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初 旭
很早以前,我就渴望自己能拿起笔来,写一写我的父老乡亲,但正因为朝夕相处,写起来更加困难。初秋时节,我回到老家,踏上家乡的泥土,用远距离的眼光重新审视苍茫的群山,纯朴的乡亲,一切的一切,竞让我激动万千,早年那种写作的欲望便一发不可收拾。于是,我一个猛子扎进生我养我的那片山水。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人在外,乡亲便是脸上的泪滴、眼中的惊喜。在农村,浓郁的乡情、亲情常被民族服饰、风味小吃、亲切的称谓这些琐屑的事物所代替,故乡的真正内涵常被我们熟视无睹。我作为大山之子,试图寻找一条解读家乡的捷径,借助心灵的力量,叩开父老乡亲的心扉。
那沉甸甸的腊月里,我寻着柏枝曛腊肉的清香,走进大山腹地,读邻居一家灿烂的微笑,读乡村的富庶与希望……父亲、张大爷、戴婆婆、李村姑、张小伙这些人物,都是我可亲可敬的父老乡亲,我比他人更多地了解他们的真实,她们的细节,她们像山上的石头,在天上不会飞,在地下不会腐,是石头就是石头,并没有因为远观或近看而失色。不管别人怎样评判她们,我都以诗心读她们。小芳、水妹及众多的古蔺女人的传奇经历,让我读懂了这片热土上人们生存的不易。乡长、支书、派出所长、民办教师、乡土诗人他们没有好高骛远,而是把激情与梦想、才情与浪漫融进生活,艰难地营造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我的父老乡亲不是指的某个,而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便是中国广大的普通老百姓。她们没有上过电视,没有登过报纸,生活平淡宁静,打开她们心灵的闸门,竟会发现她们的平凡和伟大,激情与理想,她们也许从来没有想到出名和发财,但她们的心灵依然坦荡,心地依然善良,情操依然高尚。
我站在城市的屋檐下,只想用一颗赤子之心去写写我的父老乡亲,沿着他们心灵的路径,走进他们的心灵空间,看看那一片瑰丽,无垠的精神世界,看看城市人找不到的东西。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