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文学友人余芬
作者:何有德
作者:何有德
在冬至的第二日,在寒风凛冽的季节,在西方人的洋节平安夜,忽闻古蔺文化局扶贫干部余芬因车祸,殉职于去扶贫村的山道上,其丈夫与余芬同行且身负重伤还在抢救中。。。闻此讯,我顿感一股肃杀的凉气从后背心升起,惊得半天未言语。
我在网上搜寻着有关余芬的信息,浏览着古蔺文朋诗友在第一时间草就的有关悼念余芬辞世的文字,我的双眼有些模糊,与余芬因文学而交往的生活片段纷至沓来。。。
还记得,十多年前,古蔺县作家协会换届选举,身为县文体广电局文化股长、兼职县作协副秘书长的余芬找到我这个候任待选的县作协主席,征询选举会筹开的规模和会议议程,那次是我初识余芬,给了我此印象:黑发披肩,眉目清秀,谈吐热情,精明干练。说真的,作为资深文学爱好者的我,虽说在单位也当了许多年的领导,但对于即将担负的县文学组织工作,我也感陌生且有几分茫然,对于眼前这位突然出现且恭敬有佳的文化女性,我仅是例行客气的敷衍了两句,没想到就这简单的客套意见,余芬都出奇地落实得很好。会场选在中城中学的阶梯教室,参加会议的作协会员和文学爱好者有三四百人,出席会议的领导还有县委组织部长和宣传部长。会议开得既气氛热烈有文学的味道,也开得庄重严肃选举议程一项不拉。此次会后,从此我对热情干练的余芬刮目相看。
自那次县作协换届后,因为文学的工作关系我和余芬交往了近六年时间,工作中余芬果然表现不仅热情,而且细致周到。在余芬任职县作协工作的时间里,每年我们都召开了两次《古蔺文艺》编读座谈会和作协总结及会员作品讲评会,适时听取文艺编辑和作者的意见,以此挖掘发现业余文学创作人才,扩大《古蔺文艺》刊物在县内外的影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六年内凡有余芬参加的有关《古蔺文艺》的编审会,县文体广电局的一把手都到了会,并且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在余芬担任县作协副秘书长期间,由余芬协调斡旋,我县举办了两次赤水河流域古蔺、叙永、合江三县作家协会文学创作采风交流联谊会,诸如会议的接待、下乡采风车辆调用等一应工作及费用,都落实得周到细致。余芬是一个对工作一丝不苟的人,为了把县刊《古蔺文艺》办出名气,可谓呕心沥血。每次《古蔺文艺》组稿,余芬都会认真初审作者来稿,并细心分类,贴出初审意见而后将稿件再分发给编辑审看。经余芬组稿,从未出现过小说、散文等体裁分辩不清的窜稿现象,这源于余芬扎实的文学功底。在余芬任职期间,《古蔺文艺》出刊了数十期,为了把刊物办出名气,每次《古蔺文艺》的封面设计,她都要游走于古蔺美术编辑和文字主编之间反复征求意见。出刊付印,余芬都要去泸州待上几天,做校稿报批刊号等工作,如此不辞辛劳,每当出刊后收到印刷精美的《古蔺文艺》刊物,余芬都要第一时间通知我,瞧着她忙忙碌碌,笑脸如花的身影,不由不对她的敬业精神肃然起敬。
余芬是一个集豪爽重情于一身的女性,在她任职期间,每逢年节,她都要筹办纪念品,与我们一道代表县作协主动登门去县内老作家的住处慰问,当遇到文学老前辈辞世,她都会第一时间备好花圈等祭品赶到现场去吊唁,还记得我县老作家何世红辞世,她举着雨伞掌着花圈站在雨地里的凝重神情。余芬是个文化干部,首选还是个文学爱好者,因俗务缠身,余芬存世的文学作品虽然不多,但经她手创作的文学作品都具有文学感染力。令我读后感慨不已的余芬散文作品《豆芽情深》描绘了她作为贫困家庭的农村青年,其母亲为了供她读书上学,每日起早贪黑生出豆芽去乡场上售卖,如此凑足每学期15元学费的情景。还有其母每月背上30斤大米,4.5元生活费,走几十里山路送到她就读的乡镇中学的细节至今读来仍令人唏嘘,有此情结余芬几十年生活的菜篮里竟时常有豆芽菜品,据她在文章中说,不为别的,瞧着豆芽,就想到了逝去多年的母亲。生活中的余芬热情大方,喜聚会,善交谈,县作协居住在县城的文友,每年有几次聚会,自费聚餐交流创作心得,都是她提议建立起来的俗成例会,有她在的聚会场合,总是充满了笑声。
在我的记忆中余芬还是个性情中人,做事认真,心直口快,有段时间,她所从事的文化工作换了直接领导,新领导由于初从行政单位调来,急于打开工作局面,在一些具体的工作方法上与余芬意见相左产生了龃龉,为此令余芬苦恼,多次开玩笑说她患了抑郁症,文友聚会时爽性的她竟推杯谢客,话也渐少。在余芬的要求下,余芬离开了她曾钟爱的文学岗位。在离开文化股长职位的那天,她把一位年轻的女大学毕业生带到我的办公室,介绍说是她的继承人,在详细介绍了女孩的履历和优点后,她笑着说:何主席,你请放心,小陈性格好,有文化,人勤奋,今后的工作会比我干得还出色,我虽说离开了这个岗位,但我仍然是作协会员,我热爱文学的初心永远都不会变。在岗位交接的那些时日,有一天她还将她精心保存的几大本《古蔺文艺》合订本赠与我,她有些不舍的说:这是我和你近些年为编辑出版《古蔺文艺》所付出的心血,留给您比我更有价值…
余芬不仅是个文化女性,还是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温婉女性,我去过她的家里做个客,在中医院家属房,三居室的住家被她收拾得纤尘不染,其厨艺也可口合味。在她的调理下,其家庭温馨和谐,其丈夫事业有成,是古蔺县内闻名的外科一把刀,其爱子是当年省内理科高考状元七子之一,现今仍在北京大学就读。
就是这样一位温婉可敬家庭事业颇有建树的女性,天不假年,如今却长眠于扶贫路上。闻此噩耗,我在想,都说好人一生平安,又说好人有好报,这种人生不测事件咋就偏偏落在了余芬头上,记得两月前,我回了一趟古蔺,正与家人漫步于保安桥上,忽听有人招呼我,回头一瞧,竟是余芬,一番热情的寒暄后,她说:何主席,久没有见面,好想请你吃顿饭,可惜我现在有事要下乡。我笑说;你有事尽管去忙,以后还有机会。如此一别,没想到与余芬竟成永诀。。。
自我离开家乡后,因感于文学写作需付出的情感太多怕因此伤神,退休之后把爱好逐步转移到别处,日常生活中已很少去碰文字,如此也有意淡出家乡文坛,与古蔺的文朋诗友联系也少,近几年偶遇多年文学前辈和挚友辞世,由此不得不落坐于电脑前敲出令我无限伤感的苍凉文字。余芬尚处英年,为她写篇祭文,这是令我百思都未想到的。此时此刻追忆余芬,忽然记起来泰戈尔的一句诗: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余芬是倒在去扶贫的乡村山道上的,故乡的山道印满了余芬的人生印记,余芬是山的女儿,其生于斯眠于斯,她的离世也如秋叶之静美,在夕阳西照的映衬下,好如金灿灿的秋叶,曼妙飘飞去天国,作为爱的天使,给文友、给扶贫村寨的乡亲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影像…
余芬好走!
2017年12月26日于成都急草
相关链接:
余芬简介:余芬同志,女,中共党员,2017年12月24日前往太平镇走马坝村开展扶贫工作,于当日17时30分发生车祸,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终年47岁。
余芬同志,1990年叙永师范毕业后,分配到丹桂岩湾小学任教1992年考调到文化系统,先后在丹桂区公所、古蔺文化馆、文体广电局从事文化工作,担任文化干事、文化市场执法队队员、文化股股长、妇女主任等,并参与《古蔺文艺》编辑工作。
余芬同志的一生工作勤勤恳恳,光明磊落,正直无私,不畏困难;为人朴实真诚,感情真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家庭、对子女、对亲人尽职尽责,是一位难得的好同志,好干部。
余芬简介:余芬同志,女,中共党员,2017年12月24日前往太平镇走马坝村开展扶贫工作,于当日17时30分发生车祸,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终年47岁。
余芬同志,1990年叙永师范毕业后,分配到丹桂岩湾小学任教1992年考调到文化系统,先后在丹桂区公所、古蔺文化馆、文体广电局从事文化工作,担任文化干事、文化市场执法队队员、文化股股长、妇女主任等,并参与《古蔺文艺》编辑工作。
余芬同志的一生工作勤勤恳恳,光明磊落,正直无私,不畏困难;为人朴实真诚,感情真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家庭、对子女、对亲人尽职尽责,是一位难得的好同志,好干部。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