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画家陈江
20世纪初,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等青年知识分子公费或自费出国学习西方油画,并于“五四运动”前后分批回国,开设学校,举办画展,油画从此在中国落地生根。近一个世纪以来,无数画家从中国的社会现实和文化传统出发,根据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对油画进行学习和改造,先后出现了“古典性写实”、“表现性写实”、“超级写实”、“梦幻性写实”以及介于写实具象与抽象之间的“意象油画”等不同的绘画观念和形式语言。探索者的目的在于使油画这一源自西方的画种适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从而艺术地表现中国的自然风光、社会发展和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精神追求,创作出中国人自己的油画。这些探索至今仍在延续。军旅画家陈江先生就是探索大军中的一员。
陈江先生自幼痴迷绘画。家乡四川古蔺的赤水河便是他心中最美的画卷。他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用画笔描绘赤水河的迷人风光和发生在河边的动人故事。母亲是乡里远近闻名的裁缝,从小培养他量体裁衣和做工精细的匠心。父亲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乡镇文化站长,给了他艺术的基因与担当。由于家境不很富裕,他实现梦想的路一直非常坎坷。为了买回画画用的笔和纸,他常常将别人丢弃的废牙膏皮和废电池捡回去变卖;逢到镇上有集,他便和小伙伴们担来山泉水加入糖精卖给赶集的人换回几角钱。中学时,他一日三餐稀饭馒头,十天半月不买一份菜,节省生活费购买纸和笔。有一年,父亲在朋友处收回一本徐悲鸿《奔马图》旧挂历,他如获至宝,反复临摹,最后竟能将挂历上的图画全部背临。由于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同学们经常将作业本交给他请他在上面作画留念。高中毕业时,他利用学校放暑假教室空闲的机会举办了一次“陈江绘画雕塑展”,在县城引起不小的轰动。
1988年,高中毕业的陈江报考四川美术学院未被录取。听说当兵也能继续考取美术院校,他就毅然决然应征入伍来到彩云之南的文山。火热的部队生活使他的内心充满激情,每天起床号未响,他就爬出被窝跑五公里、练单双杠、擒敌拳,战术动作、各种武器的操作等军事训练成绩一直名列全团前茅,五公里越野和单双杠比赛获全团第一。尽管训练强度很大,但农村孩子吃苦习惯了,全然没有辛苦的感觉。训练之余,他以极大的热情用画笔讴歌部队生活,新兵训练3个月,他画了近千幅速写、数十幅油画人物写生,还为连队办了多期黑板报。他后来在和朋友交流时说:“部队吃得饱、穿得暖,学习训练之余,还能画画。我感到这就是我要的生活,我的人生一下变了,前途一片光明。”1990年,他以战士身份如愿考取了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实现了人生一大梦想。
《三月三》(油画)
陈江先生主攻油画,兼及水彩画、水粉画、丙烯画和国画。无论以何种表现形式为载体,他的作品重点反映的是他所熟悉并寄予了深深感情的生活。1992年初,他和同学们一起进行毕业创作,眼看截稿日期就要到了,大部分同学的作品已经装外框、上光油,他还没有动笔。大家私下议论:“当兵的毕不了业了!”他自己内心也很着急,但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创意。一天,他独自来到一家小茶馆,思绪又一次回到火热的军营。驻地文山州的蓝天白云和少数民族粉红翠绿的节日盛装从脑际一闪而过,绘画的灵感便如清泉汩汩涌流。他立即飞奔回到学校,拿起画笔,用20天时间成功创作了《第一颗橄榄》和《三月三》两幅油画。这两件作品源自他最熟悉的边疆少数民族生活,其中《三月三》以节日盛妆的苗族少女为符号,构图别出心裁,造型拙朴厚重,笔触刀劈斧削,色彩高音迭起,洋溢着后印象画派丰富色彩的无穷美感,充满中国年画鲜亮明丽的平面装饰趣味,同时又不失苗山壮乡质朴的生活情调,将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与自身鲜明的艺术个性巧妙地结合起来,给人带来传统写实油画不具备的审美愉悦与享受。其中《第一颗橄榄》被重庆美术馆(原四川美术学院陈列馆)收藏,油画《三月三》被香港十三画廊购藏。当时的班主任马一平老师讲评说:“陈江的特点一是在于多读书,在笔的另一端下了不少功夫,二是有一股子‘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劲头儿”。
三伏天(油画)
作为军旅画家,陈江始终把军事题材美术创作作为自己的第一责任。这些年,他先后创作完成了《老山魂》、《毛刘周朱陈邓接见119团战士宣传队》、《渡江战役》、《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势不可挡》、《三伏天》、《沉着果敢》、《城市月色》等一大批油画作品。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热情讴歌新时期我军将士枕戈待旦、捍卫和平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油画《三伏天》截取了汶川抗震救灾中战士汗流浃背举壶痛饮的精彩瞬间,以体力极限而精神无限的震撼画面,展现了和平时期人民军队一心为民的自觉行动和精神风貌。《城市月色》则将特种部队大跨度、高难度的反恐夜训,安排在静谧安详的都市夜晚背景下,通过动与静、虚与实、明与暗、冷与暖的强烈对比,刻画出人民卫士敏捷矫健、身手不凡的英姿和保家卫国、捍卫和平的意志力量。这些作品大都入选全国全军美展,有的永久陈列在他所在部队的军史馆、荣誉室。
近几年,陈江先生对西藏系列军旅题材油画创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卓拉哨所》、《珠穆朗玛远眺》是其中的代表作。这批作品以灰白黑色为主调,黑灰色的山石,借用国画斧劈皴法,刻画世界屋脊高大山脉的冷峻;白色的雪原冰川,描述生命禁区自然环境的严酷;大山与雪原脚下,一抹迷彩绿点缀其间,那是边防战士卫国戍边的矫健身影,是绿色生命的美妙绝唱,是战士忠于祖国的豪迈情怀,是人世间最美心灵的真实写照。这批作品构图大气,环境与人物对比强烈,色调冷峻严肃,把孤寂的抒情性与少许的神秘感以及苍凉悠远的意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陈江《茶馆之一》70cm×50cm
陈江《茶馆之二》60cm×90cm
陈江先生在用画笔表现军旅生活的同时,对社会的发展进步给予极大关注。他经常身背画夹,走向广阔的原野、村庄和都市市民生活,认真观察沐浴在自然光线中的景物,仔细体味自身对自然物象的观感,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的笔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撷取精彩瞬间,留下永恒记忆。2014年,他在成都周边采风中创作了一批写生作品,《秋水——五凤溪写生》不仅是成都近郊美丽自然风光的真实写照,更是社会发展进步、环境与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的艺术再现。《成都老茶馆》艺术地表现了成都人的悠闲生活。一杯清茶,三五好友,打小麻将,吃麻辣烫,不紧不慢,不慌不忙,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的主题,从画面语言中得到艺术的反映。这样的场景描述,已不仅仅是对市民休闲生活简单的、诗意化的描绘,而是将自己的文化思考,对精神、灵魂、生命、人性的深层次感悟融入其中。所以,它们不仅仅是现实的,而且是具有深意并给人以启迪的。从表现手法上看,这一系列作品,在写实中吸收了印象派画法的若干元素,强调构图的生动性和色彩的丰富性,绘画语言更具表现力。
陈江《秋水》80cm×100cm
色彩是绘画的重要元素。马克思曾说:“色彩的感觉是美感的最普及的形式。”陈江先生非常重视对色彩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他的每一幅画都重视处理好色与形的关系以及色彩与主题的关系,使色彩的运用服从主题思想和内容要求,达到以形写神,以色彰神,形、色、神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油画《芦山地震之穿越金鸡峡》,描绘一支专业抢险队伍挺进地震震中的情景。画面主色调为青灰色,彰显强震后高山峡谷的嵯峨与冷峻;而向着灾难挺进的救援队伍则点缀成橘黄色的富于动感的色流,画面表现非常突出,观者在接触画面的一刹那,便会感受到强震破坏力的震撼与救援队员勇往直前的顽强意志和义无反顾的牺牲奉献精神。油画《荷塘》则借用后期印象派对主观色彩的激情表达和笔触的表现性,显现出自由的宣泄感和挥写的随意性,同时渗透着东方人对色彩表达的直觉意识。在这里,荷花是红的,荷叶是绿的,水面碧波荡漾,塘边草色青青。这种对固有色的率意强调,表现出一种凝固在民族血液中的色彩美感。
年过不惑,陈江先生在繁忙的军务之余已创作出数以百计的油画、水彩画、丙烯画作品。然而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幅作品是他感到非常满意的。因为每一次创作他都力图最大限度地表达内心对世界万物的看法和感受。为了这个目标,他常常刻意避开业已成熟的技巧,同时毫不掩饰自己在技巧方面的“笨”和“拙”,每幅画都力图在“不同”二字上下功夫,找到和别人不一样的路子和手法。正因为这样,他的创作过程往往经历三个阶段:开始“惨不忍睹”,慢慢“尚可救药”,最后“眼前一亮”。开始“惨不忍睹”,是因为他下笔就不按常规出牌,用传统眼光审视就不合规矩。后来“尚可救药”,是因为观者慢慢从这种不落俗套的创作中看出些许不同凡响。最后“眼前一亮”,是因为完成的作品与众不同。他于2014年创作完成的油画《詹娘舍哨所》,从构图开始,就不被大家看好。画到轮廓初具,不少同行认为立意、构图、色彩以及整个画面的气势尚可;有的劝他就此打住,不要再修改了,但他感到画面没有表达他内心感觉到的詹娘舍哨所的高俊挺拔和边防战士的精气神,于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进一步修改,最后加入了风雪肆虐的环境烘托,效果与先前大不一样。这幅作品和他当年创作的《芦山地震之穿越金鸡峡》一起入选2014年全军“中国梦·强军梦”美术作品展。
清初石涛曾言:“笔墨当随时代。”油画创作同样也应当追寻时代前进的脚步,伴随时代发展的足音。陈江先生在这一点上始终是清醒的。他的油画创作,内容上关注当代人的情感与生活,技法上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尤其在汲取西方写实油画生动造型和丰富色彩的基础上,不断掺入中国画传统笔墨元素,赋予中国画传统的写意精神,表现中国人的精神风貌与伟大时代的主旋律。他为此不断挑战自己,否定自己,不断变化,不断创新,不刻意形成某种固定风格,在艺术的“独木桥”上享受“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折磨”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我们期待陈江先生探索成功,期待他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走进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境界。
待机(油画)
相关链接:陈 江(CHEN JIANG)1968年生,泸州古蔺人,199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98年,油画《南国七月》入选全军98抗洪精神美术作品展;*1999年,油画《家乡》获全国“纪念聂荣臻诞辰100周年美术作品展”一等奖并被聂荣臻纪念馆收藏;*2007年,油画《城市月色》入选全国建军80周年全军美术作品展;*2012年,油画《卓拉哨所》入选全国建军85周年美术作品展;*2013年,油画《卓拉哨所》入选四川省文华奖美术作品展;*2014年,油画《詹娘舍哨所》、丙烯画《穿越金鸡峡》入选全军“中国梦·强军梦”美术作品展。*2015年,举办中国巴蜀国际艺术博览会陈江艺术展,并参加“与风景的对话——四川名家风景油画作品展”。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文字略有改动。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