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千亿市值蒸发可能才开始 “炒作”“腐败”是其软肋

2020-07-17 07:55 来源:新浪财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摘要】来源:德林社 文 | 张佳儒 前两天有人说,茅台不跌,牛市不稳。今天茅台大跌了,牛市,唉 7月16日,茅台大跌7.9%,市值蒸发1700亿元。股王大跌,白酒板块和大盘情绪也被带崩,收盘沪指跌4.5%,深成指跌5.37%,创业板指跌5.93%。 大跌常有,但茅台大跌不常有

来源:德林社  文 | 张佳儒

前两天有人说,茅台不跌,牛市不稳。今天茅台大跌了,牛市,唉……

7月16日,茅台大跌7.9%,市值蒸发1700亿元。股王大跌,白酒板块和大盘情绪也被带崩,收盘沪指跌4.5%,深成指跌5.37%,创业板指跌5.93%。

大跌常有,但茅台大跌不常有。一直以来,茅台被奉为价值投资的典范,是机构投资者熊市避险、牛市加仓的首选。正因如此,每次大跌背后的原因,都值得思考。

表面上看,引发茅台虎躯一震的,是官媒的降温。

今日凌晨,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平台“学习小组”刊文《变味的茅台,谁在买单?》。文章质问:茅台酒凭什么成为官场腐败硬通货?酒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更不是用来腐的。

7月13日,中国纪检监察报也刊文《茅台窝案背后》,指出茅台以酒谋私利益链长期存在、家族式腐败凸显企业管理混乱等问题。

两篇官媒文章内容不同,但主旨相近:茅台要酒喝不炒、要剔除“腐败溢价”。问题的关键是,酒喝不炒、剔除“腐败溢价”在市场常被提及,为什么经官媒指出,一些资金闻讯而逃,仿佛心里没底?
 

 

究其原因,是官媒的两大表态,戳中了茅台的两大痛点。一是茅台股价离不开机构的抱团炒作,二是茅台酒频繁成为腐败的中介。

先说机构炒作。一直以来,黄牛的参与,让茅台酒“一瓶难求”。物以稀为贵,茅台自然成为资金热炒的对象,估值不断上涨。2016年1月至今,茅台从140元上涨到如今的1614元,市值高达2万亿元。

不仅登顶A股股王,还是全球市值最高的饮料企业。更夸张的是,茅台市值比贵州省2019年GDP还多了3200亿元。

白酒股高估值,在投资者群体一直被质疑。茅台护城河深厚,品牌响亮、业绩稳定,配得上高估值。但万亿市值、登顶股王是脱离饮用属性,趋向社交属性和金融属性,是炒作的结果。

有人拿出国内外市场对比,说成熟资本市场科技股当道,A股却是白酒股称王,抛出“企业的荣耀,时代的悲哀”的言论。

从实际情况来看,茅台的高股价,除了自身业绩,更多被认为是机构抱团炒作的结果。

从茅台股东结构看,前十大股东中持股占比75%,机构投资者占了8席,机构的选股逻辑很好理解,中国酒桌文化由来已久,无酒不成席,茅台是酒中的代表。从护城河上看,茅台稀缺且业绩增长预期稳定。自然是机构投资者的心头好。
 

 

不仅如此,茅台过去的涨幅,让不少机构和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投资者的预期中,茅台就是稳赚不赔的象征,这种预期决定基金经理的投资偏好,筛选标的的时候,茅台自然也是首选。

然而,今日茅台大跌,也正源于大机构的抛售,从盘后资金流向来看,主力净流出9.36亿元,其中净超大单、净大单分别流出7.52亿元、1.84亿元。不过这不能说机构对茅台已经看空,近四个交易日,主力资金都是净流出状态,很可能是获利了结。

再说茅台频繁成为腐败中介。有些人担心,茅台要剔除“腐败溢价”,会引起股价下跌。中国纪检监察报也表示,贵州对茅台集中整治期间,曾有质疑的声音认为,搞专项整治会影响茅台股价稳定、搞垮茅台。

实际上,反腐搞垮茅台,是对茅台最大的误解。茅台前领导袁仁国称,是反腐拯救了茅台,茅台的公务消费占比由之前的30%以上降到不足1%。

茅台股价的快速崛起,正是源于销售渠道的变革,即从主打公务消费市场,转战商务消费、个人消费及休闲消费市场。茅台依托品牌效应,成为高端场所及社交场合的首选。

无论是官媒提到的酒喝不炒,还是剔除“腐败溢价”,都是在指出茅台不能脱离饮用属性,要走进寻常百姓家。反腐也正是茅台管理层的工作重点,近两年严打黄牛、整顿经销渠道。

茅台晋升股王的路上,显然和“炒作”、“腐败”相关联,其实这两者才是它的软肋。如果这两大软肋不能解决,茅台今天的千亿市值蒸发很可能才是开始。一个常识是,一切透支未来的东西最终都将回归其应有的价值。上市公司回归合理估值,才是资本市场的应有之义。
来源:新浪财经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