石

2019-07-19 22:10 来源:川南经济网www.chuannane.com 责任编辑:寒江雪
摘要】陈锡烈 文 / 图 今年10月1日,是新中国诞辰70周年的大喜日子,也是一个举世瞩目的狂欢之节,不少中国人,都在以独特的方式,祝贺祖国母亲的伟大生日。泸州市城区内有一个与新中国同龄的人伍班栋,有幸地收集了中国的几大伟人 孙 中山、毛泽东、朱德、邓小平



陈锡烈
  /
 
今年10月1日,是新中国诞辰70周年的大喜日子,也是一个举世瞩目的狂欢之节,不少中国人,都在以独特的方式,祝贺祖国母亲的伟大生日。泸州市城区内有一个与新中国同龄的人伍班栋,有幸地收集了中国的几大伟人 ——孙 中山、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的长江奇石像,作为新中国七十华诞纪念!

成长在五星红旗下
 
     1949年11月12日,伍班栋出生在泸州城区朱家山下的南极路。他的父亲,是一位有着厚实的民间艺术功底的老艺人,以裱糊纸扎业为生。小时候,伍班栋即受父亲才艺的熏陶;大跃进时代的壁画漫画、图书馆开放的图书、大街上来往的车马行人,都是他观赏临摹的对象。
    自古到今,生长在长、沱江畔的泸州人,珍爱长江石的比比皆是。伍班栋和众多孩子一样,喜好到长、沱江边玩耍。五彩斑斓的奇石,珠子街、白塔街加工、展售的珠宝玉石,他耳濡目染。古董字画,要近看端详。由于家境贫困,他只能一饱眼福,恋憾而归。少年时代,他考入泸州四中读初中。受到巫显渊、曾一鲁等众多语文、美术名师的精心教学指导,使他对中国的传统诗画又一见入迷。1963年夏,泸州文化宫举办少年儿童画展。伍班栋画的一幅雷锋像,很是逼真,被送参展。1966年“文革”初始,他有幸初次作为赴京学生代表之一,到北京一睹毛泽东主席等一代伟人的风采。尔后,学校长期停课辍学,无法学习,他就用写大字报、办专栏、墙报等方式,练习书法绘画。一次,他在合江城,用整张纸平手画了一幅毛泽东头像作为宣传专栏刊头,贴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受到观者啧啧称赞。



 
    1971年10月,泸州市公检法军管会、市革委人保组招收新人,急需“写手”,充实政法队伍。已下乡到小市农场的知识青年伍班栋,被选优招干录取,成了一名司法组的书记员。从此,伍班栋心藏画家梦,开始一场30余年人民司法工作的远航。从书记员、助审员、经济庭长、江阳区法院副院长、院长到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室主任等职,无论职务如何变化,他心中的“画家梦”,仍在身边或隐或现。为适应干部专业化要求,提高法院干警的书法工作素质,他向院里积极建议,多次组织、筹办书画摄影展览,得到院领导和市、区政协诗书画院领导、前辈的大力支持和关注。他在任区法院副院长期间,得知茜草“三长”厂区不少职工利用业余时间收集奇石,需租用茜草法庭后院空地堆放,也积极尽力满足他们的要求。
一个新中国的同龄人,从一个当年穿着补丁衣的少先队员,到入党三十年的共产党员和人民法官,伍班栋在五星红旗下,伴随着共和国的诞生一起成长。他和众多的中国人一样,在时刻关注着祖国的沧桑巨变。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改革,经过三十年奋斗,塑造出了一个东方强国,世界大国。作为一位改革开放的参加者、见证者和获益者,伍班栋深知:这一切来之不易,自己的成长,总是同中国的大背景血肉相连……我们如何在生命中留下红色记忆?在革命先辈洒下热血和汗水的土地上再写华章?他不断地陷入深深思索……


伟人神韵遗留长江石

    新世纪来到,伍班栋顺应司法改革的大潮光荣退休。一种闲云野鹤的日子,油然而至。如何安排好自己的退休生活,使余生过得更加充实有意义?他徜徉在书法、绘画、摄影、书籍收藏的艺海中。同时,将目光投向了长江石的收藏。“泸州的长江奇石自然天成,美轮美奂,名扬四海。随着奇石收藏者的不断增多,奇石资源日益匮乏,不可再生,弥足珍贵,一定要抓紧时间收藏!”怀着这样的想法、信念,伍班栋的身影,开始出现在长、沱江边、奇石市上。华阳水中坝、沙湾、张坝、兰田何家坝,都是近几年他常常顶风冒雨,起早摸黑寻宝探奇的地方。就连不产奇石的地方,他也不肯放过。2006年3月的一天,雨后初晴,伍班栋和家人去泸县兆雅镇石龙村走人户,见路边一新建房的背后,堆剩着一大堆卵石。他抬眼望去,见石堆尖上,有一块闪着淡淡红光的卵石。他捡起一看,是枚像“毛泽东”的头像石,不由一阵惊喜。“一般人能认得出来吗?”他将该石带到亲戚家,放在一盛水的白小碗中,让人观认。没想到,一位年过古稀的乡下老太,看过卵石后,连声说:“这是毛泽东!毛主席!”在场人看后连声认同,祝福好运。


 
    一个意外的惊喜,使伍班栋产生了一个强烈愿望:“何不注意伟人像奇石的收藏?”“人是万物之灵。尤其是为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一代伟人。从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到中国共产党的伟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他们一个个都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作出过无私奉献和开拓奋斗,他们都在近、现代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上,彪炳千古。我们有幸感同身受的中国老百姓,更应该牢记在心,世代不忘。”从此,伍班栋把伟人名人奇石作为收藏奇石的主要内容,处处充当有心人。
    要搞出一个“伟人”奇石系列,不能光靠个人的力量去“捡宝”,还要学会“淘宝”。2006年冬的一个周末的上午,伍班栋到龙泉桥下奇石市场“淘宝”。他在一个老年石友的石摊上,见到一枚拳头大小的长江石,石上图案酷似朱德元帅手持望远镜在观察我国东北军情。卖主未发现其中奥妙。伍班栋用少许钱将该石买下,顺手递给了长起厂一老石友陈某看认,陈看后说:“这是朱德朱老总嘛!”卖石人听到回答,看了石头,两眼瞪大,嘴巴缩成“O”字形,默不作声,深感内疚。


    为什么能对“朱德元帅”石独具慧眼,有所发现?伍班栋说:藏石赏石辨石,亦如同法院的审判工作那样,所需的知识学问博大精深,必须要博览群书,向众多专家石友学习、请教;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学、历史、艺术、美学功底;必须持之以恒,心态平和。在伍班栋已收藏的上千册图书、资料中,有不少是关于奇石和伟人的内容。2000年后,他购的湖北洪湖人施友松著的《中国现代三大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泸州奇石专家夏华炳所著的《奇石学基础》、以及孙江宁著的《影响西方绘画进程的100位画家》等书,他都连夜细读,一览无遗。比如:他这次认出“朱德元帅石”,就是缘于他收藏、读过《朱德诗选》,书中有朱德元帅1952年过东北图门车站时写的一首诗:“美帝侵朝霸亚洲,敌锋已到绿江头。抗美援朝倡正义,雄师百万复开州。”当时,还发表有朱德元帅视察东北时的一张照片。伍班栋将诗和照片与龙泉桥下淘到的“朱德元帅”石比对,实在是太像太像!
收藏下红色历史记忆
 
    从美学角度看,任何艺术品同原有的人和物,无论怎么惟妙惟肖,都不可能达到原样效果,做到毫发不差,只能是一种“神形兼备”的近似,一种追求。伍班栋在收藏奇石中,也是尽可能地做到完美,雅俗共赏。
    2006年12月6日,伍班栋在兰田长江边苦心找寻,在一满是泥土掺搅的卵石堆中,猛然发现了一块长13厘米的天然“邓小平”半身像石,顿时兴奋不已,他将该石递给在旁捡石的农村老妇辨看,那老妇开始并不相信。经伍班栋一说,那老妇看后,马上连说:“好像!好像!”“你运气太好了!”并要求伍班栋教她如何捡石认石。伍毫不保守。此后该农妇也成了一个“石迷”。“邓小平”石经拍照,上网,众多网友和看过照片、实物者,连声认同,要争相收藏。2008年元月,伍班栋在兰田长江边苦寻,有幸拾到了“孙中山”头像石。当晚,在两里村车站,拿给一个20岁左右的打工小伙子看,得到认同。以后,又拍成照片,给众多的老人、小孩看。他们把石、像对照,都认为像“孙中山”。

 

      文字石是长江石的一大亮点。伍班栋收集此类奇石,也尽量注意同伟人名字有关。最近几年里,他先后收藏了“中山”、“朱德”、“小平”等字样的奇石。宜宾市原奇石根雕协会秘书长刘宜昌、李兴蓉夫妇与伍班栋均是至交石友。当得知伍藏有“孙中山”石时,当即告诉伍:他们藏有一枚像“宋庆龄”的雨花石,愿相赠配套。君无戏言,伍如愿已得。蓉城一位老军人,酷爱“八一”题材长江石。伍班栋已将拾藏的像似军旗和子弹头的红底、黄色“八一”字的泸州长江石,将其无偿赠与,留作纪念。2006年5月,伍班栋到成都温江开奇石展销会“寻宝”。他原已藏有一枚“白猫”石。不料,又淘到一枚“黑猫”石。“黑猫”的尾巴上竟然有一只被逮着的“黑老鼠”,惟妙惟肖,验证了小平同志“白猫黑猫”的名论,众人看后拍手叫绝。
     为收藏红色记忆,伍班栋很是留心相关文物的收藏,他收藏了“泸州龙透关起义纪念碑”落成时,老红军天宝、冯元蔚、王定国和刘伯承元帅之子刘太行等人莅泸出席揭幕仪式,在“纪念碑”首日封上的亲笔签名封。2007年“八一”建军节80周年,伍班栋将收藏的十枚军旅石,根据画面内容,分别命名为“南昌起义”、“北伐硝烟”、“黄河抗日”、“雄师渡江”、“囤垦戍边”、“神兵筑路”、“大漠核爆”、“神舟飞天”,组成一道宏伟的历史画卷,表示《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拍成照片,做成精美的像框,赠给驻泸部队,以表他的爱军之心。

 
小石头蕴藏博大精神

     伍班栋在退休生活中,注意生活乐趣多样化,从中增强健康,陶冶情操,增进友谊。为此,他随身携带着随时想看的书,想画画的素描写生本。泸州、广安、三亚、泰山……小至家乡的古老民居,大到祖国的风景名胜,每走一路,他都倾情留神,看在眼里,画在本中。体验“以文会友,以石交友”的情趣。
   2005年,泸州籍台胞杨老先生,要返台为新竹县邻居高老先生乔迁新居赠礼祝贺,一时犯愁。他托伍班栋为之写幅字,伍班栋盛情难却,很快写了一首诗:“宝岛新竹秀,高宅板桥风。育后科及弟,承先矢志雄。德高人称颂,品贵云从龙。欣祝乔迁喜,岁岁花更红。”并画了一幅国画《竹石图》,精裱成中堂相赠。佳诗加妙画,让两老先生感动不已。高老先生并将其珍藏的有马英九亲笔签名的两套个性邮票,送给了伍班栋收藏答谢。十分凑巧的是,伍班栋新近又收集到一枚长江彩石(长18厘米),上面有一个清晰的古体“马”字,而“马”字中间,又有一位身穿战袍的将军,骑着一匹宝马,奔腾而来。图文并茂,,妙趣横生。传承和见证了海峡两岸的画石情缘。

 

 
      长江红腊石,由于质地细润,色彩艳丽,天然稀少,特别是体积大,画面好的长江红腊石,更显珍贵。2007年5月14日,伍班栋初次到邻玉镇长江边寻石。傍晚时分,采石工地几乎空无一人。伍班栋经过一天的“寻宝”,精疲力竭,似无所获。他仍不遂心,再顺河滩下走。突然,在齐腰高的坎下湍急河边,梦寐以求的一砣长江红大石出现了,半淹半露于水边。伍班栋飞身跳下,将该石像捉大鱼似的小心抱住,猛力举到河坎上,仔细观察:原来,这是一砣重22公斤的长江红腊石(34×24×18cm),上呈一幅天然的“川江晨韵”图。伍班栋一阵狂喜。石太重,返家路又太远。他托沙石场一驾驶员小陈开车,将石顺带一程。哪知,小陈无经验,将该石中途抛下,被人捡走。伍班栋见状,很是懊悔。第二天一早,他就乘车去邻玉“破案”,打听下落。凑巧,“石遇有缘人”。他第一个就找准了捡石人。他用虔诚的爱石之心,感动了那位石友,使该石“完璧归赵”。后来,他得知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摄制组,来泸专题拍摄《长江奇石》,他毛遂自荐,将该石送去拍摄展示。摄制组编导谢媛看到,喜形于色,连声赞叹:“这才叫长江奇石!雍容华贵!”并将该石立即精心拍摄,载入《长江奇石》专题片,向四海传播,让世人一饱眼福。
     “功夫不负有心人。”春去冬来,长年奔波,辛苦劳累,伍班栋家里的桌上地上,角角落落,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长江石,精品甚多。通过精心组合,现已拥有“孙中山”石(一套4件),“毛泽东”石(一套3件),“朱德”石(一套3件)、“刘少奇”石(1件),邓小平(1套3件);还有其他如:“马克思”、“屈原”等中外伟人、名人石;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的“神舟飞天”组合石(1套8枚);以及众多的风景、造型、文字长江奇石。当笔者问他:“你对你的收藏爱好有何看法、想法”时,他微微一笑说:“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一代伟人都到过泸州,有他们留下的珍贵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足迹;孙中山先生早年就为泸州着想,修建铁路,如今已梦想成真!我们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后来人,不应该忘记了他们!寻石藏石,也是对先辈的一种最好怀念!”“我的奇石收藏时间短,与人相比,还差很远。还有‘周恩来’等伟人石,还要继续找寻!”“泸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盼望能有一个现代化的大型奇石馆早日建成,为不可多得的天然瑰宝安家,为泸州增光添彩!”
     一个普通的泸州人,把捡石藏石同祖国的命运密切相连,向家乡人昭示着一种可贵的品质和精神——这就是爱国主义!传承和弘扬生生不息的中华石文化的爱国主义。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