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本是基本的医学常识,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在国际上,除了有生命危险的病状医生才会选择给病人输液,一般情况下都会“保守治疗”,但是输液这一现象在中国是常态,打个喷嚏先输一周液,吊个鼻涕先输一周液,破个小皮先输一周液,这种抗生素滥用的现象,主要归结于医疗体制管理力度过于松软。很多医院医生的考核奖金都与开出的输液单有直接联系,开少了、完不成任务,自己的奖金会减少,试问有谁愿意将自己的“肉镆镆”变成“干饼子”?于是,门诊医生都选择与“吊抗生素”牵手。
如今,多省对门诊输液出台了文件性的限制性措施,逼迫门诊与“吊抗生素”分手,无疑是将门诊医生手中的奖金变少,如同割去了门诊医生手上的肉,夺走门诊医生口中的肥肉,具有切肤之痛,引发医生“阵痛”,会导致部分医生在门诊确诊和治疗的过程中力不从心,在几年的学习中好不容易学到的医治绝技被突然限制,这是何等的令人汗颜。但是“吊抗生素”的普片行为,使得国民的身体素质在不断的降低,让细菌病毒不断的“超级化”,在某一程度上对世界的卫生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及时医生有“阵痛”都最好让门诊与“吊抗生素”分手,才能守住大家的健康防线。
这次“强迫”门诊与“吊抗生素”分手的举措群众会理解和支持吗?在全国“打针输液比吃药来的快”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突然不能容易的输液,群众心理确实短时间无法接受,只有加强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知识培训,重点加强基层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才能在门诊确诊时做好主导,解除医生的“阵痛”。加强患者用药安全宣传教育,引导患者树立科学有效输液新理念,才能在门诊与“吊抗生素”的分手源头做好保障。加强门诊输液行为监管,从严控制门诊输液尤其是门诊抗菌药物输液治疗指征,才能在分手过程中“把好关”。
门诊与“吊抗生素”分手,医生“阵痛”过后,将会得到我们更加健康和法治的医疗卫生系统,用机制体制的力量约束医生和患者,减少抗生素的使用,让我们的后代更加健康和快乐,所以大家都应正确、科学的认识门诊与“吊抗生素”分手,理解医生“阵痛”,积极行动起来,共同营造健康的医疗卫生系统。(徐娇娇)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