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晋
泸州市始终把理论宣讲作为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党的十九大、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等精神的重要载体,着力打造“两坛一堂·人生导航”理论宣讲系列品牌(“两坛”即酒坛讲坛、坝坝讲坛,“一堂”即道德讲堂),扎根基层、贴近实际、深入群众,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主旋律、传播好声音、凝聚正能量。
一、因势而谋,探索宣讲为民新品牌
理论宣讲的重点在基层,关键在群众。泸州市“两坛一堂”针对不同地域特点、不同层次要求、不同群体需求,深化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大宣讲,着力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
(一)酒城讲坛凝聚中国梦。酒城讲坛以“学文史百科,晓天下大事”为宗旨,坚持“每月一主题、周周有讲座”,共建共享中国梦泸州篇章。实施“名家大师”引进和“本土讲师”培育两大工程,聘请本土名师5批次共227名,邀请龙永图、张维迎、单霁翔、余丹、张庆善、金运昌等专家学者60余名莅泸讲座。构建“1+N”体系,“1”即现场讲座,已举办4800余场;“N”即电视版、报纸版、广播版、网络版、手机版多版并进。自2007年开坛以来,直接听众约30万人次,间接受众100多万人次,已成为酒城的一张文化名片。
(二)坝坝讲坛积聚向心力。坝坝讲坛以“用大白话讲大道理启大智慧”为宗旨,深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园区、进军营、进乡镇(街道)、进村(社区)“七进”活动,凝心聚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建设“小而强”的宣讲小分队,赛课遴选市级群众宣讲员331名;着力“精而佳”的群众微宣讲,既围绕大事讲“形势”又结合民情讲“民生”,因地制宜建设古蔺县“郎乡细语”红色宣讲、叙永县“永宁号角”苗汉双语宣讲等特色子品牌。自2012年开坛以来,全市1346个行政村全覆盖,开展微宣讲10万余场次。
(三)道德讲坛汇聚正能量。道德讲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励身边人”为宗旨,创新“6+X”模式,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6”即“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谈感悟、学礼仪、送吉祥”环节,“X”根据实际自行增加行崇德礼、念劝善词、一堂一善事等活动。建立“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我行”的“道德讲堂”泸州模式。自2014年以来,累计邀请乡贤五老、“泸州好人”等开展事迹宣讲4500余场次,受众6.8万余人次。
二、应势而动,创新宣讲便民新体系
理论宣讲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深入浅出的群众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宣讲形式,把党的最新理论化为群众自觉行动的过程。泸州市“两坛一堂”围绕制度、队伍、活动抓实抓强抓好,针对群众所思所想所虑,拉家常、举实例、话事理;讲深讲透、入心入行、落地落实,不断把理论宣讲引向深入。
(一)抓实制度、深入基层。制度健全是理论宣讲常态组织的前提保证。一是深入调研。将理论宣讲工作纳入全市“大学习、大调研、大落实”重要内容,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针对宣讲中不深入、不系统、不全面等问题实地走访调研,着手解决载体形式、讲师激励、效果测评等问题。二是建章立制。将“两坛一堂”理论宣讲纳入县(区)和部门党建目标考核。出台“一意见一方案”,即制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理论宣讲的实施意见》,印发《“两坛一堂”标准化电位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场地、讲师、听众组织管理3类10项规定细则,落实“讲题预告、讲师简介、讲座标识”三上墙公示。三是全程管理。实建立流水台账,实行动态管理,推动末位淘汰,每季度通报讲座、论坛、报告会备案情况,每半年召开经验交流会暨现场推进会,每年表彰一批理论宣讲优秀集体、先进个人、典型讲稿。
(二)抓强队伍、深入群众。队伍建设是理论宣讲规范开展的重要保障。一是严把“准入关”。开展“宣讲大比武”活动,坚持“政治强、宣讲好、口碑佳”原则,广泛发动干部职工、退休教师、社区群众、企业员工等开展“海选”试讲,涌现“四川优秀共产党员”合江县瓦房村支书曾玉才、“泸州好人”被群众喻为“爱管闲事的赵三哥”赵文忠等一大批群众宣讲“土专家”“田秀才”,建强干部、专家、群众三支骨干宣讲队伍,深化干部讲政策、专家讲理论、群众讲故事。二是严把“讲稿关”。按照“全域覆盖、全面深入、全民参与”原则,将践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省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等方面的突出典型收录进《故事案例库》,讲好党的故事、发展故事、成就故事;针对机关、乡村、企业、学校等不同行业领域编纂收录《宣讲课题库》,让理论宣讲与受众需求“无缝精准”对接。三是严把“培训关”。每年举办“两坛一堂”集中培训班,外请实干家,内邀播音主持人、演讲协会专家等,通过现场试讲、技巧点拨、示范点评,对语音语调、仪态手势、情绪表达等强化训练,要求宣讲“1分钟引人入胜、5分钟目不转睛、10分钟入脑入心”,确保群众“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
(三)抓好活动、深入实际。活动组织是理论宣讲持续长久的根本所在。一是在形式上下功夫,推动“理论+文艺”,让宣讲活起来。如省级非遗“百和莲枪舞”传承人楚泽甫宣讲员,边舞边讲,广受好评。再如国家级非遗“古蔺花灯”传承人谢建刚宣讲员自编自演《灯唱脱贫》《花灯传唱省委全会精神》等,走村串户,深受喜爱。还有的宣讲员在宣讲中配合“蓝田花船”“船工号子”“泸县鼓书”“苗彝山歌”等,强化视听冲击力,让宣讲在基层口口相传、经久不息。二是在地点上下功夫,推动“线上+线下”,让宣讲“燃”起来。“两坛一堂”广布弄堂小院、田间地头、厂房车间,配备移动音响和便携PPT播放,一改“灌输式”“报告式”“单向式”传统形式,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不拘形式地组织宣讲。如“中国好人”32年如一日义务宣讲长征精神的九旬老人车盛寅宣讲员,在长征街百年老黄桷树下,既“讲”又“演”红军故事,听众感同身受、强烈共鸣,《光明日报》大篇幅报道。再如江阳区西岸村村民熊道永宣讲员,自发组织20余名文艺爱好者组建民间文艺宣讲队,编排快板、三句半等文艺节目宣讲,以朴实的语言、真实的情节打动人心,川台专题报道。同时,探索宣讲“O2O”模式,依托微信微博、图片图表、H5+VR等同步云播,既有线下面对面宣讲,又有线上键对键传播,让广大网民身临其境、同频共振。三是在测评上下功夫,推动“派单+点单”,让宣讲“实”起来。“派单”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出菜单式、组合式讲课清单;“点单”即结合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变“讲师讲、群众听”为“群众点、讲师答”,实现“普通话”变为“地方话”。坚持讲前调研、讲中互动、讲后沟通,探索第三方测评,通过问卷调查、电话抽样等方式,收集受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不适宜的讲师、讲座等。
三、顺势而为,深化宣讲惠民新成效
“两坛一堂”如今已成为全市上下学习宣讲贯彻党政大政方针政策的主阵地、主渠道、主力军,接地气、强底气、聚人气,在统一干群思想、凝心聚力、加快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党群关系更加密切。近年来,泸州深入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及20件民生实事,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70%以上。“两坛一堂”面向群众讲发展、讲成就、讲政策,普及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等民生政策,针对土地流转、创新创业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释疑解惑,消除了他们对政策法规的模糊理解和片面认识,进一步提高各项惠民举措的知晓率、覆盖面和执行力。同时,通过“上门宣讲”也解决了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掌握情况不细、交换意见不多、感情交流不深等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二)社会环境更加和谐。“两坛一堂”理论宣讲的过程就是追求梦想,弘扬精神,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润物无声”的宣讲,让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社会环境更加浓郁,学习模范、争做典型成为泸州社会新风尚,涌现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彭涛、“四川好人”税世蓉等先进典型。社会公众参与志愿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空前高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泸州注册志愿者40余万人,网络注册志愿者近15万人,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超过200个,涌现三道桥社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评选全市一大批“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美志愿服务组织(队)、最美志愿者”。通过理论宣讲持续助推全市志愿服务热潮,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提升,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彰显。
(三)发展基础更加坚实。随着“两坛一堂”深入开展,参与度、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不少听众深受感染,自发报名宣讲听讲,对这种说实话、讲好事、诉真情的宣讲模式纷纷“点赞”,积极投身宣讲活动并带动更多群众参与进来。如泸州市枇杷沟等老城区“棚改”中,“两坛一堂”宣讲员不分周末,沿街走访宣讲相关政策,推动“要我拆”走向“我要拆”,创造两个月签约70.9%的棚改搬迁、阳光征收的“枇杷沟速度”,《四川日报》大篇幅报道。在理论宣讲中,更加凝聚泸州社会共识,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舆论氛围。
(作者单位:泸州市委宣传部)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