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茂其:电网情谊 匠心精神(国庆征文选)

2019-09-26 22:37 来源:川南经济网www.chuannane.com 责任编辑:寒江雪
摘要】作者:雷茂其 夜幕降临,凝视她坐在台灯柔和的光晕里认真看书的样子,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岁月深处的那盏煤油灯,在黑洞洞的木屋里忽闪着火苗,几许温暖几许感慨 我出生在六十年代的古蔺县某农村,家乡一条条不高不低的山脉曲折蜿蜒。小时候,虽然能见山美水美



作者:雷茂其

     夜幕降临,凝视她坐在台灯柔和的光晕里认真看书的样子,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岁月深处的那盏煤油灯,在黑洞洞的木屋里忽闪着火苗,几许温暖几许感慨……
     我出生在六十年代的古蔺县某农村,家乡一条条不高不低的山脉曲折蜿蜒。小时候,虽然能见山美水美田垅美,但是由于文化匮乏,没有电,没有电视,乡村的夜生活显得那么单调、无味。我对灯光的记忆,来自一盏黑乎乎的煤油灯,一只用完墨水的瓶子,盖子上钻一小孔,安插一根铁皮灯芯,灯芯中贯穿一条用棉花捻成的捻子,一端浸于煤油里,一端微微露出,用根火柴点燃了,便有一团微弱的火苗跃出,一片昏黄的灯光,这样的灯光一直伴随着我的童年。


 
      如今,煤油灯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久远了,除了纪念馆难见其综影。偶遇停电,大家也可以用带有电池的台灯照明。灯的变迁是我们百姓生活巨变的一个缩影,现在,我们的灯越来越亮,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亮,我们的时代越来越亮。故乡的村巷竞然安上了路灯,智能感光控制,晚上亮,天亮熄,极为先进,想起小时候,晚上面对漆黑的村巷不敢独自外出的情景,不由得感叹生活日新月异今非昔比。电力,从火电、水电、风电、光电、核电,电力事业一步步的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好,祖国越来越昌盛,我们一代人,都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见证者。
      翻开历史的画卷,电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网始终植根于十三亿人民的心底。是谁,用根根银线编织着电网,为大地在严寒的冬日带来温暖?是谁,将根根杆塔连成输电长廊,为人们在炎热的夏日送来凉爽?当我们漫步在灯光闪烁的大街小巷,当我们享受着现代电器产品给生活带来的便捷,是电力人把铁塔化为爱心,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无私的奉献带给我们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成为一名电力人,我很荣幸。2000年,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我进入县供电公司工作,十九年,于我的生命不过是一段旅程,然而,于我的人生却是一个重大的段落。十九年,目睹了古蔺电力的发展历程,听到的,感受到的时刻在我的心中萦绕。农网改造工程的实施,一条条银线在古蔺县境内架起,电力人的足迹踏遍古蔺的山山水水,在一条条线路上,在每一基杆塔下,都留着电力人辛勤的汗水,留着眷恋。随着城乡居民生活的不断提高,电与居民生活越来越密切,优质服务也越来越高,每当线路、变压器出现故障时,我们不论在大雪纷飞的日子,还是在倾盆大雨的夜晚,都能及时排除故障,直到恢复供电。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2008年古蔺那场五十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一个个惊心的“抗冰保电”场面境浮现在我的眼前,手指般粗细的导线上凝固了碗口粗的覆冰,供电频频告急,人民生产、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威胁。灾情就是命令,我们浩浩荡荡的队伍开赴灾区,用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斗志抢修,多少个日日夜夜与冰雪为伴,与严寒为舞,演绎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抢修恢复供电。一根根铁塔拨地而起,一根根银线横空出世。黑暗的城市与农村又恢复了光明,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回首走过的岁月,有奋斗的艰辛,有成功的喜悦,也许,未来的日子仍有风霜雪雨,但我无怨无悔。

     岁月的长河,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电力供应短缺,也体会到了“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的电力体制改革,供电能力大幅度提升,为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的用电需要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四十年的改革征程,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要发展,电力要先行,电力是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产业。改革开放40年来,电力企业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能源战略部署,致力于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提供更安全、更经济、更可靠的电力供应,有效支撑了社会经济发展,并在规范、能力、创新技术等方面不断创造新记录,走向世界制高点。


      我喜欢欣赏五彩十色的城乡夜景,爱着万家灯火的山村夜色,更喜欢百姓满脸舒畅的笑容。我与电力的情缘越来越浓,越来越深,这辈子,我就愿意做一名光明的使者,以无私的奉献精神换来千家万户的幸福美满生活。电网,我为你的兴旺而自豪;我为你的壮大而骄傲;虽然我生活在你温暖的怀抱,可我并不养尊处优。感谢你,让我在与你的相伴中找到了乐于奉献的真谛!我是插散阳光,传递光明的使者,我会永远守护着你!
     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生命是有限的,工作是无限的,我将面临退休离岗了,但我仍会站好最后一班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任劳任怨,我是小小一滴水,一滴水也能折射阳光。(图片来自于网络)

注:作者系四川古蔺供电公司职工。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