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溪农民诗人圈

2015-08-17 21:23 来源:川南经济网www.chuannane.com 责任编辑:寒江雪
摘要】陈鑫明 文/图 白节、三华、大旺;神奇、神秘、神妙。当你登上她的最高处,双手撩开峰顶、山上、岩头的迷雾,当你穿越这片大地时空,你就会爱上这片热土,你就会被这里充满灵性、活力的文化、文明所折服,你就会为父老乡亲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的璀璨文化而

    陈鑫明  文/图

 
   
    白节、三华、大旺;神奇、神秘、神妙。当你登上她的最高处,双手撩开峰顶、山上、岩头的迷雾,当你穿越这片大地时空,你就会爱上这片热土,你就会被这里充满灵性、活力的文化、文明所折服,你就会为父老乡亲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的璀璨文化而陶醉其间……
    我曾在故园的山水中寻觅;在田园风光中迎来黎明,送走落日,也曾发现了许多历史文化的瑰宝,而为之欣慰。白节、三华、大旺那神奇的自然景观,神妙的本土文化,乡音、乡土、乡情深深地打动了我,吸引了我。
 
三华乡的农民诗人圈
    虽与白节团结村张仲义先生从未见面,但是他的《三华风光》竹枝词让我与他神交,他把三华山风景名胜录于歌谣,一听就迷人,听了就想去看一看。他笔下的大寨门、保善门、平寨门、九道拐、鸡冠岭、仙风洞、双猫关、大佛岩、响水洞、大堡坎、香滩沟……真是一个地名一首歌;一个景点一首竹枝词,形象、生动、风趣、幽默。“深沟有块宝石头,王母仙女到此游,丢下几张绫罗帕,满沟香气四方流。”听一遍就记得,唱起来朗朗上口,所以有人说竹枝词是民间最美、最雅的歌。
    “红头绳儿,打筋斗儿,一打打到娘的房门口儿。
    问娘,你娘几时嫁?今天梳脸明天嫁,一嫁嫁到蓝田坝。
    张三来烧香,李四来打卦,一打打个朝天卦。
    朝朝朝,二南桥。二二二,张老二。张张张,鼓打枪。鼓鼓鼓,抱鸡母。
    抱抱抱,雷神庙。雷雷雷,桫椤锤。桫桫桫,燕子窝。燕燕燕,扯胡燕。
    扯扯扯,铁拐李。铁铁铁,胡豆叶。胡胡胡,络耳胡。络络络,乌龟壳。
    乌乌乌,细皮乌。细细细,猫打屁。猫猫猫,敲你几烟竿儿。”
    这首童谣从扯红头绳入笔,到朝天卦一转,开始连词、接语,串成一线,通俗易懂,易记易传,句句童心、句句上口,真是好作品。
    如果把张仲义的《十二姻缘》、《十二月望郎》、《十妹送情郎》视为白节滩古老的男女情爱之歌,那么《一个小伙憨又憨》却是劝人从业、立业必吃苦于其间,方能有一业之长,才能行走于世。以勤治懒,以笑劝人,以乐启人是民间文学的精妙之处。
 
大旺乡农民才子张文全
    张安治先生说,白节以其丰富的物产和悠久的文化资源哺育出一代又一代文化名人,明代的白天官、白太守,清嘉庆年的八品巫怀玑,道光年的九品登仕郎巫遵先。民国年间巫典初,现代的才子张文全、巫显咸、龙中枢、王尚贤、何仁政……一大批乡贤、学究,尤以“四大才子”之誉的张文全、龙中枢、何仁政、王尚贤的文章、诗联、歌赋、民间唱词为乡里传颂。
    认识农民诗人张文全完全是缘分。大旺人龙滩子学究巫显咸是牵线搭桥者。纳溪有个黄才女,从她收集的云溪歌谣卷中,我再次认识了这位从白节滩大旺岩上走来的诗人。
    巫百熙老校长对他太了解了,为我画了一张张文全成才之途径:大旺小学毕业,15岁读了中国四大名著,尤对红楼梦中古诗词所迷,20岁破解律诗音韵,平仄、对仗,而小荷才露文才。以石工、石艺、雕刻养家,以园艺作品装点家园、丰富生活。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农民过上好日子,盖起好房子,于是文思泉涌,一发而不可收,被诗书画院、诗词学会发现,于是有数十首律诗发表在省内外报刊,有数百首作品将汇成诗集出版。这位大旺岩上的农民诗人走出了岩区,登上了阳春白雪的文坛。
    读张文全的《上梁仪式组歌》,让我走进大旺人的农耕文化天地。其中《用尺量》中云:“一把尺子又长,拿给房东量金梁,先应量头一丈三,子孙后代中高官,次量梁中一丈五,主家金银堆百斗,连头带尾丈八长,人人形如盘古王。”
    “我将雄鸡来点梁,一点梁头三星照。二点梁中富贵郎。三点梁尾金龙现,荣华富贵代代强。”“一根麻线软绵绵,我将拿来房梁缠,左缠三转生贵子,右缠三转生状元。”
    农家建房,上梁之日风俗,贵在喜庆,讨个口彩,图以吉利。故而工匠掌墨师为之上梁而咏而歌,虽是四言八句,但其寓意福禄寿喜财,因而以尺、以绳、以公鸡点血、大梁挂红为句,形成民间建房上梁仪式。巫显咸在《远看朝门三尺三》中说:“远看朝门三尺三,近看朝门紧紧关,白日开门金鸡叫,夜晚开门凤凰山。金鸡叫、凤凰山,十个儿子九个官。”可见建房上梁是祈福文化的代表,上梁仪式上那“春送麒麟生贵子,夏送钦科状元来,秋送五谷千万石,冬送万家万顷田”为上人之吉言矣。
 
白节有个诗人王尚贤
    白节伏华村是个出农民诗人的人才窝子。八十多岁的王尚贤夫子便是这个人才群中的长者,学业最高。在乡土文学天地中,他研究节令文化,究其民风民俗。他在《腊月二十三》中云:“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西天。腊月二十四,家家马对子。腊月二十五,试穿新衣服。腊月二十六,家家洗猪肉。腊月二十七,杀鱼又杀鸡。腊月二十八,汤圆酒米发。腊月二十九,家家请道符。腊月三十天,家家吃年饭。正月初一是新年,鸡叫起床抢汤圆。”把川南民间年节习俗一天一天地道来,为我们了解年事、贺岁、年节食俗提供了佐证,而且也为白节、三华、大旺人家传统节日习俗留下文字记载。
    大旺场农民人才圈中有一个以文会友、以诗交友、诗酒风流之美谈。寻觅从楠竹林飞出的竹枝词,无意中发现,在这个诗人兴会喜空前的氛围中,是山、是水养育了这批乡贤,他们在同一片蓝天、同一片土地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荣共存,用心记下本土文化,用墨点染了家园。
    千古梁祝之恋,千古梁祝悲剧,千古梁祝奇缘却在农民诗人圈中又出现了大旺版本而得以流传:王尚贤的《拜香》、巫显咸的《英台梳妆》,张文全的《英台思兄》、《楼台永别》、《绣楼独悲》和《英台祭山伯》,读起来真真切切、悲悲切切,天下有情人为何难以成眷属?怨天、怨地、忧人?还是世道的不公?社会的不平?
    从《梁祝悲歌》中,三位农民诗人也作出了回答。巫显咸老先生云:“大河涨水淹石岩,盐船去了米船来,盐船装的梁山伯,米船装的祝英台”是千古悲剧的最好结局。
 
龙中枢的四言八句有盐有味
    乡土文苑中,红白喜事说四言八句,以妙联佳句而为庆典宴席增添文彩,是白节人衣食住行、人来客往中又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民间礼仪中的点睛之笔。走进白节场老街,只要提谈龙中枢的口才、文才、学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龙中枢的启席妙语珠联璧合、出口成章、字句惊人,为人惊叹。从张文全先生《江城子•龙中枢先生文学有成》词中得知龙中枢先生:
    童年风雨识寒温。
    残灯命,几轻生。
    皇天扶佑,一脉继存。
    博览群书勤发奋,
    冰霜志,日月心。
    洛阳纸贵见才横,
    三千赋,八百文,
    新词丽句,吟诵满乾坤。
    不是攀龙附凤客,
    却胜似,晏琼琳。
白节滩场上,七老八贤无一不识龙中枢,街头巷尾婚宴寿宴席上,如果少了龙中枢的启席词,人们总感到食者无味、酒难醉人;席间少了风趣、幽默,就缺少了山乡人的风情与玩味。《婚酒》云:
    一杯美酒贺新郎,一团和气喜洋洋。亲朋好友来相敬,劝你夫妻把酒尝。
    二杯喜酒合一双,夫妻合起比天长。双被双枕好热闹,二人双双进洞房。
    三杯婚酒敬新郎,五子登科状元郎。福禄寿财真可喜,四方财源天地长。
《寿宴》词云:
    灯光闪闪烛生辉,锣鼓打得人声催。寿星上座正中央,儿孙跪拜福寿康。
    生酒摆了一大坝,山珍美味赛九霄。好似王母蟠桃会,八洞神仙献寿桃。
    长生寿酒嫦娥酿,果老毛驴闻酒香。众仙吃得昏昏醉,唯有寿星笑天高。
《贺主人》:
    今晚酒逢知己少,唱着祝词贺主人。
    一贺主家少疾病,二贺主人免灾情。
    三贺主人家清静,四贺主人家道兴。
    五贺主人出孝子,六贺主人出公卿。
    七贺主人封诰命,八贺主人官运亨。
    九贺主家田万顷,十贺主家代代荣。
    好人自有天照应,儿孙满堂福寿齐。
 
巫显咸的龙门阵几天几夜摆不完
    巫氏宗族族长巫百熙有这样一段话来评价白节滩的农民诗人、词人。他说,如果按文品文艺水平来评述大旺的乡土人才,那么,诗词歌赋张文全先生为之大成者。如果以地方文史、典故、传闻、轶事的收集又数巫显咸先生。
    那是2010年,在肖巷子古玩奇石市场,是夏华炳介绍,我认识了龙滩子学究巫显咸先生,他介绍大南山寨门口尹公太师、马氏夫人墓的事源流清楚,翔实可信,在记忆中尤其深刻。从谈吐中,知他是一位乡贤,也是一位学者。从此就从相识、相认到相知。他与长江奇石结下不解之缘,父子以长江石为业,在何家坝奇石一条街上有摊位,在奇石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也有了席位,好多次开会在一起。后来,护国讨袁战争100周年纪念会上,我俩又合作一篇文章《牛背石之战乃护国之役胜利之战》,又一次出席纪念盛会。
    2012年3月同他上了大旺场,4月4日又去大旺出席巫氏入川三百年首届宗亲庆典,于是乎,对巫老先生有了认识。
    说他是学究当之无愧。他早年就研究周太师尹吉甫,收集许多太师坟的传闻,他熟悉飞凤山、尖峰庙、大鹏寺、尹家寺的石人石马、石刀石枪、石旗石号……全是周太师尹吉甫的石刻古建筑。他的民风民俗歌谣收录在《尘封的纳溪民谣》一书中,他的诗作发表在《泸州文艺》上。
    当我重读在1985年撰写的《鼓楼山史闻》时,我对巫显咸这位老先生的敬重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有关上世纪初鼓楼山剿匪战斗,他是目击者,是他的亲历亲闻为撰写三华山、大旺场剿匪提供了佐证。
巫显咸在他收集整理的《抓壮丁》中写道:
    想当年,抓壮丁,绳捆索绑送到师管厅。
    一天两顿吃不饱,米饭中间掺沙灰。
    连长肥头大耳朵,士兵饿得像藤藤。
    军衣穿得稀巴烂,身上虱子起堆堆。
    倘若半夜敢逃跑,抓回打得血淋淋。
    壮丁之人命之苦,犹如坐牢不安生。
    小七哥,人年轻,保长抓他当壮丁。
    丢下儿和女,丢下白发老母亲。
    老母盼儿归,望了一春又一春,
    哭干了泪水,哭瞎了眼睛……
    这是对国民党反动派抓壮丁的控诉,也是对腐败当局的无情揭露。民谣句句写实,字字犹如匕首锋利,因而在大旺岩民众中流传。
    有人说,从白节农民人才群中可以了解白节农耕文化发展的脉络,从张文全、巫显咸、张仲义、王尚贤、龙中枢等人的诗文赋词中发现白节滩文明的源头。21世纪,时代赋予我们伟大的使命,发掘本土文化,建设文化强镇,构建和谐白节、生态白节、绿色白节,必须培根延脉固本,以人才为中心,研究提升文化事业,为做大做强区域文化产业提供依据。白节,这颗川南旅游环线上的明珠一定会熠熠生辉。

来源:2015.7《泸州新农村》创刊号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