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人类文明史告诉我们,“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今年的五月一日是第125个“五一”国际劳动节,也正值五年一次的全国劳模评选,记者走访了3位江苏新当选的全国劳模——他们来自基层一线,他们通过劳动创造了社会效益,收获满满的人生价值。
刘怀仁:带领经济薄弱村美丽蜕变
东台市五烈镇甘港村曾是负债累累的经济薄弱村,如今,再走进甘港,青砖黛瓦、小桥流水,一幅里下河地区特有的水乡美景跃然眼前,国家生态村、江苏省文明村等荣誉捧到手软。带领村子实现美丽蜕变的,正是在“当家人”位置上一干22年的刘怀仁。
1993年,组织找到了正在镇属企业担任厂长的刘怀仁,希望他回甘港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别人都劝我,厂长的收入和工作环境比村里好太多,何必去趟这个浑水,可我是党员,要服从组织安排,作为土生土长的甘港村人,豁出这一百多斤,我也要挖断家乡的穷根!”刘怀仁回忆起过去,眼神依然坚决。
刚上任,难题就摆到了面前,当时村集体企业苟延残喘,一家负债270万元,另外几家几乎没有利润,要债人看村里来了新书记,立刻围追了过来,“要发展,先还债。”刘怀仁和要债人签订了5年还款协议,并果断对几家资不抵债的村办企业进行改制,在第三年,债务提前还清了。
无债一身轻,刘怀仁立刻多方筹资,修桥筑路。后来,新204国道移到了甘港边上,他敏锐地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工业,全村培育出大小企业100多家。2012年,我省开始推动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借着这个契机,村里关停了多家污染大的小塑料、小化工企业,其中不乏纳税500万的大户。
发展第三产业,生态、旅游,被刘怀仁看作是推动全村发展的敲门砖。刘怀仁邀请省里和上海规划设计方面的专家到村里考察,制订了甘港村建设规划。去年,甘港村三产总产值达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万元,村集体积累达917万元。
村集体腰包鼓起来了,先后投入6300万元,新建水泥路面25公里,桥梁67座;建成了全市一流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配套卫生保健中心、6000平方米农民广场……
今年70岁的杨恒有是镇上学校的退休教师,他选择回村生活:“我们家门口就是景点,公交车开到村头,小病不要出村,日子一点也不比城里差!”
乔森:“节油”专家英雄不问出处
“连续安全行车4000天,也算不上什么好成绩吧。”谈起自己近20年的客运驾驶经历,乔森轻描淡写。谦虚的话语,让人几乎忘记他已经是全国有名的“节油”专家。
1994年,乔森进入常州公路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客运驾驶员。小时候的贫苦让乔森的节约意识根深蒂固,在日常的奔波中节油的想法也渐渐冒了出来。当时恰逢公司改制,乔森承包了一辆车跑客运,他特别注意车辆的保养和使用,“节省下来的都是利润。”乔森说,“我跑的都是长途线路,最长的一天1300公里,通常单程能比别人节约200元左右。”凭借这样的积淀,在2009年的节能驾驶比赛中,乔森一举拿下省里第一名、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
乔森的操作方法开始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2011年,公司成立了以乔森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向全公司的驾驶员推广“乔森节油操作法”。“当时一年有200多天都在路上作贴身辅导员。”乔森回忆。工作室成立以后,常州公路运输集团年均节省燃油支出约1千万元,累积节约的燃料量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500余吨。取得节能效益的同时,乔森还积极推广节能驾驶的理念,仅2014年就为社会培训驾驶员超过7000人次。
“单靠节油总有到头的那天,实现低碳交通还得看技术创新。”在公司大批引进新能源LNG客车后,乔森与工作室成员积极钻研新能源客车的节能工作。“液化天然气客车冷能回收利用装置”“液化天然气动力系统”“精确温控的客车发动机调温系统”等新型技术发明专利一个个出台。“劳动创造,就是这样在工作上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专利技术,最后投入生产,形成经济社会效益。”乔森说。
段俊:“辣妹子”拼出不凡成就
“我只是做了本职工作。”段俊这位来自四川内江的“辣妹子”对全国劳模的荣誉很淡定。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凭着骨子里的坚持与拼搏,段俊从一线的普通员工,一步步成长为负责800多人的企业管理者,她大胆改革生产流程,大幅降低企业成本,是企业不可多得的宝。
1993年中专毕业后,段俊来到昆山打工,在镒成车料厂先后做生产、管理工作,月工资1000多元。仗着年轻的资本,2000年,段俊跳槽到了正在创建中的嘉联益公司。这一跳,段俊回到了流水线,从检验、搬运、安装、包装等一线岗位做起,工资也跟着跳了水,只有每个月400多元。面对亲戚朋友的讶异,段俊却坚信一定会拼出一个未来。
勤奋,让段俊2001年3月得到了第一次升职,“别人不做的活我做,别人下班时我继续加班。工作15年,我拿了12年的全勤奖!”段俊的语气中充满自豪。
最初,段俊担任检验员,主要是凭肉眼检验FPCB板的外观是否有划痕、脏污、凹凸不平,使用高倍放大镜检验线路是否连接正常。这貌似机械式的工作中,她却做了一个有心人,对同机种、同型号产品检验流程、检验方法、检验重点不断总结。一天,段俊大着胆子走进经理办公室,详细报告了她的优化方案。根据她的方案,检验人员的人均产能从每小时100片提高到200片,总产量也从每天8万片提高到17万片。
此后几年,先后晋升为股长、课长、制造七处副主任、主任,升入管理岗位,但段俊依然坚持亲力亲为,不脱离一线。“操作中,也许一个手势就会改变很多。要想提高效率,必须多看、多了解。”2006年,段俊在配合公司政策、推动技术创新中,大胆整合、推动流水线作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产能提升40%以上。
此次当选全国劳模,段俊觉得多了一份责任:“劳模不是光环,更多是责任,继续坚守岗位,不断激发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心里才会更踏实。”
本报记者 颜云霞 吉凤竹 沈峥嵘
短评
让一线劳动者 更有尊严
今年的劳模评选有一个可喜的变化,即越来越聚焦一线,面向基层。劳模荣誉当属一线劳动者,这是对劳动价值最好的尊重与重申。
时代在变,劳动的内涵在外延,评选劳模标准也在与时俱进。比如,今年创新型、技术型劳动者所占劳模的比例大幅提升,这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应有之义。但不管怎么变,劳动的本质不会变,劳模的本意不会变。劳模仍是真正在劳动、生产和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普通劳动者,应当主要来自基层,来自一线,来自企业、社区、单位、农村。遥想当年的铁人王进喜、掏粪工人时传祥、纺织女工郝建秀等劳模,曾经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对社会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与示范作用。
劳动本无所谓贵贱,但现实生活中一线劳动者往往从事着最苦最脏最累的工作,社会上对其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偏见乃至歧视。从这个意义来说,劳模评选向一线劳动者倾斜,是劳模回归本源色彩,更是对一线劳动者给予精神鼓励与心灵慰藉。与此同时,要想社会真正体现对一线劳动者劳动行为和成果的认可和尊重,更要“不断增加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以物质上的回报实实在在地让其感受到劳动的体面。这既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现实诠释,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真正体现。劳模评选向一线劳动者倾斜,社会的财富“蛋糕”也应向一线劳动者倾斜,让人们相信劳模是所有普通劳动者都可以向往甚至可以触碰的荣誉,让人们相信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最为光荣不是一句空言,让人们相信在一线岗位也可通过劳动获得真正的体面与尊严。 颜云霞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