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经济
川南文化频道
当前位置
自贡国家级高新区发展成果惠及百姓
2014-11-06 12:28 来源:自贡网

\
自贡网讯(记者 赵凯 芶思 周嘉/文  杨洪 记者 熊心权/图)开展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近两年来,自贡高新区结合“走基层、解难题、办事实、惠民生”活动,扩大城乡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覆盖范围,促进城乡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等事业均衡发展,建立健全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作到了全区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通过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高新区党员干部与群众的感情更加真挚,关系更加紧密。各级领导干部发挥带头表率作用,深入基层调研走访,走村入户,访贫问苦,站在群众的角度了解群众的疾苦,体会群众的辛劳,倾听群众的心声,解决群众诉求。高新区还各级党组织还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突出解决了安置房建设、背街小巷整治、就医就学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密切的难点问题。仅2014年,高新财政在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合计达24661万元(约2.5亿元)(其中:教育16020万元,民政1641万元,卫生209.5万元,劳动6837万元).让发展成果与民共享,提高了高新区党工委在群众中的微信,增强了吸引力和凝聚力。
\
育人
聚力发展教育 筑牢民生根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千秋大业,人才为本。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校园管理不断优化、师资素质不断提升、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持续推进……近年来,高新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理念,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落实教育民生,强化队伍建设,使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发展成果正逐步转化为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到每一个老百姓。
高投入  促教育均衡发展
走进重滩小学,崭新的操场、多媒体教室、图书室、数字优课设备一应俱全。看到客人来,孩子们大声招呼:“老师好!”说的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所偏远农村学校。
这是高新区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几年,高新区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把教育民生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加快各项基础教育设施建设。2010年至2014年,在基础教育设施建设上累计投入近6亿元。2012年汇东实验学校南湖校区、2013年蜀光绿盛实验南湖校区相继建成投入使用;2013至2014年,金苹果幼儿园、汇东丹桂幼儿园、插旗山幼儿园、卫坪中心幼儿园相继建成,总计投资近2亿元;专项划拨 1500万元资金用于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目前正在规划建设迁建卫坪中心校、扩建自贡20中学校。
\
10月12日上午,“童年梦想 快乐起航”--自贡高新区金苹果幼儿园开园庆典如期举行。这是高新区管委会引进的第一所高品质幼儿园,也是全市引进的第一所高品质幼儿园,占地面积约20亩,建筑面积1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8740平方米。金苹果幼儿园,凭借一流的硬件环境、优质的师资力量、先进的办学理念成为川内最好的幼稚园,吸引了众多家长和幼儿园小朋友,首次开班幼儿园已达100多人。高新区金苹果幼儿园的正式开园,标志着高新教育有助成为高新区三次腾飞的软势力,标志着高新老百姓享受着优质教育资源。
同时,金苹果幼儿园、快乐宝贝幼儿园、美育幼儿园等一所所民办幼儿园的落户,有效充实了高新区的学前教育力量。根据规划,近年来,该区安排资金40万元对17所民办幼儿园了校舍修缮和仪器设备添置,进一步支持改善民办幼儿园办园条件,民办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一项项教育民生工程,一位位受益学子,昭示着高新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信心和决心。
据了解,高新区现有义务段学校9所,共15个教学点;小学生10942 人,中学生4473人;中小学校教职工1085人。现有幼儿园29所(27所民办、2所附属幼儿园),在园幼儿5136人,教职工501人。民办培训机构8所。
下一步,该区将进一步优化校点布局、加快规划建设,汇东实验学校南湖校区二期工程、绿盛实验学校南湖校区二期工程、汇西小学三期工程年内开工建设;同时,加快南湖片区、卧龙湖片区、板仓配套服务区教育规划建设,把20中、卫坪中心校、红旗小学的扩建、迁建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深改革  促素质教育推进
“学生校长”、校园“CEO”、班级各项管理长等岗位队伍,一月一竞选,人人均“坐庄”;学科类、实践类、艺体类、科技类等30多项校本特色课程、55个兴趣班,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结伴、自由走班”;阳光大课堂、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让校园里到处流淌着“大学”气息。这是近日记者在汇西小学看到的一幕。
事实上,不仅仅在汇西小学。高新学子正在这样的自由放飞中,童年变得五彩斑斓。
“阅读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文学社”、“合唱团”、“鼓乐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一个个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正在高新区各学校全面开展。
汇东实验学校的“立人教育”、蜀光绿盛实验学校的“绿色教育”、红旗小学的“幸福教育”……各学校教学特色凸出、教育亮点众多,获得家长、学生、社会的一致好评。
高新教育始终勇立“先行先试”的改革潮头: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书法课”、“航模课”、“科技创新课”、“礼仪课”等60余种特色课程纳入各学校校本课程,形成“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鲜明的高新教育教学特色。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以市级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试点校汇东实验学校和蜀光绿盛实验学校为龙头,区级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试点校红旗乡小学、汇兴小学为支撑,各学校广泛参与的课堂教学改革新格局。
在国家、省、市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各类大赛中,区内各学校学生获奖频频,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体现。蜀光绿盛实验学校五年级的米宏坤、刘益涵、古宇三名同学在香港“紫荆杯”第三届两岸四地青少年书画大赛上获得大奖;汇东实验学校学生足球队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冠军杯赛小学组三等奖;汇西小学团体舞《中国梦、脸谱情》获市文化局展演二等奖;蜀光绿盛实验学校学生肖雪参与的《自贡地区高速公路对蜘蛛生长影响的观察研究》科学实践活动,不仅荣获了自贡市第九届市长奖,还在省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科技竞赛项目”一等奖和全市唯一的四川省“中科生物创新奖”……
三支队伍建设  促教育软实力提升
“高新区教育事业发展离不开三支队伍建设,三支队伍建设离不开政策支持落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邹发勇告诉记者,近年来,高新区通过各项教育保障措施大力促进“三支队伍”建设,高新区的教育质量得到快速提升,已成为自贡教育的排头兵。
据悉,高新区管委会坚持每年组织教育系统参加省、市、区优秀评选表彰活动,2013年获得省、市、区级表彰120人次,2014年获得省、市、区级表彰98人次。在2014年高新区教育座谈会上,再一次表彰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先进集体,深入听取一线教师意见,营造尊师重教、优先发展教育的浓厚氛围。
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高新区不遗余力。2014年,组织各学校老师参加国家级培训98人次,省、市级培训800人次,落实培训经费近200万元。目前,高新区正积极筹措组织50人教师队伍到我国教育的最高学府----北师大培训。高新区教师参加赛课、说课竞赛活动,国家级获奖1人次,省级获奖5人次,市级获奖21人次。
\
教育公平  惠及更多百姓
近年来,高新区严格落实国家减免政策,建立完善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本费,减轻义务教育学生家庭经济负担。落实两免一补资金585.32万元,惠及学生13835人。通过学前教育“三儿”资助、补助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贫困大学生救助活动,2013至2014年,共资助949人次,资助金额达78.6万元。
如今,荣县龙潭镇农民工王行中夫妇能安心地在高新区务工,最让他们担心的“头等大事”——娃娃的读书问题,已顺利解决。没花一分钱的“赞助费”和“借读费”,女儿王维现就读于高新区的一所公办学校。
目前,高新区已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把切实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放在首位。2014年,已协调解决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子女、动迁未安置户子女700余名入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蓬勃发展的高新教育已经成为最贴心的民生工程之一,惠及千家万户,让孩子们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明日之星,是高新教育人不断追求的奋斗目标。
\
济弱
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人
高新区丹桂街春华园社区6组,时常能看到一位中年女子在楼前架起缝纫机,干着针线活。“都是左邻右里给些缝补修改衣物的活干,让我多挣些钱为儿子治病。”在社区干部的引见下,她向记者敞开了心扉。
她叫陈继,今年47岁,是市纺织公司的下岗女工。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大同小异,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陈继的家庭算是不幸家庭中的一个。儿子幼年,丈夫不幸去世,她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伤,将儿子养大成人。好不容易看着22岁的儿子黄雪飞进入IT行业,开始自食其力,2013年不幸再次降临。儿子被查出患有尿毒症,不仅不能再继续工作,还得每周坚持到医院做血液透析,以保住生命的延续。
“这对刚刚感觉走出黑暗看到光明的我而言,仿佛一下子天都要塌了一样。”陈继回忆起去年,声音有一些哽咽,“这时是党和政府,是街道、社区,是所有好心人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据社区干部伍利慧介绍,去年,在了解到陈继家的变故后,社区立即为因病失业的黄雪飞申请了低保和困难救助,高新区管委会特事特办,不仅批准了黄雪飞的低保,还为他特批了大病救助经费7000多元、临时救助资金1000元,街道和社区两级发动党员干部、居民为陈继家献爱心捐款共计1万多元。今年对陈继家的各项专项救助正在申报过程中。
陈继说:“我在沃尔玛超市上班,社区为了增加我的收入,又安排我利用业余时间在社区干起了清洁工,每月社区干部都会给我家送来米、油等生活必需品。帮助我们母子挺过了难关,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据了解,高新区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已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 2757.93万元,城乡医疗救助及资助城乡低保对象参保参合481.25万元,就学资助115.91万元,临时救助金39.16万元。帮助720名城乡残疾人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完成农村残疾人扶贫解困40人,为335名家庭经济困难残疾人发放了轮椅、拐杖、盲杖、背靠架等辅助器具。
对低保户中的特困户、贫困老党员干部等,经街乡摸排后,由高新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班子成员和党员“一对一”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实现了对274名特殊困难人群落实重点帮扶。
\
扶老
老有所养让晚霞美如画
丹桂街方冲社区居民何性慧时不时到邻居张淑芬老人家里嘘寒问暖。“做了手术最近身体好点了吗?我来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78岁的何性慧与90岁的张老太拉起手聊着家常。
张淑芬老人独自住在方冲小区,由于经济拮据她不愿请保姆。从2011年4月起,方冲社区“小老人”志愿者何性慧和张淑芬结成了帮扶对子,时常上门和她聊天,帮她打扫卫生,隔三岔五还打电话问候。
“人都有老去的一天,今天我照顾别人,明天我享受别人的帮助。”在方冲社区,有这样一批50岁到70岁左右的“小老人”志愿者队伍,他们秉持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定期向社区空巢、残疾、病患、独居等高龄“老老人”提供服务。
“这只是一个开始,居家养老的模式有很多种,我们正在大胆摸索。”方冲社区党委书记黄斌告诉记者,方冲社区的 “日间照料中心”已投入运行,一站式助老服务模式,提供生活照料、普通家政服务受到老人们拍手称赞。
方冲社区以“小老人帮老老人”形式解决居家养老服务等问题,受到了前来这里调研的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靖平的肯定,并被《四川日报》作为典型在全省宣扬。
方冲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也已成为全市首创实现医养结合的日间照料中心。记者在这里看到,面积300平方米的日间照料中心分为上下两层,设有午间休息床位11个、书吧、餐厅、理疗室、手工制作室、放映厅等,有3名专职工作人员对来到这里的老人进行照料。这里面向社区的独居生活老人、“三无”老人、生活自理有困难的高龄空巢老人和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为重点对象,采取无偿、低偿、有偿“三结合”方式提供服务。集老年人生活照料、普通家政服务、老年病咨询服务、文体娱乐服务、学习教育服务、心理卫生服务、法律维权服务等为一体,实行一站式“7GD”助老服务模式。目前,已有30多名老年人在这里享受中、晚就餐服务和免费提供的书刊阅读、午间休息,还有50多名老人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登记拟进入服务中心日间照料。截至目前,高新区已规划像方冲小区这样的日间照料中心6个,已建成4个。
近两年来,高新区投入48万多元,新增卫坪敬老院床位20张,改善高峰乡敬老院的设施设备;按市标准提高标准发放敬老院五保老人集中供养费,每年多发放23万元;落实高龄补贴高于全市标准每人每月100元,仅2013年至2014年10月,高新区高龄补贴比全市标准多发放85万元。
\
乐业
情系百姓乐业梦
“春节前,我们的垂直电商平台即将正式上线。”20多岁的小伙子丁波难掩激动之情。他告诉记者,4年前,他还是四川理工学院的一名毕业生,与另外3名大学生一道自主创业,创立了多谢软件公司,这几年在高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扶持下,公司一步步走上高速发展的轨道。
“在我们创业之初,高新区管委会为我们提供了高新孵化园的办公室。我们还获得了高新区创新创业资金5万元、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7万元。”丁波坦言,“作为一个注册资金仅10万元的小公司,能得到政府这样规模的资金扶持,令我始料不及。”除了在资金、场地上的帮助,高新区还为这帮创业的大学生搭建起项目与金融对接的平台,组织他们参加知识产权培训、大学生创业培训,丁波认为,更为重要的是,高新区通过这些举措,更加坚定了他们创业的信心。
去年,在高新区管委会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丁波的多谢软件公司获得了天皓集团的天使投资,走上了项目与资本的融合之路。“现在,我们的团队已扩大到了12人。项目上线后将面向全国,成为西部地区领先的垂直电商平台。”丁波说。
记者在高新区管委会社会事业局了解到,为促进大学生就业,鼓励自主创业,他们已设置了5个毕业生见习基地,专门出台了《高新区构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引导具有一定优势的毕业生到园区创业孵化,同时积极探索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模式,增加学生企业实践的机会。积极引导企业和学校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相关政策,使其高校毕业生见习、实习和就业一体化。今年,高新区已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18人。
家住丹桂街园丁苑社区的王勇杰曾是一名大学生士兵。在他退役回家后,社区干部主动上门,向他了解择业意愿,宣传就业政策。当得知王勇杰期望自主创业时,社区积极为他提供店面信息,并为他申请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8000元。在街道、社区的帮助下,王勇杰开办的神蜂养生堂于今年9月开门纳客。
谈到高新区促进就业的举措,园丁苑社区主任许铭深有感触:“我们社区每年都针对大学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培训,还专门针对‘4050’就业困难群体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对社区失业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失业人员档案,面向他们宣传就业政策,推荐就业岗位。”47岁的失业人员刘启秋在梨园市场摆起了水果摊,低保人员谢建被社区推荐到了英祥锦江宾馆做起了保安……她如数家珍。该社区3000多居民中,今年初有29名失业人员,如今已有23人实现就业。“我们社区早已消灭了‘零就业’家庭,居民就业充分了,家庭收入有了保障,邻里纠纷、家庭纠纷少了,社区也更加和谐。”许铭说。
园丁苑社区也因此成为“充分就业社区”,而这个社区所在的丹桂街,11个社区全部是充分就业社区。充分就业社区在全高新区社区中所占比例也已达到90%以上。今年以来,高新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200人,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0%;失业人员再就业22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0%以内。群众“乐业”,成为高新区民生保障的最好注脚。
\
安居
高新腾飞建美了家园搬富了居民
镜头一:“绿色事业”带来“绿色福利”
居住在丹桂?银领公寓的市民曾磊,今年开始为自己的生活添加了一个新“节目”——每天早上听着音乐去汇东公园跑步锻炼。他说,家门口就有公园真的很棒,自己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
记者近日傍晚来到位于汇东最热闹区域中的汇东公园,相比周边商圈业态霓虹闪烁的“炙热”,不大不小规模的汇东公园用茂密的林荫留住了这片区域中独一的宁静。
从汇兴路入口进入公园,健身运动区、林荫步行区、草坪广场区依次进入视野。众多市民有的在广场上练习舞步,有的闲情漫步于林荫之下,有的则沿路阔步奔跑。记者注意到,公园内密林形成的围合私密空间带给人“都市森林”、“生态氧吧”之感。树阵下方设置休息座椅、健身娱乐设施及场地等,让来这里的人们有从城市中瞬间穿越至郊野的感觉。
目前,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汇东公园只是一期工程内容。不久,占地面积212亩的汇东公园,将以一个休闲运动为主题的面貌亮相,让市民充分享受家门口就有公园的“绿色福利”。
汇东公园只是高新区发展绿色生态事业的蓝图一瞥。已经建成的南湖生态公园、釜溪河复合绿道示范片;正在规划建设的卧龙湖湿地公园、国际生态旅游区、科技新区十里绿道长廊。一个个“大师级”的精品之作正在陆续上演。
近年来,该区坚持顶层设计,精心编制生态园区建设规划,按照“生态打底,绿色崛起”发展思路及反规划理念,邀请国际知名设计院所,编制高新区总体发展规划和生态园区建设规划及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了生态基底、城市绿岛、园区景观、绿色网路“四大绿美”工程。希望让每一位生活、工作、旅游在高新区的人都能欣赏到怡人的绿色景观、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喝上洁净的水,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今后五年,高新区将以建设“美丽中国”为使命,以“生态自贡”建设为契机,以“绿色崛起”为目标,加快推进生态园区建设。该区将以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绿色科技创新体系,推行绿色招商,培育绿色新兴战略产业,积极发展高效的生态经济。以建设生态城市、生态社区、生态文化“美丽家园”,构建和谐的社会生态。以“绿色”命题,以“绿色”为使命,决心为我市打造出一方安居乐业的城市发展样板。
镜头二:搬富了居民钱袋搬亮了居民生活
近年来,作为自贡城市发展的“先行者”——高新区,肩负着推动城市“两化互动”的历史使命。当改革创新不再是口号,发展的确是硬道理时,破土建设和搬迁安置在这里已不再是矛盾话题,他们以同步进程解决了失地农民的身份问题,解决了阻遏城市发展的更新问题,这一搬,搬富了居民,搬美了家园,搬亮了生活。
29日晚,细雨绵绵。但板仓五期安置房小区的广场上依然十分热闹,众多居民在极具节奏感的音乐伴奏下欢快地跳着坝坝舞。居民们说坝坝舞跳出的正是他们当下和未来的美好生活。
“晏二姐,你们的《小苹果》舞曲练会没有哦?”新严社区主任毛怀平招呼着远处赶来的居民晏二姐。“刚刚练会了,这舞曲是新潮流,我们喜欢的很。”晏二姐说,自从去年8月搬进安置小区,算是真正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再也不用辛苦的种地了,领着养老金每天看看电视,跳跳舞,身体好、心情更好。
原村党支部书记宋子云今年65岁了,按政策,在小区里分到了两套90多平方米的房子,自己住一套、儿子住一套。目前,儿子、儿媳在城里打工,他和老伴儿每天在家锻炼身体,做做家务,接送孙女上幼儿园,和邻居拉拉家常,这样的日子他从前想都不敢想。
过去在广东打工的居民毛家伟分到了底楼一间112平方米的安置房,如今是小区里有名的杂货店老板。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他和妻子有了更大的梦想,就是夫妻联手未来开个上档次的餐饮店,将一手好厨艺献给更多人。
“过去我们村的大部分村民需要走3公里机耕道才能出门进城,生产生活十分不便,现在好了,大家住上了标准化的小区新房,农民都成为了市民,办理了养老保险,生活无忧了。”毛怀平如实告诉记者。
高新区在高速发展的道路上高度重视安置房问题。截至2014年高新区共选址38个安置房点位,建设计划共23061套,229.3万平方米。其中2007年以前已建成1509套,9.9万平方米;2007年以后建设计划15540套,148.6万平方米; 2013至2017年安置房储备项目计划6012套,70.9万平方米。
另外,高新区还以打造教育高地提升软势力,建设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社会救助能力,医疗卫生保障,落实劳动保障政策等方面,全面打造农民户籍转变后的良好生存环境,让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日子越过越幸福,放飞出一个个美丽的梦想。

新闻热线:0830-2643962 投稿邮箱:2818320496@qq.com 责任编辑:admin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新闻
川南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830-2643962 邮箱:2818320496@qq.com
川南
一起回家
友情链接:

川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1896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