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志这种现实中的“黑恶势力”,其最大的罪恶,其实在于对当地社会秩序的控制和摧毁。
▲陈鸿志照片。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成家庄镇原党委书记陈秋平近日接受采访,让当地“黑老大”陈鸿志的“跋扈”再次见诸媒体。
陈秋平的诉求是,“希望组织上给我一个正式的工作安排”——原来,在陈鸿志的逼迫之下,他此前不得不辞去了镇党委书记的职务。
▲陈鸿志下属煤矿门口,路边贴上了扫黑除恶宣传标语。新京报记者卫潇雨摄
━━━━━
“打县委书记耳光”与“让镇委书记滚蛋”
镇党委书记是基层政权的“一把手”,足以在一个镇上形成权威。但是,陈秋平这个“书记”却比较憋屈,因为没有满足陈鸿志的要求,他的祖坟被挖,自己也不得不辞职。
但他终究是个有血性的男儿,2018年1月实名向国家扫黑办12389网站举报陈鸿志。最终如其所愿,陈鸿志于去年7月被捉拿归案。
这里面有两个情节值得寻味:一是,陈鸿志想让他的马仔、时任成家庄镇副镇长刘某成为“镇人大主任”,被陈秋平拒绝。搞笑的是,在换届的时候,刘某仍然更上一层楼,成功晋升副书记。但陈鸿志仍不满意,让陈秋平“滚蛋”。
二是,陈鸿志被抓后,媒体广泛报道了当地一个广为流传的事情:陈鸿志曾经当面打了柳林县原县委书记王宁一记耳光,因为他办事不力。
那名县委书记已经落马,但很明显,他还够不上“保护伞”的级别。因为办事不力被打耳光,那只能是马仔的角色。
▲陈鸿志旗下的王家焉煤矿。新京报记者卫潇雨摄
就媒体报道的情节来看,陈鸿志在当地已经到了只手遮天的地步。他通过非法抢夺的方式,控制当地多家煤矿。在当地媒体的报道中,他成为“扶贫先进个人”,因为曾修了一条公路,但事实上,这条公路只不过是为了方便他运输煤而已。
既能打县委书记,又能影响舆论,要让一个镇党委书记“滚蛋”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某种意义上,陈鸿志算得上是穷“黑”极恶——他能直接让其权势触角伸到基层治理生态和人事任命中,顺他者昌、逆他者被扇耳光。他能制造某种“现实扭曲立场”,将红与黑、权与钱打通、连接。
▲2018年,吕梁市柳林县凌志集团董事长陈鸿志被警方刑事拘留。央视截图
━━━━━
“陈鸿志”们最大的恶是对社会秩序的摧毁
从去年开始的“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中,像陈鸿志这样典型的案例还不多见。这是标准的“黑恶势力“,称霸一方,无法无天。
这种局面的形成,自然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陈鸿志模式”,在山西有着一定代表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山西的发展都依赖煤矿为代表的资源型企业,“煤老板”成为山西形象的一个代言者。
在法制不健全的时代,有些煤炭企业的发展注定充满血与泪。新闻媒体广泛报道矿难中的矿工,而较少聚焦处在食物链顶端的阶层。那些聚焦此类题材的影视剧,大多都展示了掠夺、控制和斗争,残忍场面随处可见。
但是和现实中的陈鸿志相比,影视编剧的想象力就显得过于贫乏了。陈鸿志在公众面前是个文雅的慈善家,但其黑暗的一面或许又远超人们的想象。
▲陈鸿志旗下的煤炭大酒店,陈鸿志及集团高层管理人员曾长年居住于此。新京报记者卫潇雨摄
大多数人对“黑恶势力”有一种浪漫的想象,注重其中的斗争、复仇等离奇的情节,也动辄将其“古惑仔电影”化。
而陈鸿志这种现实中的“黑恶势力”,其最大的罪恶,其实在于对当地社会秩序的控制和摧毁。
它甚至会造成一定的后遗症——那个被他逼迫辞职的镇党委书记,到现在都还没有安排好工作。相比于这种具体人事的影响,社会关系和秩序的恢复,就会更加漫长。
这名镇党委书记的遭遇告诉我们,重建基层社会的秩序,有多么困难。而这,也是这次“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的意义所在。
相比于那些在幼儿园门口挂出搞笑标语的行为,用心甄别出陈鸿志这样的“真黑真恶”,当然要困难得多——真正的扫黑,就是要揪出陈鸿志背后的保护伞,而不是张贴标语那么简单。
文/张丰编辑新吾狄宣亚校对郭利琴
来源:新京报公号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