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园区形象突围和规模构建的关键之年,园区按照‘周周有进度、月月出形象’的要求,全力推进项目建设。1-7月,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3亿元,招商引资总投资约70亿元的8个项目入驻园区,其中投资上40亿元的项目1个。到年底,可形成2平方公里园区骨架。”9月10日泸州医药产业园管委会主任李高和高兴地介绍。
泸州医药产业园位于泸县县城城西新区,规划面积21.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4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化学制药、医疗器械、养生保健四大产业。
“力争到2016年,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亿元,2020年突破200亿元,成为泸州支柱产业,在全省千亿医药产业计划中具有较高占比。”李高和对园区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园区坚持“政府主导、社会主体、多元投入”的建设发展思路,建设“高标准的药材GAP规范种植基地、高效率的新药成果转化基地、高水平的医药产业基地”等三个基地,建设“高起点的新药研发中心、新药研发评价中心、中试放大孵化中心、新药报批、生产、销售配套服务中心等四个中心,以“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规模”为总体目标,计划3-5年内引进企业10-30家,实现产值50-100亿元、税收8-16亿元,建成国家级现代医药产业示范园和成渝经济区重要的医药产业制造基地。
立足产业定位 构建创新平台 打造核心竞争力
园区立足于特色化发展、个性化扶持、服务点对点提供,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园区特色,构建园区核心竞争力。
正确定位。按照“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科学规划、创新发展、集群发展、跨越发展的思路,致力于把园区建设成为国家级医药产业示范园,打造中国中药GAP道地药材种植基地,新药成果转化基地,医药产业制造基地,高起点的新药研发中心,高水平的新药评价中心,高标准的中试放大孵化中心,高效率的新药报批注册中心。
搭建创新平台。遵循以园区为项目承载主体,以泸州生物医药产业研究院、泸州医药产业园科技园为创新平台的 “一体两翼”总体布局,全力推动新药评价体系、孵化园、泸州医药产业园大学科技园三大平台建设,推进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建成一批共性技术平台,形成全国领先且全领域覆盖的医药产业公共服务支撑体系。
产城一体化发展。园区空间布局上按照“以城带产、以产促城、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逐步构建基础完善、功能配套的产业制造、创新研发、康健服务、人才培养、城市生活等五大功能区,打造泸州产城一体化建设示范区。力争用5-10年时间,建成生物医药产业制造基地、医疗器械制造基地、化学药制造基地;建成以产业研究院、大学科技园、新药评价研究体系、孵化园为核心的创新配套中心、以三甲医院为核心的康健配套中心、以高职院校、建筑职业院校为核心的人才配套中心、以城西商业综合体、城西湿地公园、青龙苑综合体为核心的城市生活配套中心。
立足产业实际 理清发展思路 塑造特色品牌
园区紧紧围绕重点发展中药及中药保健品、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产业的规划,采取自主创新与引资引智相结合,通过引进一批优势项目、培育一批知名企业、开发一批拳头产品,构建具有研发转化和市场开拓能力的现代医药产业集群。坚持道地药材GAP基地建设-国家种子种苗中心建设-中药材和中药村种子种苗市场交易-中药材加工-中药材制剂药剂产业链发展思路,大力建设桂圆、赶黄草、黄栀子等中药材GAP基地。
加强整合,形成产业链。作为全国14个精细化工基地之一的泸州,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化工生产、科研体系,具备相当的产业规模和发展基础。加快泸州医药产业发展,促进医药产业中间体市场的加速形成,为化工企业通过直接转型、承接服务外包或代工生产创造了条件,实现化工产业业和医药产业的互利共赢。化工产业与医药产业通过医药中间体企业的融合发展,必将形成泸州医药产业园在全国同类园区中独有的优势和特色,是国内医药产业园不可复制的发展模式。
培育龙头,打造生物产业制造基地。泸州地处国内生物制药的最佳地域,是国内生物发酵的核心基地,已建成国家级生物工程基地博士站。泸州医药产业园将通过招商引资组建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把泸州医药产业园建设为国内新兴的生物制药基地。
立足产业集聚 大力招大引强 建设国家级现代医药产业示范园
全面营销,拓宽招商渠道。通过平面媒体、网络平台等方式全方位宣传营销园区。积极参与医药行业的各种会议,广泛地走访、拜望国内知名企业、医药类、医学类的专家学者,扩大园区在国内和医药界的影响力。
优化思路,确保招商成效。医药园区立足于招大引强,着眼于全球500强、国内100强医药企业,坚持采取整合力量、走进业界、依托医药企高管或营销人员,合理布局,分队招商的思路,在华北(京、津、冀地区)、华东(上海、江苏等地区)、华南(广州、深圳等地区),紧紧跟随医药产业兼并重组的步伐,紧紧盯住大型医药企业产业重构和扩张,力争用10年时间,招引项目80-100个,实现项目投资500亿元以上。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