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于网络
作者:初旭
山妹子长得瘦瘦的,像一根苦瓜藤。到了七岁半,本该读书的年纪,沟对门的“张八字”说孩子还在“漆桶”里,读不得书。第二年,山妹才开始读一年级。山妹读书懂事,没降级就考中了镇上的戴帽中学。
镇上离龙厂沟有二十来里,全是茅草路。那时不兴住学,山妹子就毎天来回跑通学,弯弯的山路好长好长。那天背诵迅哥儿《故乡》的最后一段,山妹很晚才回家。那夜很长,娘俩在被窝里生出许多龙门阵……第二天,山妹就把书包挂在门背后,和娘一起薅包谷草去了。
冬日的阳光暖意融融,山妹坐在屋檐下打鞋底。在镇上读书的猫咪子送来一封信,说是县城里来的。山妹看了信,就把自己想进城当保姆的事跟赵幺娘说了,幺娘不同意。第二天,太阳刚红山,山妹子就带了两件换洗衣服,固执地沿着门山上那条巴茅草小路走了。
山野很寂静,村子不寂静。山妹子斯斯文文的脚步,像半天里掉下的一个炸雷,震得故乡的天空下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风风雨雨。
除了年头岁尾,山妹子绝少回家,她怕那方阴沉沉的天空还在下雨,还有那那长长的巴茅草路
后来,听说山妹在城里好了个当官的,老头儿的年纪差不多和娘一般大。满村子的人都摇头叹息:“唤,怎么闭起眼睛找条打人牛。”
这天,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山妹子果真和一位戴眼镜的
老头子一起回龙厂沟,后面还跟着镇上的头儿。他们一路走,一路不时地指指点点……不几日,有人就说当地镇政府要拔款修一条公路到
龙厂沟。村里人很兴奋,工程进展很快。不到半年功夫,龙厂沟到镇上那条窄窄的山路成了宽宽的公路。
通车典礼那天,山妹子和戴眼镜的老头坐一辆漂亮的馍馍车,在糙脚的新公路上甩一溜白烟儿,“嗤”地停了下来,样子很是风光。村人兴高采烈地围着看热闹,赵幺娘也去了。山妹子眼睛很尖,见了幺娘就高高兴兴地跑过去,抱着幺娘,脆脆地一声“娘!”就鸣鸣地哭泣……周围人见了,就觉得鼻子莫明其妙地发酸。
如今,通往村里的那条公路已经变成了水泥路,赵幺娘一家早已搬到了县城。问起山妹子的故事,许多年轻人都摇摇头,不知是何许人也。
——选自《山地风流》,略作修改。
作者介绍:初旭,原名王先军,大专文化,民建泸州市委会员,资深媒体人,品牌策划人。系新华社签约摄影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研究学会会员,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基层法律工作者,中国报告文学签约作家。目前主要从事品牌推广和文化创意。
先后当过农民、教师、公务员、法律工作者。曾在多家媒体从事传媒工作。其间创作和采写各类文艺、新闻作品上万件。作品散见于新华社、中新社、人民网、中国经济网、《人民日报》、《法制日报》、《知音》等全国知名报刊。出版有个人散文集《山地风流》和报告文学集《遍地英雄》,主编了大型专著《最泸州——泸州建市三十周年专辑》,与人合作出版《巴蜀名胜楹联大全》《泸州民间文学集成》等。先后推出的《纳溪贡茶.等您回家系列》《山地笔记系列》《我是品牌系列》等散文系列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与人合作创作的歌曲《灯闹古蔺》《黄荆行》《花开丹桂》《龙抬头》《马蹄滩之歌》《水口之恋》等先后斩获全国大奖。所编著的《泸州百业赋》即将出版发行。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