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万永 初旭
追本溯源,历史悠远。铁打泸州,医随教兴。基督教会办医数百载,东西南北福利济众生。北有协和,中有湘雅,南有博济,川有华西,泸州有福音,福音惠酒城。公元一九一三, 加拿大牧师泸州创福音,上世纪之初期,长江之畔开现代医学之新史。正值北伐战争,适逢护国讨袁。棉花坡激荡战争烟云,福音人出手接骨疗伤。泸州遭遇大轰炸,哀鸿之遍野;福音再度显伸手,大爱洒人间。
一九四九,新政更迭。外籍医师陆续归国,华西学子受命临危。福音加入新编制,川南医院始建成。泸州医附院、西医大附院,福音垫基础,基业数百年。
东方风来,春色满园。牧师晓琴,奔走相告。凝心聚力,共成善举。二0一 一年,福音再起航。新院开业,群贤毕至,高举公益大旗,共襄医疗事业。百岁老院长亲临助阵,劳模钱万永匠心传承。传世纪之薪火,续百年之福音。
噫,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人心齐,齐可揽明月。医德高、医得起、医得好,谓声誉之鹊起 ;慈善奖、公益奖、爱心奖,赢百姓之口碑。 福音永流传,万民之福祉;福音永流传,万代之福音。心怀疾苦,体贴大众,民之幸也,泸州福音 。(征求意见稿)
丁酉年冬于泸州共题之
相关链接:
福音医院解散前部分人员合影
泸州福音医院系基督教美道会加拿大传教士所开办。1911年春,美道会加拿大传教士福古森(W.D.Ferguson)医生来到泸州,在城内三倒拐租下两间房屋,将其中一间作为临时药房。同年,他买了一块土地建成福音诊所。这块地位于沱江边枇杷沟的山坡上,同一条街上还有基督教美道会的其它房产,这为美道会的医疗事工提供了一处绝佳的地点。福古森夫妇与1908年来到泸州的若里非夫妇(CharlesJ. Joliffe)利用药房,治病救人,传播福音。
1913年间,福古森等人利用筹资和自己出资,在泸州三道拐修建教堂礼拜堂,并对原有的药房和诊所进行了改造,建成一处永久的二层砖结构药房和新的带围墙的医院,1913年,泸州福音医院正式诞生。医院宽敞明亮,院内包括看病室、药房、小手术室和仓库等。其中一些房间被改作住院部,供住院病人使用。当时开办的医疗工作除日常门诊治疗外,还包括用西法为产妇接生。1914年3 月初,因福古森夫人病重,夫妇二人回加拿大治病。有美道会另一位加拿大传教士辛普森医生(Dr. Simpson)接替他继续在泸州从事医疗工作。
1915年1月,来自英国的樊立德(R. Wolferdale)负责医院工作。他重新对医院进行了维修工作,亲自负责购买建造所需的建材。医院修缮之后,门诊每周一到周六开办6天,周日礼拜除外。门诊接待病人数量日益增多,据传教士称,当时原本信奉中医的泸州当地人逐渐接受外国的医学治疗。住院病床已有10余张。
1939年10月,日军轰炸泸州,造成医院重大损失。医院只剩下残垣断壁。医院、学校和教会房屋的屋顶和内部都被烧毁。在当时艰难的处境中,传教士与当地信徒共同努力,将医院迁至西门,改为诊所并设临时病床10余张。同时筹备重建医院。传教士与信徒经向地方绅士捐款,加之教会津贴,于1945年在原址重建起医院,这次重建后更名为基督教泸州仁济医院,并将设在西门的诊所迁回,病床规模缩减至20余张。时任院长杨俊明,医务及工作人员20人。
1951年,仁济医院为人民政府接办,福音医院并入当时新成立的政府公立医院。杨俊明院长进入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工作直至到泸州医学院退休,福音医院的发展史上被打上了一个暂停号。
2011年1月11日,泸州福音医院由泸州基督教会和香港医疗关怀基金合资重建,是中国大陆地区解放后第一家重建的教会医院,并正式开业。通过先后建设扩建,医院使用面积达三千多平方米,医院以医得起、医得好、医德好为办院导向,为贫困患者引入福音关怀救助金,对于贫困患者无力承担的自费部分进行直接现金救助,同时通过贫困助学,定向捐助贫困大学生,重新为泸州人民建立一所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愉快地看病的医院。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