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秦某在干完农活回家时顺手在山坡上采了3株“野草”,后被森林民警查获。经鉴定,秦某顺手采的3株“野草”为兰草系兰属中的蕙兰,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秦某也因涉嫌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处罚金3000元。消息一出,网友纷纷评论“以后都不敢爬山了……”
无意间采挖3株野草就构成犯罪,当地司法部门认为,“使周边的群众受到了深刻的法治教育”。河南法制报的这条新闻也提到,这也让秦某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当然了,因为三株草而获刑三年的新闻一出,自然让人震惊又疑虑。况且这3株“草”给秦某带来的可不只是思想震动,而是缓刑3年的惩罚,给周边群众和参与讨论的众多网友带来的也不仅是法治教育,还有对生态保护执法的质疑和担心自己一不小心就会越过法律红线的恐慌。
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运动很有必要,有关部门希望民众认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和受到法治教育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通过如此重的刑罚来让民众受到深刻的法治教育——这种形式的“普法”就显得冰冷而不近人情。实际上,除非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或者个别爱好者,大部分普通民众同秦某一样是分辨不出那3株“野草”是我国重点保护植物的,更别提知道采摘会触犯法律甚至获刑了。
我国从立法上加大环境资源整治力度,比较刚性的法律规定有:污染环境罪、非法捕捞水产品罪、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等等。如果公民法律意识稍微淡薄一点,一不小心就可能构成犯罪。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关部门积极开展相关的普法宣传活动,用普法行动告诉民众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很多人知道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但是并不知道自己随手摘一株草、捉一只鸟可能就触犯了法律。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采点“野草”被判三年,对广大民众而言,除对法律产生畏惧外,确实感动了恐慌。笔者认为,法律最终是为广大群众服务的,保护动物也好,爱护珍贵草木也罢,如果只是单纯依靠严刑峻法,又岂能诠释民本情怀?执法部门不妨以教代罚,提高群众普法面,来处理类似违法行为,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能得到群众有效接受,让执法更加人性化。(岳小平)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