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内江市GDP首次突破千亿大关,成功跻身全省“千亿俱乐部”。其中,民营经济十分活跃,达643.03亿元,占GDP比重达60.1%。
占据了全市经济“半壁江山”的民营经济,在内江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中挑起“大梁”。
政策加码、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在民营经济强势崛起的背后,是我市巧做“加减乘除”法,释放发展“红利”,激发了民企发展活力。
加法:
政策加码,加大扶持力度
有人说:民营经济是一棵小苗,发展壮大离不开“雨露阳光”。从我市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轨迹不难看出,促其经济规模迅速扩张、质量迅速提升、快速发展的背后,正是政策的引导与扶持。
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小企业腾飞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工业主导”战略暨推进产业园区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内江市加快现代金融业发展八条意见》等一系列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有政策加码,更要落实到位。我市大力培育民营中小企业,支持“专、精、特、新、配”中小企业,推动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科技型民营企业发展。以科技型企业为重点,筛选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行业领先地位、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市场前景好的重点骨干民营企业作为我市向省上推荐的“小巨人·成长型”企业和我市“优势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并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调服务上予以重点倾斜。
日前,我市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关于进一步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十五条”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支持中小微实体经济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
随着这两个文件的出台,更多政策的“雨露阳光”将洒向甜城大地,滋润着民营企业茁壮成长。
减法:
改革减负,搭建发展平台
降低创业门槛,减轻企业负担,我市积极为民营企业发展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内江万达项目在去年6月正式签约,两个月后就实现开工建设,4个月后首批商铺开始认筹。内江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公司在内江注册成立时,原本预计要1周才能办完的手续,两小时就全部办好了。
为打破横亘在创业道路上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各种“门”,内江深化实施简政放权,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市级部门行政审批项目从372项减到85项,成为全省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城市之一。
在投资领域,我市采取多种方式扩大民间投资领域,推出了针对社会资本规模最大、领域最广项目名单,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投资以合资、独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建设及营运。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民企发展搭建平台。
——启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平台建设。全面启动了重点工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工作。内江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隆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两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立,为企业提供一个更好的科技创新平台。
——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平台建设。指导企业加快技术中心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截至2013年,全市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1个,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3个。
——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进内江市工业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天虎云商”平台建设,签订协议企业达到151户,目前正在进行企业网站建设。
——加快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投资455万元建设中小企业“窗口”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已入驻法律服务所、金融机构、担保机构等20余家服务机构,面向全市中小企业开展融资担保、法律服务、技术支持、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管理咨询等服务业务。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各项服务活动112次,服务各类中小微企业1449户,参加人员2300人次。
乘法:
创新驱动,效益成倍增长
效率源科技、汇宇制药、威远白塔集团、威玻集团、黄老五土特产公司、隆昌碧檀陶瓷公司、隆桥化工集团……
无论是高新技术企业,还是传统工业企业,又或者是农业产业化企业,都留下了市委书记彭宇行,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松柏等市领导对企业关爱的脚印。每到一处,市领导都勉励企业要用创新的思维、科技的手段,推动产业转型、产品升级。
这,就是在质量和效益上做“乘法”。
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我市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引导民营企业依托高校和研发机构,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今年9月,2014年川南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暨科技金融对接会议在内江成功举行,为民营企业促进科技转化搭建了一个良好平台。
在川南高新技术成果暨科技金融展览现场,知名高校科技成果推介吸引了很多企业负责人仔细聆听,四川新明塑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内江的一家老民营企业,该公司在高强度抗静电阻燃PVC/CPE管材管件研发上,需要解决一些关键技术问题。通过成果推介会,该公司与四川大学进行了对接,成功签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有了政府层面的组织和引导,企业在家门口就把问题解决了,既节省时间,又降低了成本。
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微企业应用高新技术能力,我市相关部门联合中国绵阳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及相关企业举行了科技成果发布洽谈会,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效载体,推动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步伐,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经营者的科技创新意识,提高我市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运用转化能力。
在加快推进民营企业产学研合作上,我市围绕“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思路,整合集成各类创新资源,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建立完善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推进民营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投入、研发和成果应用转化的主体。
成果值得一提:先后促成了川威集团、白塔集团、汇源集团等30家民营企业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钢铁研究总院、四川大学等42家科研院所、高校签订了42个总投资达62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合作项目,实现年产值220亿元。
比如,德福隆公司成立了首个涉农企业博士工作站,现已首批进驻博士、博士后5名;白塔新联兴陶瓷集团被列为四川省第二批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设站单位,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创建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新型建材企业。
除法:
铲除障碍,培育发展土壤
全面繁荣民营经济,就要培育民营经济发展的“土壤”。
在优化政务环境的同时,我市多渠道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组织举办政银企对接会,帮助企业争取上级各类扶持资金,发挥企业过桥续贷资金作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截至8月,辖内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1.81亿元,增量较上年同期多增5.2亿元。各类担保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600笔,担保业务发生总额21.85亿元。我市中小企业信用促进会向四川省开发银行推荐112户中小企业贷款4.064亿元;为71户企业协调短期调剂资金借款328笔,贷款金额达8.37亿元。
今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内江市加快现代金融业发展八条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规定了今后一段时间我市大力推进直接融资,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逐步形成“推进一批、培育一批、关注一批”梯次渐进的企业培育模式。推动企业通过场外市场、私募债券市场直接融资。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直接债务融资,探索筹建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发展基金,着力推动民营企业、产业园区企业利用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公司债券等融资工具实现融资。
积极开展市场拓展活动,帮助民营企业“走出去”。组织中小民营企业参加西博会、中博会、渝洽会、APEC技展会等对接活动,共有160余家企业参会参展。通过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宣传和沟通,提高了内江企业的知名度,扩大了我市中小民营企业的产品市场份额,增强了“内江制造”的影响力。在今年的第八届APEC技展会上签订各类协议合同14项,成功签订投资额7113万元。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上,共签订各类战略合作及意向销售协议10项,协议金额7330万元。
科技支撑,转型添力,民营经济效益和质量得到双提升。
眼下,伴随着我市“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改革开放“三大发展战略”的实施,在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下,我市民营企业将面临崭新的发展机遇期。
点点繁星缀满天。在新的历史平台上,内江民营经济将再次蓄势腾飞,扬帆远航。(记者 刘小玲)
1、 | 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3、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830-2643962 邮箱:281832049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