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泸州市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及对策建议

2015-10-31 09:33 来源:川南经济网www.chuannane.com 责任编辑:寒江雪
摘要】作者: 陈虹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是在具有一定资源、产业和区位等优势的农区内划定一定地域范围,以现代科技和物质装备为基础,实施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经管,集农业生产、科技、生态、观光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优先发展现代农业的综合性示范园



作者: 陈虹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是在具有一定资源、产业和区位等优势的农区内划定一定地域范围,以现代科技和物质装备为基础,实施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经管,集农业生产、科技、生态、观光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优先发展现代农业的综合性示范园区,是农业示范园区的高级形态,具有极强的产业引领和发展带动作用。当前,探讨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对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园区建设现状

       近来我市各地大力创建和打造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按照“一轴两翼”布局,重点推进粮食(高粱)、蔬菜、茶叶和生猪四大产业发展,现已创建产业示范园区27个,物流加工园区2个,畜牧类产业基地11个。
(一)核心园区建设顺利推进,现代园区初见雏形
目前,两大核心示范园区基本建设推进顺利。江阳区董允坝园区规划面积1.31万亩,涵盖两镇4村,项目建设完成投资已达1.1亿元。相邻的合江大桥园区总规划面积1.6万亩,总投资3.6亿元,现园区已有成熟的水果产业和5500亩的蔬菜种植。未来两个示范园区将以道路相连,实现抱团发展,现代大型园区已初见雏形。
(二)多元化经营主体逐步形成,园区综合效益初显
我市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7家,全市注册农民专合社2884个,家庭农场647个,园区多元化经营主体正逐步形成。据统计,全市龙头企业自建基地134万亩,订单基地130万亩,带动农户76万户。全市农民合作社发展成员29.45万户,带动农户84.95万户,引进落实项目6个,项目市外投资总额18.2亿元,园区社会、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初步显现。
(三)园区功能日趋完善,产村相融不断发展
我市产业园区在建设发展中不断拓展农业功能,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乡互动发展,园区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如龙马潭区走马慈竹乡村旅游区累计投入近亿元,流转土地5000余亩,目前已完成了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游步道、公厕、旅游标识等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一园两村三基地(即1个农业科技示范园,走马新农村、慈竹新农村2个新农村示范基地、泸州蔬菜生产基地、农村旅游观光基地、农业科技展示基地3个现代农业发展基地)的发展格局。建成村级服务站、文化休闲广场、养老幼稚园等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着重打造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体现了科技与一、三产业的充分融合,今年已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实现旅游产值400多万元,项目区农户年人均增收1500余元。

二、园区建设中的困难及问题

(一)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
我市园区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主要表现为规模小、底子薄、基建滞后、知名农业品牌不多。究其原因,一是园区产业规模小,集中连片10万亩以上的产业基地很少。二是地方水利、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滞后,建设与产业发展不相匹配,旱不能灌,涝不能排,单位面积产出率和农机化水平较低。三是农产品加工、保鲜、运输等产业链建设滞后,农产品积压或销售不畅,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四是园区总体科技含量不高,缺乏自主的核心技术,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园区建设整体推进合力不够
我市创建示范园区由于起步较迟,目前还处于“边干边探索”阶段,整体推进工作的合力不够。一是部分县区还未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二是部分园区还没有具体的发展规划;三是相关部门还未形成统一协作、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创建工作合力不足。
(三)园区管理经营机制不完善不成熟
体现在,一是政府主导模式的园区,在“以抓工业的理念抓现代农业”的运作中成效不明显,原因之一是政府的组织构架力度不够,管理方式单一,工业的成本管理、标准化生产、绩效管理等理念运用于发展农业园区上少,园区的投入产出比失衡;二是政府对其它类型园区指导不够。三是部分非政府主导的园区业主没有长远、具体的发展规划,热衷于“圈地”,园区建设和发展处于 “虎头蛇尾”或者半游离状态。因此,我市产业园区建设必须突破常规思维,探索建立适合泸州本土的园区管理经营机制,真正使园区发展呈现多种经营主体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四)园区发展受制因素多
当前,全市工商资本进入种养业有一定规模,但发展质量不高,受多种因素制约,主要是:建设用地指标紧缺,农业产业发展项目用地保证不足;建设资金不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融资难、费率高等问题仍然存在;配套政策不具体、不明晰;缺乏有影响力的知名大型现代农业企业的大规模项目投资和介入。

三、建议意见

      今年我市被确认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而创建产业园区是推进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市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我们应抢抓机遇,拓宽思路,主动作为,切实推进产业园区的发展。
(一)加强政府引领、坚持科学规划先行
各级政府应切实加强对园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要建立由政府牵头的议事机构,明确部门分工,整合项目资金,落实政策措施,形成工作活力。二是坚持规划先行,制定并细化各园区具体实施规划,要特别注重规划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完善推进机制。要完善责任体系,进一步细化年度任务,把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区县、乡镇、部门,细化推进时间表;要完善进度评估体系,把握各项建设任务动态推进状况,确保各项任务在规定期限内全面完成。
(二)坚持发展方向,发挥核心园区示范带动作用
要按照示范区建设规划和方案的要求,坚持产业发展方向、坚持产业总体布局,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一是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机耕路、排灌渠道、电网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生产配套设施。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全面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二是要加快农产品加工、保鲜、运输等产业链建设,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三是要支持园区科技创新。积极开展示范区与农业科研院校科技结对活动,增强示范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四是要集中力量打造核心示范园区,加快核心园区建设进度,形成通过核心园区龙头示范效应来带动其他园区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创新与健全园区运行机制
机制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的灵魂,直接影响着园区的效益与发展。一是要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完善以政府补助为导向、业主投入为主体、自我积累为基础的投入机制。二是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要求,明确园区建设责任主体,形成政府推动为主,部门支持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园区建设机制,要注重承包核算,以工业管理的理念,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三是要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鼓励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建立专合社合理分配制度,激发农民主动参与园区建设的积极性。
(四)要明确具体的扶持政策,加快现代农业要素聚集
市、区(县)两级均应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及实施细则。一是土地。相关部门应协助落实园区建设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农业用地政策,加强政策指导和信息分享。二是资金。应把园区建设与十三五规划对接,深化涉农项目资金整合,探索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三是扶持政策要明晰具体化。不断完善示范园区作为投资、创业孵化器的功能,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不断增强园区吸引工商资本投入的能力。四是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引进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入驻园区,通过龙头企业科技、设备、管理、销售等方面的优势,提高农民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五)加快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服务能力

    要加快建立完善与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制度建设。要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业生产性服务等方面进行制度优化,形成长效机制。二是主体建设。在充分发挥公益性服务作用的基础上,促进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行市场化、鼓励支持各类服务组织参与良种示范、农机作业、信息提供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三是市场建设。要开拓农村市场,充分发挥信息网络作用,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要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运用电商或互联网+等模式,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要保证农
用生产资料供应,整顿和规范农村市场秩序,严厉惩治坑农害农行为。
作者单位:四川泸州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