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桦
泸州医学院更名事件竟然又起风波。曾打算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而遭到四川大学反对的泸州医学院,近日在校门口换上了新牌子——“西南医科大学”。各界都以为这事就此尘埃落定了,万万没有想到,新的名称又遭到重庆西南医院的反对。1月26日,西南医院通过官网发布声明,要求泸州医学院立即停止其不当更名行为,并已通过第三军医大学向教育部申请行政复议。
泸州医学院此前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遭反对,是因为其简称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的简称“川医”有冲突,而且华西医学中心的前身是“四川医学院”。这次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名称显得更为“高大上”,可惜又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的名称发生了冲突。泸州医学院的校领导显然忽略了地处重庆的那家有着近90年历史的老牌医院。
想从“泸医”变身为“川医”未果,继而又想变为“西南医大”,再次遇挫,泸州医学院更名的历程可谓一波三折。许多人或许会问:你是泸州的医学院,为什么就不能叫泸州医学院,或者泸州医科大学?为什么一定要在校名上折腾个没完?
这里面当然大有门道。最浅显的道理是,名称的变化对吸引考生报考大有益处,因为在中国百姓心目中,大学比学院大,叫省的大学比叫市的大学级别高。这当然是一种偏见,一个最经典的事例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始终都叫学院,根据2015年度qs世界大学的排名,麻省理工学院名列第一,加州理工学院排名第五,德国的汉诺威医学院作为医科高校排在第二十八位。即使在国内,办学质量同样是衡量一所高校优劣的根本,比如,合肥工业大学比安徽理工大学的知名度不知要高出多少倍,后者虽然冠有“安徽”的名头,但也是更名而来,其前身是淮南煤矿专科学校,位于泸州一样的地级市。
高校更名更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获得更多的财政拨款。另外,学院“升级”为大学后,校领导的行政级别也存在“升级”的希望,而且在学科与专业设置、师资聘用等方面会享有更大的权力和空间。在招生方面,部分二本专业也有望纳入第一批次。
办学不行就改校名,这与一度火热的“经济不行就改地名”现象非常相似。事实上,在中国的高等教育界,“更名红利”由来已久。调查显示,最近20年来,在全国约两千所公办高校中,有将近一半的高校改过名称。“更名红利”如此诱人,泸州医学院自然就不能再叫泸州医学院了。奇怪的是,既然这种改名现象被普遍认为没必要、不合理,却为何总能顺利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批呢?
来源: 嘉兴日报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