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川医” 鹤立鸡群何畏“山寨鹤”

2015-06-28 16:26 来源:晶报 责任编辑:寒江雪
摘要】作者:邓海建 为了川医这个简称,两所大学闹红了脸。第一季是这样的:因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成为新川医,遭致老川医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不少校友反对。四川大学深感受伤,向教育部正式提出行政复议。 时下是第二季:据称,教育部已派人到川大听

作者:邓海建
 
       为了“川医”这个简称,两所大学闹红了脸。第一季是这样的:因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成为新“川医”,遭致老“川医”——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不少校友反对。四川大学深感受伤,向教育部正式提出行政复议。
       时下是第二季:据称,教育部已派人到川大听取意见。最新有传言称四川医科大学被宣布“更名取消”、改为“四川第二医科大学”。听闻此事,部分该校学生表示不满,“同学们本来都在上自习,在得知‘更名危机’之后,没吃饭没喝水在图书馆门口坚守几个小时,大家坚持合权合法合理地更名。”
        不是明眼人也看得出来,为了该不该改名这件事,双方都是蛮拼的。川大的立场,是改名不合情理,有“傍名牌”的嫌疑;泸州医学院的说法,是合法合理,契合程序正义。事件一波三折,结局未卜。但,不妨大胆预测一下,逼着泸州医学院“二度改名”的可能性并不太大:第一,教育部若依法行政,则不可能自扇耳光;第二,泸州医学院若依法更名,一整套软硬件的转身早就“木已成舟”,要推翻重来,恐怕阻力更大;第三,川大的理由大多诉诸情感,尽管有近900名老校友上书等桥段,但经不起一个核心追问:为什么只许当年的“四川医学院”升级为“华西医科大学”,就不许当下的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
       孰是孰非,自有公论。中国人重名分,也是自古而然的事情。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名分有多重要,哪怕你不谙历史,翻两集《武媚娘》也能明了。“川医”名号之争,看起来是川大对金字招牌的捍卫与自珍,但说到底,不过是中国高校更名乱象在墨菲定律下的呈现:“改”出事的,迟早要出事。有好事媒体统计称,近6年来,我国共有472所大学更名,占高校总数的23%。将近四分之一的高校在名字上玩“美图秀秀”,各种美颜各种P图,弄得考生及家长傻傻分不清,早就算不上稀奇事了。以笔者所在的江苏为例,比如“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和“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据说就曾把山西的一个考生家长给搞糊涂了。不过呢,不翻阅校名的前世今生,谁晓得这两所学校分别是由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更名而来?
       今年春节期间有个很热的段子:“这几天,北京写字楼里的Linda、Mary、Vivian、George、Michael、Justin挤上火车,陆陆续续回到铁岭、回到建福、回到广西,名字又变成了桂芳、翠花、秀兰、大强、二饼、狗剩……”段子虽刻薄,却也反映了深刻的人文现实。是啊,当周边的技院、农校、师专都因改名而洋气起来的时候,你有什么理由指责泸州医学院的更名梦想?再说了,所谓简称上的敏感,是担心两所学校易被混淆,但如果真是鹤立鸡群了,品牌的区隔效应出来了,怕什么“山寨鹤”抢了你的风头呢?最简单的比方,是耐克商标的那道“勾”,在中国的各级市场上,变成两道三道、甚至曲里拐弯的,也不在少数,但,它们能撼动什么?
       “川医”沦为舌尖上的名校,不过是双方都秉持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逻辑。也许,中国高校只有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名字上的纠结、宣传片上的丑闻,凡此种种,才不至于隔三差五出来就丢人现眼。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