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潋
1.对于纳溪文化,在此我有几点整体感受。一是三十年多来,我对纳溪有特深的感情;第一次踏上纳溪的土地,是32年前的1986年,为了参加一部纪念朱德诞辰100周年的电视剧《朱德》研讨会,我专门回到泸州到纳溪查看棉花坡、泸县的矿场和城里的“朱家山”,知道了这儿的地形、地貌,知道了“流杯池”和有关朱德的一点点信息,但还不知道棉花坡之战的具体位置;其后是在1990年下半年的农忙假,与几位同学(学生)和老师,前后玩了一个农一个星期周时;其间,从打鼓到白节,小路朴实,自然闲意,溪水潺潺,清澈视低,其乐无穷,至今犹在。二是纳溪的山山水水都是清澈的,如做人一样,很实干净;可谓一方水土养一帮人。三是纳溪人,为人耿直,为人诚实,对人尊重。四是纳溪的文化宣传也搞得比较好,除了“护国战争遗址”、“花田酒地”、龙廻酒庄、翰源有机茶等外,还有就是“非遗”工作等,如纳溪民歌、竹刻艺术、文物古迹等的挖掘都搞得相当的好;现在有一句“企业不怕没有钱,就怕没有文化。”我想这是有其道理的。其实《那溪那山那茶》一书,就是起到了打造企业文化、区域文化的作用。五是三十多年来,我喝的茶主要是纳溪产的(是事实);记得1991年在凤凰湖的一次文学座谈会,当时的纳溪县长何惧就介绍了“凤羽”茶,这是我第一次知道纳溪有这么好的茶。这么多年来,我有时也会邀几个朋友到纳溪的江边或河边的茶馆喝喝茶,摆一点龙门阵,乡村的气息,给人很实闲意。由此,我非常感谢纳溪这片土地,她给了我丰富的文化内涵。
2.我读了官国柱的《那溪那山那茶》一书,总体感觉,就是一本植根于纳溪的山水与纳溪的茶叶的语言艺术,又超越了区域(地方)文化而阐述了具有丰富含义的生活道理,也具有散文化的文化作品。
越是地方的,越是世界的。
文化是灵魂,如一庙依一山,一室居一水,动静相宜;一山一水相依,人与自然,虚实而脉通,灵气也。
茶山的自然景观是外在的视觉审美,茶楼、茶具等是人为什物,也应该与自然相接,才有地气,因“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阙一,则茶废矣” (《茶经》九之略,陆羽),正如使用的盖碗茶具,茶盖为天,茶座为地,茶碗为人;“三者,天地人也。” “翼而飞,毛而走,[口去]而言,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间,饮啄以活,饮之时义远矣哉!”(《茶经》六之饮,陆羽)
所以,喝茶,就要找一个比较自然、清静的环境;喝茶,就要喝有一定档次的茶;还有就是要看茶叶的产地,陆羽在“《茶经》八之出”中提到产地,就有泸州(泸川)出产茶叶,如而今纳溪的特早茶、翰源有机茶等。“因地缘和气候之故,泸州纳溪的特早茶……,这种难得的一品的正月早茶,古已有之。”“喝到那鲜香的弥散的早茶时,可以用喜出望外、拍案叫绝来形容了。”(《那溪那山那茶》序文《正月早茶出 》,叶辛,第2页)
当然,这只是喝茶的基本情况,真正喝茶,那是一种品位,那是一种文化。
如官国柱在《人之上升与茶文化》中所说,在“忙碌中保全茶饮的自我,体会细腻的茶情感,享受心灵的茶自觉,品味人情茶之美,城市生活方式与茶文化结缘的‘人之上升’”(《那溪那山那茶》,27页)。
文化需要传播,才能植根于地,才有路过花枝,带走一路石骨芬芳。
《纳溪特早茶的“文化经”》从历史、特色、传播、种植、产地、发展、生态、品牌、科技、文化等多角度分享了特早茶的文化形式。也为我们提供了纳溪特早茶是可靠的产品。所以我们喝茶、喝酒,却不是喝茶、喝酒,而是喝品位,喝一种文化。
人性因茶而变。喝茶,也要有境界,因为它是一种高雅的艺术,进入喝茶的品味,就可以提高自身的素质,还可以陶冶情操。
官国柱在《人类凶猛,茶温柔》里谈到这个问题,这是有根据的。英国男人原来很凶悍,爱决斗,自饮茶的过程中,就变得很有“绅士”了;可见,喝茶可以平和人的心态,也可以从容处事。
由此可见,喝茶,要有茶之道;做人,要有人之品。
3.养生,是人生活的本能;人总是希望身体健康长寿。故在《那溪那山那茶》这部作品里就表达出了喝茶养生之道。
在《最简便的颐养方法就是喝茶》一文里就谈到喝茶的多种益处,其中第五点为“茶可以聊以自慰,使自己到达精神层面。”(《那溪那山那茶》,101页),另外《喝茶,是生活的化妆》一文,题目就有一缕诗意,其文也有哲理,如“世事纷乱,但品茶者清醒。时代越是不朽,品茶者越能保持从容。”“越品,越知性。”(《那溪那山那茶》,90页)我认为这些语句确实给予我们不仅是喝茶品位,而且赋予我们生活的启迪。另外在《认识茶的雅,去纳溪吧》也有如此的文句,如“喝茶,是一种风雅。”“风雅中,有一种美妙。”“雅,一品一味一天地。” (《那溪那山那茶》,72页)等,这些可能就是我们喝茶之道吧。
以上我只是浅层次地谈一谈纳溪的区域文化,以及简要谈一点《那溪那山那茶》里喝茶之道。
我想一本书的艺术“价值”不可能是全面的,无论其价值大或小,只要读者有某些启示,也是难能可贵;反之,一个读者也不可能会把一书的内涵完全领会到,无论其得到多或寡,只要有一点“感悟”,也就体现了读这书的价值。
我想这就是一部作品的文化价值,也是我读了官国柱的作品《那溪那山那茶》所得。
2018年9月22日
作者介绍:徐 潋,四川泸州人,系全国中语会文本中心研究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中语会会员,泸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法人代表),四川文学艺术院副院长、《西南作家》编委;创建有“泸州本土文学教育工作室”,主研泸州地方文学,国内外发表文章近二百篇。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