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智抓“医药”巧做工业“加法”谋定而动

2015-11-05 23:03 来源:四川经济网 责任编辑:寒江雪
摘要】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张萍 庞玉宇 侯云春 稳增长总编说 稳增长,是当前国之大事,四川之大事。 稳增长,关键在工业,工业不稳,整个经济难稳。 一场工业稳增长攻坚战,正在四川21个市州同时上演。地域不分南北,企业不分大小,武艺十八般,刀枪剑戟,各出各的招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张萍 庞玉宇 侯云春

  稳增长总编说>>

  稳增长,是当前国之大事,四川之大事。

  稳增长,关键在工业,工业不稳,整个经济难稳。

  一场工业稳增长攻坚战,正在四川21个市州同时上演。地域不分南北,企业不分大小,武艺十八般,刀枪剑戟,各出各的招,目标确保全年工业增长8%。

  继“四川工业稳增长述评”系列文章之后,本报从今日开始,又推出“工业稳增长四川在行动”系列报道,旨在按照省委省政府“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去谋划”“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去跟进”“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去解决问题”的精神,探寻四川工业人在这场稳增长攻坚战中的典型经验和工作亮点,以鼓舞士气,并记录这个时代。

  今日首篇刊发《泸州:智抓“医药”巧做工业“加法”》,让我们来看看泸州在工业稳增长中如何谋定而动。

  酒城泸州,正在变成不仅仅有“酒香”的泸州。

  风过泸州带酒香。从文化来说,是美了泸州;从产业发展来说,也桎梏了泸州。

  泸州要“稳”,稳住酒。这是泸州工业的现在时。

  泸州更要转,更要进,锁定新兴产业转,瞄准医药产业进。这是泸州工业的将来时。

  一个“稳”,一个“进”,这是工业稳增长的“泸州策”。

  “稳”是基础,“进”是目标。正如省经信委主任陈新有在全省工业稳增长推进会上所说,“稳”和“进”是工业稳增长中必须处理好的辩证关系,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四川工业才能行稳致远。

  沿袭这样的思路,泸州将医药产业作为“一号工程”和工业未来增长极,力争到2020年全市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

  计既决,践于行,赢未来。

  10月30日,走进位于泸州市泸县的泸州高新区医药产业园,塔吊林立,机声轰隆,工程车来往穿梭……

  四川维思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厂房正拔节生长,西南药械集散中心二期雏形渐具,步长制药基地场平工程正加快推进……

  与火热建设场景相辉映的是一组火热的数据:

  今年上半年,医药产业园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5%,近期还将签约9个项目,投资额约50亿元。还有20多个在谈成熟项目即将签约入驻。

  统计显示,2014年,泸州工业增加值759.2亿元,增长12.2%。其中,全市规模以上医药产业增加值增长17.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7亿元,增速高于全市工业,成为泸州工业稳增长中最为抢眼的发力点。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医药产业发展力度,力争到2020年,全市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成为泸州支柱产业。”泸州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透露。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个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列为之首。全会强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培育发展新动力。泸州适应经济新常态,转换发展新动能,谋局新兴产业的举措与五中全会精神正好契合。

  以医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所迸发的活力和动力,不仅是泸州工业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也正成为泸州转型升级新的支撑点。

  转型———

  “一号工程”锁定医药产业

  “风过泸州带酒香”。

  短短七个字,形象地描绘出酒与泸州的不解之缘。“中国酒城”的盛誉,更是将泸州这座城市的支柱产业深深地打上“酒”的烙印。

  2011年,泸州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加上近几年国内白酒行业深度调整、市场需求减弱,经济发展遭遇瓶颈。在此背景下,泸州不得不面临一个时代考题——

  新常态下,泸州产业如何转型?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培育?

  立足自身优势,契合“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四川省千亿元医药产业战略,泸州“一号工程”横空出世:大力发展医药产业。此举动因有三,一是泸州为四川中药材重点产区;二是拥有丰富的医疗资源,是西南地区除成渝外的医疗卫生第三极;三是泸州有雄厚的化工基础,具备化工产业和医药产业融合的优势。

  泸州市委书记蒋辅义表示,泸州在经济转型发展当中,已把医药产业作为重中之重,作为泸州当前和今后的“一号工程”。泸州将举全市之力,全力打造四川百亿医药产业示范园区、 川滇黔渝生物医药产业投资首选地和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随后,泸州相继出台了《泸州市关于促进现代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泸州医药产业园区医药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等文件,并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推进医药产业和医药产业园区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一揽子政策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研发平台建设、项目孵化等方面着力,划定了泸州强力推进医药产业发展路线图。

  谋定而动。规划面积21.3平方公里的泸州高新区医药产业园建设随即启动,项目负责制、倒排工期……“周周有进度、月月出形象”。从2013年10月成立至今,短短两年时间,医药产业园区已形成2平方公里项目承载区,吸引了包括科瑞德、锦云堂、杏林医疗等在内的23家知名医药企业入驻。以医药产业园为主要载体,依托重点骨干企业整合带动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拉动泸州全市医药产业快速发展。2015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6亿元。目前,泸州已初步形成以中药材种植、化学药、医用原(辅)料、中药制剂、中药饮片加工、医药物流等6大门类为主的医药产业体系。

  根据规划,以“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规模”为总体目标,到2020年,包含种植、生产、流通和服务业的泸州全口径医药产业规模将迈上300亿元台阶,建成国家级现代医药产业示范园和成渝经济区重要的医药产业制造基地。

  创新——

  搭平台缝合科研产业“两张皮”

  走进医药产业园内四川科瑞德制药二期厂区,公司员工文娟在灯检室里用强光对拳头产品——注射用丙戊酸钠进行灯检。该产品是公司的专利产品之一。借力专利激活市场,去年该公司产值从2.4亿元跃升至3.6亿元。

  “今年公司主攻的精神、神经、抗肿瘤三大领域产品均实现了过亿销售收入。”公司副总经理赵思江透露,今年前8月,公司销售收入已达3亿多元,与去年全年的销售业绩持平。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将达到5亿元,增长率达30%以上。

  重研发,每年营收7.5%的科研投入,是科瑞德逆势飞扬的秘诀。

  然而,不是所有的医药企业都有科瑞德的实力。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医药行业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科研院所成果难转化,药企难找到好成果,尤其对一些中小药企来说,表现更为突出。

  对症下药,泸州医药产业园着力抓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中试放大孵化中心,聚焦医药研发中试阶段综合服务。“小微企业有好项目,但往往缺少转化平台;医药科研人才有好成果,但往往无经费转化。医药产业园搭建成果转化平台,缝合了科研产业‘两张皮’。”泸州市市长刘强调研园区时曾表示,这样的好处在于让医药科研成果拥有方和投资方都找到合作的空间,以加速医药产业发展。

  平台的好处不止于此。

  “我们致力于打造中试放大生产型孵化器,一是可以在医药研发项目进入临床前最难融资的初试、中试阶段扶它一把,陪它顺利成长。与此同时,也可借此机会寻找到一些好的科研项目落户在此,进一步发展壮大园区的医药产业。”泸州医药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邓睿说。

  园区还聚力打造医药成果转化中心、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新药评价研究中心、健康产品分析检测中心等共性关键技术平台,着力在推动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实现园区产业化。

  平台成效显而易见。科瑞德充分利用园区战略合作伙伴四川医科大、四川大学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快速转化科技成果,其抗肌瘤等药品出口到美国,成为全省首家通过美国FDA认证的医药生产企业。

  突破——

  一切围着项目“打转转”

  2015年8月,在泸州举行的“2015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上,医药产业园与国内多家知名医药企业签约,揽金51.8亿元;

  在这之前,2014年,中国最大专利中成药企业步长制药集团与泸州签约,集团斥资40亿元在泸州医药产业园布局其第一个生物制药基地,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带动年产值不低于150亿元,年入库税金不低于15亿元;

  ……

  短短两年时间里,医药产业园已累计引入投资超过120亿元,园区入驻医药企业23家。

  项目纷至沓来,泸州引力何来?

  “是泸州雄厚的医药产业基础和贴心创新服务。”邓睿认为。发展要突破,需要项目带动给力。泸州医药产业园将今年定位于“项目落地年”,以“开放带动、项目推动、服务联动”为导向, 一切围着项目“打转转”,创造一切条件,力促项目加快落地,开花结果。

  建设高品位的服务体系,从每个细节入手服务园区企业。园区内的厂房严格按照GMP标准,为各类医药企业提供“进门即可生产”的便捷环境。

  建设现代园区,传统的行政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需求。泸州强化园区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咨询、创业融资到项目申报等多种服务功能。

  在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泸州一改以往贴息、补助等老路,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构建企业在新三板等板块的上市快速通道。园区已建立2亿元的泸州医药产业发展基金,作为政府引导基金,组建4.1亿元国家参股的四川泸州高新鼎盛生物医药创投基金、20亿元的泸州产业发展基金,通过政府扶持、天使投入、债权投入、股权投入、PPP等方式,为入驻园区的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产业发展基金“四两拨千斤”效果明显,“过去融资是企业求别人,现在是基金追企业。”邓睿笑称。

  一边是项目加快落地,另一边是快速引进增量。

  立足于招大引强,着眼于全球500强、国内100强医药企业,领导挂帅,招商小分队足迹遍布华北、华东、华南等地。

  随着入驻园区的一个个项目落地投产,泸州医药产业园实现新突破。今年2月,泸州高新区正式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借此机遇,作为高新区主体园区的泸州医药产业园区也加快建设。今年园区将实现经济总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建成区面积较2014年增长30%以上,全年力争完成投资20.46 亿元。力争到2016年,完成园区核心区4平方公里的道路骨架,从而形成5000亩的项目承载区。

  “未来3到5年,诸多新引进的医药企业及其项目建成投产后,泸州医药产业主营收入还将迎来爆发性增长。”泸州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