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泸州青年作家唐维扬

2020-04-04 18:33 来源:川南经济网www.chuannane.com 责任编辑:寒江雪
摘要】作者:南方Thc448 谨以此诗悲悼青年俊才和我一起工作19年的小兄弟唐维扬 世道轮回转头空, 浮尘起落瞬时同。 诗情顷顷悠然水 , 笔迹重重自在风。 半世拈诗衔画卷, 平生沥血绘葱茏。 谁留片纸天音醉, 此去一山尽恸容。 附: 唐维扬:男,四川省作家协会会



作者:南方Thc448

——谨以此诗悲悼青年俊才和我一起工作19年的小兄弟唐维扬
 
 
世道轮回转头空,     浮尘起落瞬时同。
诗情顷顷悠然水 ,    笔迹重重自在风。
半世拈诗衔画卷,     平生沥血绘葱茏。
谁留片纸天音醉,     此去一山尽恸容。
 
附:
 
     唐维扬:男,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杂文学会理事,泸州市作家协会秘书长,江阳区作协副主席。在《天津日报》《湖北日报》《四川文学》《星星》等全国百余家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并在《合肥晚报》《黄石日报》《特区时报》等开设过专栏;曾获“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奖,多次获得省市奖,出版有散文随笔集《幸福,一种美感》。生前曾任职泸州日报社教育专刊主编。于2020年4月4日下午病逝,享年47岁。
 
 
泸州作家唐维扬生前留影
 
唐维扬作品选刊一:
走进天堂坝(散文)

作者:唐维扬
 
 
  一 
 
  天堂坝,人间天堂。
 
  我在一个酷热的夜晚,聆听着晚风伴着虫吟飞驰而来,生怕惊扰了你的美梦。望着星空踏着泥土,我健步如飞。借着灯光,我只看两边的山,看盘旋而上的公路。路旁山上不时出现的岩上流水,一种诗意的挺拔,自对岸屹立的高岩隐隐传来,在夏夜的素衣中蔓延。比石头的内心更阳刚。
 
  这种瞬间的顿悟,将森林原始的欲望涂抹得葱葱郁郁,将川南古典的爱情渲染得大胆狂野。
 
  这种随处生长的感慨,以一朵奇葩的形式,加重了天堂坝本身的意义。
 
  朋友们先上山,一路电话联系着,他们正尽情地喝酒,等着我们平安到达。好一同享受大自然的天赐美景。
 
 
 
  二
 
  终于到了,天堂坝,好象进入了绿色的皇宫,真是美丽极了。朋友们一见我们终于上山了,此时,爽朗的笑声和清脆的酒杯交织在一起。我的心像唐朝的菊,宋朝的梅,摇曳在酒杯和笑声里。
 
  我看到了树的手势,树的表情。我欢喜在酒杯和笑声中。邻桌的那些美女相视而望,她们像露珠儿一样莹透,像梦中的涛鸣,但我抓不住那束时间来的光,只有默默观望树的外形,树的根系。朋友们都笑了,说我没看懂。
 
  其实人生很淡,智慧很淡,诗很淡,酒也很淡。
 
  夜晚很消瘦,坐在朋友们的影子里,读风,读月,读云。
 
  我在想,谁是天堂坝的骑手?谁是天堂坝的马?不经意间,我醉了,和着浓浓的夜色和着萧萧的风声和着热烈的高度酒,往床上一躺,自己都化了,化成一滩水。
 
 
  三
 
  清晨,太阳来到我的窗前,用金色的拐杖轻轻敲打我的窗门,温和地指着窗外,对我的心说:你该继续上路……
 
  于是我跟着我的朋友们一起出发,高山的倩影,流水的柔形,缓缓而来。以其伟岸以其清澈,扭开想象的匣门。心空如洗一尘不染。而后,这道灵秀的流水蜿蜒徐行。以水为镜,我看到昨晚月光下喝酒的女子,害羞地打开圣洁的柔姿,生成一朵出水的芙蓉。
 
  沿途是崎岖的小道,其实,有坑坑洼洼的,有荆棘装潢的,有风雨包裹的,才是路。
 
  溪流清浅,可以戏水;山径林荫,可以放歌;蛙鼓杂沓,可以垂钓;悬岩突兀,可以怀古。
 
  徒步近两小时候,山脉的出现,使草树惭疚生妒,争先占领山脉,以为胜利。
 
  到达顶峰,山顶有一奇石,名曰:一柱擎天。
 
 
  四
 
  午饭后,朋友们去钓鱼。我则在山庄酣睡。四点起来,邀上同学及其家人去游泳。
 
  走到溪滩,我感觉到了生命的故居的所在,幽静而深邃。我只不过是一个远行的驿人,我的手抚摸着礁石,让它传递出内质的冰冷。注视这些被溪水撕碎的生命,我在它们身上停留了多少年代的幻想。礁石,溪水的骨头,青春永恒的遗址,留下无数的梦,我们遥不可及……
 
  众多的游客在小溪中游泳舞蹈,把宁静的溪水搅浑了,我感到一丝的疼痛。
 
  其实小溪也应该感谢我们的到来。小溪的此岸和彼岸,像两片唇,因我们所在而得深深一吻。
 
 
  五
 
  当太阳流尽最后一滴血,20多位朋友都相继回来了,围坐桌旁,谈笑自如。夜色、华灯悄然而至。
 
  酒,是旅人的爱物。
 
  没有酒,何以壮行色?何以浇离愁?何以逢知己?何以邀明月?何以庆成功?
 
  艾青说:“酒,能使聪明的人更聪明/能使愚蠢的人更愚蠢”。没有酒,怎么知道,我是哪号人;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
 
  天虽热,但有山风吹来:像镜前粉落,琴上声响;枝生乱影,花香远送。
 
  时光如水。神情如水。回忆如水。凝思如水。
 
  酒过三巡,夜幕更深沉了。山庄的坝坝里响起了卡拉ok声。起舞,让自己的躯体,在生活的舞台上旋转。山风吹动着表演欲。啤酒扯开了翩翩君子的外衣,像一只夜莺飞来飞去,飞高,飞高……不断盘旋。试令自己不会太低沉,试令自己看清世界的风吹原始。反正我醉了……(来源:川南在线)

唐维扬作品选刊二:

方 山 写 意(组诗)

   作者:唐维扬

 

无 声

 

峰谷无声

草木无声

淡淡的阳光也无声

惟深院大殿

木鱼伴着诵经

溢出满山虔诚

 

风无声

山岚无声

香炉紫烟也无声

惟鸽飞起飞落

驮着祥云

鸟语很轻很轻

 

你无声

我无声

来者去者也无声

惟山前那方莲池

绿荷在细叙着

我静心聆听……

 

 意

 

是那片

悠然的经诵吗

在深院里

在我的耳际

 

是那缕

缭绕的紫烟吗

在和风中

在我的瞳仁里

 

是那叶

飘逸的帆影吗

在烟波中

在我的心海里

 

是那杯

淡淡的龙井吗

在闲静中

在我的思绪里

 

禅门絮语

到方山了吗?

   到了,未到。

为什么有鼎盛的香火?

只因心有凡尘的人很多。

木鱼和经诵很柔和。

是因为渡海而来,

 风声,浪声,

  听得太多。

昨天,见众僧念经;

今日,见众生洗心。

5

    何需细究,山门是否开了。

    应该自问:心门是否已开?

    信佛,寻佛。

    何处无佛?

    心灵是居所,

    你如何在居所里生活?

    香客无数,

    有谁是祈求

    ——心的出路?

    离开方山,有何收获?

  没有收获,便是收获。

 

登 山

    

   入山了

    是拾级向上吗

    盘旋起伏中

    投入一片空蒙

 

    树无语

    风不动

    惟那不倦的步履

    叩动着未醒的梦

 

    一只小鸟

    淡淡地掠过

    啼声蘸满湿露

    滑落深谷中

 

    山色苍茫

    何处是高峰

    偶见山花迎面

    采来却是雾影云踪

方山之夜

    

穿起墨色袈裟
    拂净喧哗和纤尘
    万籁俱寂
    尽是无边的空灵

    远山静立
    菩提树无声
    是在打坐吗
    油灯依旧燃亮虔诚

    孰远孰近
    传来蛙鸣和虫吟
    星月也应和
    借那湾轻轻的松涛声

    倚窗临风
    众僧也爱聆听
    这另类生命
    悠悠的诵经

 

静夜听雨


    弹起低音的琴
    如悠悠的涛声
    穿过黑色的天幕
    在沉寂的回音壁
    取代了虫鸣

    旋律的变奏
    谱成一帘幽雅
    清凉了驿动的心
    冥冥中 尘事
    渐渐澄净

    一夜潇潇
    织就水的帷幔
    垂落大地
    模糊了远近
    孵育着无我的梦境

    檐溜的淅沥
    恍若轻敲木鱼
    那窗灯火
    飘来 一壶
    浓浓的禅意


 

阳光与尘埃

    

     路上的人
    有远方的诱惑
    忘却步履的艰辛
    路边的人
    品一杯清茶
    赏尽所有的风景

    就像太阳和灰尘
    阳光有阳光的灿烂
    尘埃有尘埃的履痕
    即便飘到角落
    也有一种幸福的安宁 

(来源:泸州日报)

唐维扬作品选刊三:

落笔着墨(随笔)
 
 
作者: 唐维扬
    
    
    人要想成才,要想大有作为,既要读书,又要将所读的许多书忘掉。两者缺一不可!
    中国人的读书量很大,高于世界上许多国家,而文化素质未必真高,原因之一就是不敢于、不善于"忘"。
    当年,中国最聪明的人之一庄子,"忘"是他的学说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并基此而推出一个褒义词:得鱼忘筌。他举例说:渔具是为了捕鱼的,兔网是为了捕兔的,语言是为了表意的;捕到了鱼或兔,说话时把意思表达明白之后,就应该忘记渔具、兔网、词语本身,切切不要再卖弄这些工具本身。书籍、知识是工具,是为了使用而不是为了标榜。
    眼下有些读书很多、囤积知识也很多的人,往往只满足于牢记不忘或依此去换取"高级知识分子"的徽号,实际上真才实学很少。因此,要尊重"忘"。
 

 
    一个人读了书之后便对书的内容统统忘记,这绝对是很糟糕的事。相反,读了任何书籍、文章都永记不忘,并能大段大段地复述,非但不可能,也未必是好事,这也是很糟糕的事。
    忘,有时是低智的标志,有时则是增智的体现。
    上面说了那么多关于读书方面的,就此打住。现在谈谈我们当前的文学,中国的一些文人,为了能与所谓的时代脚步相一致,索性就玩起了  "休闲文化",大笔一挥,千篇"美文"哗啦啦地流淌,今日一篇"生活随笔",明天一篇"小品文",美其名曰: "高产作家",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充满生活的情趣。如果仔细揣摩那么二三篇,才知道"闲话"太多,"闲事"太杂,"闲情"太滥,实属无味,看过皆忘。
    流行于期刊、报纸的"小品文"、"生活随笔"之类,精品寥寥无几,真情实货难觅,一碗汤里尽是些汁水,捞不上几个有营养有价值的东西。这些文章有一个共性,就是媚态、矫情、俗事,都能津津乐道。一些家庭生活的小品文,浅薄无聊,甚至打情骂俏,鼓吹人的原始本能。港台有个荒诞喜剧片叫《家有仙妻》,马上一篇篇的家有闲、贤、显、鲜、酸、亢、抠……妻的文章,雪花般地在大江南北飞舞,不是诅咒,就是赞美,不是讨好,便是忏悔,写这样文章的男人们,实属闲聊无事,而想象力却又在疯长。有人写了《当一次XX》,马上就有人模仿,从校长、乡长、县长,一直写到省长,着实从文字上过了一把当权者的瘾,模仿他人,结果沦落到似是而非。而在"钱"字上作的文章,大多是因为没钱而招惹了心中的欲火,想通过文字来安慰一下躁动的心,  "没钱的日子",  "不想有钱",  "曾经富过",  "现在又穷了",读读这些文字,会不会酸倒牙根?
    "闲适小品文"梁实秋、胡适作得好,大家风范,趣态常存。而如今有的闲适小品文,对现实的探索只浮于浅表,无深透的思想和理智的思考,琐碎平庸,充满颓废消极的情调,夹杂着世风的不正,趁机宣扬投机、世故的做人哲学。没有激活艺术生命的实力,过目就忘的小品文多得如过江之鲫,其特点是速朽。
    其实,我们所处的时代正是文人们施展的好时机,社会大变革时期,人世升降沉浮,有许许多多的素材,需要文人们去挖掘。人生真谛的探索,精神家园的寻觅,针砭时弊的品评,需要文人们落笔着墨。贪赃枉法腐败的社会愚疾,需要一大批正直的笔,坚定的人格力量去疗治。鲁迅身处"城头变换大王旗"的黑暗年代,都敢"怒向刀丛觅小诗",  用他"匕首、投枪"般的小品文作一番抗争,映照后人,可谓傲骨铮铮。 
    我们不能充当  "造文机器",更不能随波逐流,为世俗烦累游移,观望之后我们还沉下来,沉到真实中去,担负起倡导积极人生的责任。
    闲话少说,闲事少做,别用低质多量的文去捞所谓的"名和利"。
(来源:四川警察学院校报)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