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定位
西部特大型中心城市转型发展引领区定位
成都将在西部率先解决好平稳增长和加快转型的关系,引领西部地区城市转型发展。
全国城乡统筹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区定位
成都将力争在政策法规制定、政府目标考核、干部政绩考核以及生态补偿机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探索、先行先试。
长江流域经济带水生态文明典范区定位
成都将传承都江堰蜀水文明精髓,着重从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治理、水生态建设、水文化塑造等方面构建现代新型人、水和谐关系。
“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成都将基本形成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空间开发格局,初步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生态文化体系”,昨日,在成都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发改委副主任刘兴军介绍,7月下旬,成都市正式获批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6部委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这标志着成都正式启动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他介绍,示范区的定位是西部特大型中心城市转型发展引领区、全国城乡统筹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区、长江流域经济带水生态文明典范区。根据发展目标,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成都将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水平明显提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生态文化体系基本形成、体制机制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可推广的路径和做法。
在示范区的建设方面,成都提出八大主要任务。其中,在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方面,成都将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市域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红线,将全市划分为4大总体功能分区。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城镇化形态格局。
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方面,成都将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将落后产能淘汰向更深层次推进。
在推动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方面,成都大力推进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促进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重点推进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在增强环境承载能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成都将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大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格局,加大污染综合防治力度。制定《成都市生态保护条例》,编制《成都市生态保护总体规划》,落实刚性保护生态资源的各项措施。
在全面加强节能降耗,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成都将出台《成都市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继续加快构建公共交通网络,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实施政府绿色采购,逐步建立符合生态文明的绿色产品市场体系”。
在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塑造水生态文明典范方面,成都将促进生态文化与城市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建成具有成都地方特色的区域生态文化体系。
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方面,成都将建立和完善科学决策机制、行政管理体制、评价反馈机制,创新目标体系、考核办法、激励约束机制,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文明建设市场化机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加大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力度,促进城乡生态形态转型升级。
在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构建全面支撑体系方面,成都将加强生态信息化系统建设,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准制定、统计监测和执法建设,“加强防灾减灾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建立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警体系。同时,结合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基础和经验,大力推进“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农村新型综合体建设,加大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力度,促进城乡生态形态转型升级。
刘兴军表示,成都还将着力围绕国家对成都明确提出的“探索推行排污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节能量交易制度;探索跨区域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联动机制”两项重点制度创新,努力探索,力争取得重大突破,为成都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积累有益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部门访谈
市水务局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到2017年降低到10.2吨
成都将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重点推进农业节水,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到2017年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将达到0.51;工业节水方面,到2017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10.2吨水,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提高到91.4%。
同时,成都将继续推进双流县、青白江区等全省首批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工作,促成2个以上其他区(市)县加入省级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带动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步伐。
市农委
到2017年打造50个以上旅游特色村
成都将明确农业功能分区,将平坝精华灌区确定为“米袋子”、“菜篮子”农产品生产保供区,采取等质“占一还一”的方式进行重点保护。并推动农业实现“八化”转型,到2017年,实现农业高端产业倍增、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实现农村全面小康。
在强化农业发展设施配套的同时,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2017年,初步建成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经济区,打造50个以上旅游特色村、20个以上乡村旅游度假示范区,乡村旅游收入比重达到13%。
市国土局
到2017年,城镇新增人均建设用地不大于100平方米
成都将继续提升产业用地效率,到2017年,工业用地容积率达到1.5以上,工业用地亩均投资门槛提高至350万元以上。同时加强城镇集约高效用地管理,做好城镇建设存量挖潜工作,制定中长期挖潜盘活计划,将土地利用率不高的企业用地、居民点用地、搬迁用地、废弃地、空闲地作为挖潜盘活的重点,到2017年,城镇新增人均建设用地不大于100平方米。
市林园局
新建新天府中心公园等17个城市公园
在保护和建设森林生态系统方面,成都将继续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继续推进公益林建设,对171.7万亩国有林实施森林管护,完善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全市重点公益林全部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
在提升城乡绿化水平方面,增加公园绿地总量,新建新天府中心公园、东部副中心绿轴公园、熊猫生态公园、十陵青龙湖湿地公园、锦江区三圣洪河片区樱花街公园、成都高新区大源湿地公园等17个城市公园,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标准,优化公园布局,提升改造现有公园和滨河绿地,在旧城改造中因地制宜增加“邮票绿地”和“袖珍广场”。
市环保局
到2017年,PM2.5浓度较2013年下降20%
成都将实施《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4-2017年)》、《成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试行)》,积极推动出台《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成都市机动车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成都市饮食油烟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立全市大气污染源清单和环境空气质量模型。到2017年,重污染天数大幅度减少,中心城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较2012年下降25%,细颗粒物(PM2.5)浓度较2013年下降20%。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