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四川频道记者 初 旭 文/图
2012年5月1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了《国务院中央军委建空军泸州机场的批复》(国函〔2012〕40号),正式批准泸州机场迁建工程项目立项。这标志着泸州蓝田机场这座与中国近代历史息息相关的机场将重新选址建设,迎来另一番沧桑巨变。目前,泸州蓝田机场已经迁址泸县云龙镇,记者从泸州市发展改革委获悉,泸州云龙机场总体规划已通过成空审查,民航部分已送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审批,机场飞行区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已完成编制;还建道路控制性工程已动工,基本完成路基工程;民航航站楼方案设计招标工作已启动。
当年蓝田机场选址有讲究
泸州人看飞机编队飞行表演已是家常便饭,作为抗战时期著名的“驼峰航线”中继机场,军民共用的蓝田机场,混凝土机场跑道成为中国第一,它给泸州人大大地开阔了眼界,也成为泸州人骄傲的话题。距离泸州市区7公里,已达4C级标准,可起降波音737以上客机,并已开通至北京、广州、昆明、贵阳等大中城市航线的泸州蓝田机场,2005年经过第三次改造,早已旧貌换新颜。我们绕机场一周,崭新的机场、新盖的跑道,目睹那起落的各地客机,进进出出的旅客,还有机场口那一排排接送旅客的绿色的士,我们不由得想起厚重与沧桑这两个词汇来,通过走访,又让我们解开了那些尘封多年的记忆。
泸州蓝田机场
胡仲扬、黄献真夫妇
偏远的泸州蓝田机场,曾经让许多人流连忘返。美籍华人(旅居美国)的胡仲扬、黄献真夫妇便是其中之一。
胡仲扬、黄献真夫妇说起上世纪40年代,泸州(当时的泸县)泸州蓝田机场的建设仍很激动,老人告诉说:我岳父(太太黄献真的父亲)叫黄汝光,广州市区人,已经百岁高龄,系留美加州理工学院(CIT)土木工程毕业,曾在桂林,柳州建筑飞机场,是抗日战争时期泸州蓝田坝机场的工程师,抗战结束后,老人移居美国加州。老父亲的手中有泸州蓝田机场竣工时的照片,年老后,还留下了许多回忆录,也经常给儿孙们讲到建设泸州蓝田坝机场的初衷和感人场面。
作者初旭(右一)与 胡仲扬、黄献真夫妇
从这对老人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了当时泸州蓝田坝飞机场的战略地位及必要性。 他告诉说当年机场选址有考究。“上世纪40年代中期年,太平洋的战事渐趋激烈,美国空军需要更多的空军基地在中国给他们使用,同时中国对外交通线,全部海岸,已经被日军占领,后方的滇缅公路,亦因缅甸失陷而断绝,美军只有一条空军线,由印度用B-24运输机和B-48战斗机飞渡喜马拉雅山的高峰到达昆明和重庆,这些巨型飞机需要更长更大的跑道,同时经验告诉我们,以前所建的飞机场,用石碎沙土做成的跑道,不够坚硬,烟尘太多,容易损坏,修养不易,而且飞机引挚的吸气力大,曾发现许多机内的机件,有大片石头被吸入,有些更发现有飞鸟被吸入机件之内,因此他们想到建筑三合土跑道,即士敏混凝土的跑道,并选定四川省泸县为这巨型机场的地点。泸县蓝田坝的地势高,又在长江的上游,远胜于重庆,若机场建在重庆,两边高山底下的长江河岸边,飞机升降甚为危险,不如泸县蓝田坝更为理想。”就这样,抗战飞机场建在了泸州(泸县)城郊。
施工队伍六十天完成任务
通过胡仲扬、黄献真夫妇,我们找到了其父亲黄汝光回忆……
在抗战的关键时刻,泸县及附近各县的行政督察专员领导附近各县,选派民工参加建筑工程,当时各乡各村,每村派出30-50村民,自备粮食前来,同心协力,建筑这抗战时期全国最大,又是唯一的,最长的三合土跑道机场。各地民工奋勇参加的近万人,来到泸县蓝田坝“安营”开工。施工队伍奉命于六十天内完成此项工程。首先将蓝田坝上所有的龙眼树砍掉,分队修平地基,一面组织混合三合土队,先行教他们如何把沙石混好,再加上士敏土,加水成为三合土,铺在地上为跑道,同时又将数千民工列队,排成长龙般一行一行的到长江岸边,在水底下拾取卵石,放在背筐上,到跑道上放下,又一行行的回到江边取石,当时以数千民工来往上下,队伍齐整,浩浩荡荡,阵容壮大,真是历史上不可多见的壮举,至于需用的士敏土,是由四川重庆市敏土厂运来的,这场面十分动人,是许多人一生难忘的经验。
当年合江人民修建滇缅公路纪念碑
还有一项工作,是出于当时需要,而物力材料缺乏,不得不想出来的补救方式。那就是:如何使用民工拉动压土器,将跑道地基压实。民工不但挖平地土,打好基础,还得用一个十吨重的压土机去把地基压实。但我们哪里有那么重大的压土机呢?于是想办法,在制造生铁的火炉里,先制造一片一片圆形的生铁块,每块重一顿半左右,然后将六块合成一个大圆形的滚动压土器,用绳子拉动,因铁滚又大又重,要用150人一队,分六队,每队以一个领队在前吹哨子,并用手势一左一右指示,使步伐齐整,一步一步的拉动铁滚。当时美军看见,几乎不敢相信他们的眼睛,大叹这土制的机器真了不起,中国人肯吃苦精神的伟大,可以用人力拉动十吨重的铁滚,就地取材完成工程,可惜当年没有相机把这幅动人的场面记录下来。”
首次试航数千人列队欢迎
经过六十天,中国第一个混凝土机场跑道,按时完成。时为1945年五月,施工方通知美国航空军输队,于1945年六月一日,由印度列队战输军用品,飞过喜马拉雅山,到达泸州下降,那天施工方搭载了一个竹棚讲台,由民工拿著千百面旗帜,数千人列队欢迎。一共有六架B-24型飞机飞达机场上空,一架一架的降落在跑道上,民工和大众摇旗呐喊,高兴欢呼,美军下机后,各主脑人员上讲台祝贺机场成功,欢迎战友,场面非常热闹兴奋,政府已准备好了真金做的金牌(约一个一元钱币大小),送给工程处梁绰馀和黄汝光,及四川泸州行政督察蔡专员,各县长官,民工们也接受不同的奖状。”
当年泸州蓝田机场竣工典礼
胡仲扬、黄献真夫妇的父亲在谈到泸州蓝田机场竣工时的场景,至今还激动不已,老人回忆说,“欢迎仪式结束后,各飞来的飞机师们邀请我们乘机往上空一游。当时各人面面相视,除了那位行政督察和我以外,无人敢冒这个险。我又四周寻找我们工程处一班年轻的工程师,原来他们已经跑开了,唯恐要上飞机游览,于是那位督察和我拉其他三两个人,登机飞行,大家都感到极度兴奋自豪,能在此艰巨抗战时期中,完成这条国家的生命线。在我兴高采烈中,我把刚刚接受那政府赠送的金牌,送给飞机师,我因太兴奋,连他姓名都没有问,总而言之,大家都乐不可支,好像喝醉了酒一般,那个忘形的场面,非身处其境,无法体会也找不到合适的字眼去描述。飞机场启用后,十分繁忙,天天不断有巨型运输机要上上下下,给战时我国的大后方,带来实际的援助,精神的鼓舞,民工们也感觉到他们献上了极大的贡献,高高兴兴的凯旋归家。”
抗战时期日机轰炸泸州合江县城
胡仲扬、黄献真夫妇的老父亲听说他们要到泸州考察社区康复项目。提前几个星期就开始提起此事,嘱托他们到了泸州,一定要替他好好看看他曾经设计并建造的蓝田机场。老人还特别将他所写的回忆录中有关蓝田机场的章节和留下的机场竣工照片给他们装上,要他们一定要转交给泸州机场的同志。这对老夫妇看到父亲昔日亲手设计建设的泸州蓝田机场如此发展壮大,特别地高兴,二人在泸州民航局局长、党委书记漆会强的陪同下,参观了泸州机场,一边了解情况,一边拍照,希望泸州蓝田机场的明天更好。
当年飞虎队员忆机场生活
“驼峰航线”是从印度阿萨姆邦的汀江和孟加拉邦的加尔各答起飞。经过中、缅、印边界,抵达 中国的昆明、叙府、泸州等地, “驼峰”是中国云南与印度之间一系列山脉的通称。由于飞机是在群山之峰与陡谷之间飞行,山峦起伏连绵,一座座山峰犹如一群群骆驼的肉峰,故昵称“驼峰航线”。
泸州民航局局长漆会强与飞虎队队员罗伯特,e .克里斯托夫合影
抗日战争爆发后,支撑中国大后方的重要战略物资均通过滇、缅公路,由缅甸的密支拉运到云南的昆明,在经过川、滇公路运送到四川、重庆等地。后来日本发动密支拉战略,为截断中国的战略运输线,攻占了滇缅公路,中美双方迫不得已才开辟人们所说的“驼峰航线”。各国的援华物资源源不断运到印度的汀江和撒地拉集结,然后由美国的航空志愿者和中国航空公司空运到云南昆明。当时,日本的零式战斗机异常凶猛,为了躲避日机的攻击,运送援华物资的飞机都要沿着喜马拉雅山向北绕飞。这里的山峰大都在5——6千米左右,当时的螺旋桨飞机的飞行高度也只有那么高,飞机只好在山峰间穿行。或上或下,形如驼峰。这一带气候恶劣,飞机性能较差,更没有地面导航系统,飞机摔毁成为常事,后面的飞机便从前面飞机的残骸中找到航线,据不完全统计,整个驼峰航线有1700多架飞机摔毁,可以说,“驼峰航线”是历史上最悲壮和惨烈的航线。
罗伯特,e .克里斯托夫接受记者采访
当年抗日战争中的美国飞虎队队员罗伯特,e .克里斯托夫就是“驼峰航线”的亲历者之一。这位美国老人曾来泸州接受过记者的采访,“我们就是从泸州机场频繁往返于中国和印度之间,架起抗日援华物资的驼峰航线,飞行2000多个小时,度过一年半的难忘时光。
现在的机场后面就是当年的机窝,是飞机的掩体。从1943年到1944年,罗伯特,e .克里斯托夫作为飞虎队的一名飞行员,也在泸州机场度过了难忘的岁月。50余名曾在泸州机场战斗过的美国飞虎队员,目前剩下的已经不多。泸州蓝田机场是当年驼峰航线的中转站,是专供当时援华物资的飞机加油、维修和飞虎队员们休息之地。机场之所以选址长江边,是便于将大量援华物资运到泸州后,通过长江黄金水道,用木船把援华物质运送到长江沿线,以保证后方的供给。有时,飞虎队队员也驾机把救援物质运送到重庆上空,空投给城里的灾民。
当年日机轰炸泸州城投下的炸弹
罗伯特,e .克里斯托夫60多年前在泸州还认识了一位“大眼睛”姑娘,不过那时不像现在,部队纪律很严,飞行员很难有机会与当地姑娘交往。飞虎队员的慰问联谊晚会,一般都只能与使馆女职员跳跳舞。“说实话,现在自己还真想带个泸州姑娘回去。”站在当年的老跑道线上,老人想起60多年前的韶光岁月,他弯腰在地上捧起一撮泥土,小心翼翼地包了起来,说要带回去,作一个永恒的纪念。
蓝田机场上洒有我的汗水
上世纪40年代修筑泸州蓝田坝飞机场,许许多多的泸州人都为此洒下汗水,甚至献出了生命。现年84岁高龄的喻炳章(原江阳区南城乡退休干部)就是当年的建设大军之一。
泸州蓝田机场的见证人喻炳章老人
老人回忆说:我的老家在纳溪区大旺乡(辖属现在的白节镇)一个叫小屋基的地方。家里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父母年老,全家人就靠大哥四处帮人找钱粮来维持一家生计。17岁那年,也就是1945年,听当地的甲长、保长说,泸州蓝田坝要修飞机场,需要十万民工来修整,由近十个县的村民来承担,民工轮流转,每天要保证工地上有3万人干活。家里父母年老,哥哥找钱供家,弟弟又小,只有我最适合,也就担当起了全家修机场的任务。
我们甲(相当现在的生产小组)一共去了6个人,数我年纪最小。那天,我们早早地从家吃过午饭,就带上蓑衣、斗笠、睡被和厝箕、扁担等上路了。走了一整天,走到黄昏时分才到泸州蓝天坝。到了蓝田坝机场工地上,已到了开饭时间,大家匆匆忙忙吃过饭,便开始打铺睡觉。第二天早早地被叫起床,开始了20天的机场修建。
当时工地的民工,大都是来自各地的穷人,上身穿的是烂衣服,补了一层又一层,下身穿的是裤子,说是裤子,实际上和现在的短裤差不多。工地上吃的是“垒子”米,这种米很粗糙,还伴有糠壳、稗子,甚至小石子,吃起来刮喉咙,每顿只有两个菜,都是搅和在一起的,在菜里连油星星也看不到。住的地方是在工地上用木条、谷草搭建起来的“人”字型窝棚,里面用木棒绑起来就是民工的睡床。垫的是谷草,盖的是自己带来的烂睡被。由于人多,洗脸洗脚也很麻烦,更不要说洗澡了。在工地上的20天,我没有洗过一次澡,晚上睡觉,全身发痒,非常难受。窝棚周围挖上一些茅坑,便是民工的厕所,茅坑满后,窝棚周围到处是野屎,有风吹过,奇臭难闻。
每天早晨6点起床,半个小时的开饭时间,便开始上工,干到中午11点吃午饭,下午两点又开始上班,一直干到晚上十点才收工吃晚饭。在工地上干活,专门有人拿着竹片,看见谁窝工,偷懒就要被打,有逃跑的就由当地的甲长弄回来继续下苦力。也有人在工地上记工,像挑泥巴的,每挑一挑,就有人在你的脚腿上印一个章印,表示你一天所干的活,没有完成任务的,就由人监督你完工。在泸州蓝田机场干的20天工地,让我刻骨铭心,干完那天,把带来的东西全部扔掉就一个劲往家赶,不远的路程足足走了两天,回到家洗了个澡,倒头就睡,这一睡就病倒多时,吃了不少药身体才恢复过来。
泸州蓝田机场曾创下多个第一
据史料记载,民国20年(1931年),泸州就开始修建机场,因机场过小,不适合应用。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抵达贵州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准备从贵州进入四川,在泸州、江安一线,强渡长江,向北与红四方面军汇合。蒋介石发现红军这一意图后,调集川军在泸州一线布防,国民党21军也奉命在泸州组成了临时飞机队,于当年2月2日率飞机两架飞泸,地面服务人员及炸弹汽油跟即乘车到达。红军部队于是折回贵州境内,于是发生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同时,中航公司于民国24年(1935年)拟开辟重庆-成都-泸县的新航线,但由于无可用机场而作罢。
当年泸州蓝田机场上的老式飞机
1944年抗日战争渐近尾声,为了组织战略大反攻,需要大量的战略物资,而当时重庆的两个机场又不够,经中美两国政府协商,由美国提供经费和技术帮助中国修建蓝田坝机场,国民政府于 民国33年(1944年)曾多次发出命令,要求各有关单位作好准备,但迟至民国34年(1945年)2月,各单位才进行具体筹备工作修建泸县蓝田坝机场。修建工程于民国34年(1945年)3月16日正式开工,5月底竣工,6月1试配,整个工程仅用三个半月左右时间,进展甚为迅速,这在泸州及全国机场建设中都是少见的,工程量之大,也为泸州历来罕见,共完成土方90余万立方米,铺砌石方13.7万立方米,南北平行推机道的面宽为13米,北平行推机道长400米,南平行推机道长1800米,还有直通长江的排水沟长400米、深6米,还建有停机圈、机堡10个,装卸停机坪宽度计划为104米,后改为47米。工程征地、表苗、房屋搬迁费计5100万元。机场建成后占地2000余亩,跑道1条长1860米,宽60米,混凝土道面,为当时战略后方最好的机场之一,创造了我国第一个混凝土跑道机场。
当年建设机场死伤近万人
在施工过程中,美国工程师擅自更改计划,在铺筑道 面底层时,弃大卵石而不用,只用河沙与小石,又不灌浆,造成石少沙多,不结不实,步行尚觉绵软,严重影响机场工程质量,后来飞机降落时,跑道曾出现裂缝。机场修建共征地1300亩。原只计划调泸县、富顺、降昌三县民工46000名,后增加江津、合江、荣昌、叙永民工40000名,共86000名,实际动用民工75200名。
工程修建中,管理处官员虚报虚记贪污经费,民工食不得饱,疾病流行,死伤近万人,状况甚惨。该年6月1日,机场修建工程竣工的当天,在新建机场上召开竣工大会,在大会之前,接昆明机场电称派四架飞机来泸履新,当时数万人集会恐避让不及而发生意外,回电阻止请其改期。正当大会进行中,四架飞机飞临上空,2.93744(47)号机首先降落,随机来泸者有美籍考察人员多人及新闻记者。其余三架飞机在空中盘旋后飞去。这是蓝田坝机场建成后降落的第一架飞机。机场建成后,中国航空公司试航过印度汀江至泸州的航线,并由国民党空军使用至解放。
蓝田机场曾用马灯导航
据泸州民航局局长漆会强介绍,解放后,原泸县蓝田坝机场改称泸州蓝田坝机场,1950年5月,民航重庆站在泸州蓝田坝机场设导航台,1959年初,四川省交通厅与民航成都管理局在成都组建民航四川省局,新组建的民航四川省局在泸州设主导航台,同年10月,将导航台改为泸州航站,属民航四川省局领导。11月15日,民航成都管理局使用运五型飞机开辟成都-泸州航线,为不定期飞行。1963年4月1日起该航线停航。其后,1966年起机场交空军作为空军某航校(飞行学院)的训练基地使用,供初级教练机起降。
毛主席接见3211钻井队灭火英雄
1966年6月,泸州合江发生天然气燃烧,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机场配合有关部门实施了著名的32111钻井队灭火英雄伤员的空运抢救工作,当时由于导航系统不健全,当地村民点燃马灯放在跑道上作导航之用。
泸州3211钻井队灭火英雄在天安门前留影
1986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四川省航空公司,泸州成立了恢复民航领导组和指挥部统筹此项工作。地方政府多方筹集资金800多万元,军方出资和出设备、人员的形式支持机场改建,折合金额1200万元,整个机场改建共耗资1000余万。1989年底机场改建工程竣工。1990年3月23日,川航派飞机对机场进行试航,1990年4月1日,泸州机场几万人云集,举行盛大的恢复民航暨成都-泸州通航典礼,川航运七型飞机飞抵泸州,并邀请泸州社会各界人士登机在空中俯看泸州,社会反响强烈。
其后,泸州机场相继开通了重庆、贵阳、昆明的直达航线和经停贵阳-北海的航线,业务量增长较快。1995年9月,成——渝高速公路通车后,泸州至成都、重庆短途运输优势丧失,相继停航,机场业务量开始下滑。
泸州机场可以直飞多个城市
为进一步发展泸州的民航事业,促进地方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地方政府于1994年开始进行机场扩建的前期准备,1996年初,总参和国家计委同意泸州机场扩建工程动工。同年4月1日,机场扩建工程正式动工。整个扩建工程分为一期工程(飞行区工程)和二期工程(航站区工程)进行。2001年4月1日机场投入使用。高峰每小时能满足800人候机需要。与此配套的机场4.96KM快速通道建设于2002年底竣工,2003年1月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机场扩建工程总投资1.8亿元,机场标准为4C级机场,能满足云、贵、川、渝四省市结合部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具有较大潜力和较好发展前景。
泸州市民航局局长漆会强
泸州蓝田飞行签派代理从1990年4月1日泸州蓝田机场开航以来,先后代理了四川航空公司、贵州航空公司、云南航空公司、西南航空公司、南方(集团)航空公司的签派业务。代理签派的机型有运七、运十二、波音737-300型,600型,A319、新舟60、E145、CRJ-2000等机型。2006年起,机场恢复开通了北京、贵阳航线,航班增加到每周28~30班,2006年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10.6万人次,2007年实现了机场保障飞行2684架次,旅客吞吐量达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2%,旅运行航线4条的历史新高。
力争在未来的2-3年内加快开通作为高端游客主要输入客源的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的航线。近期力争开通深圳旅游航线,2-3年内开通上海旅游航线,并将北京、广州、上海、深圳航线航班密度提高,抓住旅游旺季增加航班,促进高端旅客通过空中输入。
据介绍,泸州新机场(云龙机场)于2013年10月动工。根据规划,该机场设置标准为4D级别,建成后旅客年吞吐量将达到80万人次以上。该机场预计2016年建成投用。“机场的迁建扩容,将进一步打开泸州的空中大门,对城区及周边区域非常重要。”泸州市民航局局长漆会强如实说。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