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科技产业发展要切实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务必将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三大发展战略’、公众需求和市场导向结合起来,切实推动环保科技产业潜在市场向现实市场转化。”四川省副省长陈文华近日在四川首届环保科技产业工作会议上强调。
四川省将从哪些方面落实会议内容,推动产业转化?记者对此进行了报道。
从区域环境质量入手,探索建立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的的区域环境质量管理评价模式
“目前,四川省还处在回答环境问题‘怎么样’的阶段,要回答‘为什么’、‘怎么办’还需凭借环保科技产业的不断发展。”四川省环保厅厅长姜晓亭指出,四川环保科技产业已进入最好的发展机遇期,全省要重点抓好“1314”工程,大力推进环保科技产业发展。
据了解,“1314”工程即以科技创新为统领,突出环境科技、环境标准、环保产业3个重点,推动以环境质量管理为目标导向的转型,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综合环境服务、区域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风险控制与人体健康4方面工作。
2012年,四川省首先从区域环境质量评价领域落实“1314”工程。四川省环保厅组织开展了《区域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组在分析研究区域环境特点及公众对环境质量需求基础上,结合环保部门具备的环境监测技术能力,确定了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和土壤质量作为区域环境质量评价一级指标,下设二级和三级指标,并选择在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巴中和马尔康等6个区域进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测试。
测试显示,评价分值与实际感观基本吻合,较为直观地体现了各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揭示了测试地区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在总结测试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四川省将进一步深化分析研究,优化指标设置,改进分值计算。
在“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四川省环保厅将选择部分省级生态县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开展区域环境质量评价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的的区域环境质量管理评价模式。
通过几年试点,待监测项目和监测点位逐步完善后,再全省铺开。对参与试点的地区,在确保环境质量不下降的情况下,省环保厅将给予一定激励。
重点实验室加快科研成果产出和运用,推进成果产业化,雾霾防控和水环境承载力等重大环境问题研究是重点
科技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此,四川省抓住重点,从公众最关注的问题开始,建设重点实验室和科研中心,为环保科技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首先,重点支持环保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建设。目前,四川省成立了噪声与振动重点实验室、农村环保工程技术中心、土壤环保重点实验室、大气污染治理催化剂工程技术中心等4家省级环保重点实验室和环保工作技术中心。
到2020年,四川省还要创建3个国家级环保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30个省级环保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形成以省级环保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为依托的全省环保科研体系。
技术中心拟采取开放式模式,科研成果产出和运用得到重视,争取避免科研成果“睡大觉”。四川省也将依托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开展重大环境问题研究,推进成果产业化,实施新技术试点示范工程。
其次,抓好灰霾防控科研攻关。在完成“四川盆地城市群灰霾污染防控研究”专项的基础上,结合大气复合污染的地区特点,四川将灰霾防控研究专项向全省重点地区拓展。重点推动川南城市群、攀西地区、川东北城市群3个片区的灰霾防控研究,建立源清单数据库,做好源解析工作,提出防控对策,逐步形成全省灰霾污染防控预警预报平台。
再次,开展水环境承载力科研攻关。实施重点流域水环境容量研究,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摸清全省水环境容量;开展经济发达地区水环境承载力研究,重点开展成都经济区、攀西经济区水环境承载力研究,科学指导产业发展与布局;开展生态环境价值评估研究,为开展环境产权、排污权交易奠定基础。
同时,针对全省实际,倡导建立技术联盟,先期组建“四川省水环境治理技术联盟”。随后把联盟发展成为由省级环保部门牵头协调的集研发、集成、推广于一体的水环境治理技术平台,为解决水环境问题提供先进技术支持。
集聚发展增强产业优势,确立5个环保产业园区,积极培育八大优势领域,支持有“头雁效应”的骨干企业
四川省环保厅明确,力争到2015年,实现全省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2020年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培育50家环保骨干企业,其中,20家产值超过10亿元,30家产值超5亿,并争取有3家~5家环保企业上市。
这一目标的确定,推动了产业园区的发展。四川省在充分考虑区位优势、突出差异化发展的基础上,将成都金堂、成都锦江、自贡板仓、绵阳游仙和广安武胜等5个环保产业园区作为集聚发展重点。
四川省力争通过5年时间的建设,使成都、自贡、绵阳3个市的环保产业园区的年产值均超过300亿元。其中,力争把成都金堂打造成“西部第一”的环保产业园区,形成“东有宜兴,西有金堂”的格局。同时,鼓励其他市(州)要找出各自优势,找准突破方向,不盲目发展。
依托不同的产业园区,四川省确立了8个优势领域,分别是催化剂、膜材料、声屏障、烟气脱硫成套装置、生活垃圾发电成套装置、环保监测仪器制造、乡镇污水处理成套装置、环境服务业等。并对具有“头雁效应”的骨干企业,加大支持力度,争取通过5年时间,实现重点优势领域年产值均超过50亿元。
建立环境服务业发展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鼓励推行以效果为导向的综合环境服务试点
四川省首届环保科技产业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完善促进环保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营造有利于环保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同时,环保科技产业也逐渐向市场化转变。
目前,四川省已经开始研究建立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机制,推进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环境责任保险和绿色采购等工作。
随着环保科技产业发展,环境服务的配套也逐渐受到关注。四川省环保厅研究制定了推进环境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环境服务业发展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同时,鼓励各地推行以效果为导向的综合环境服务试点,引导环境服务企业做大做强。
此外,四川省还将充分发挥环保“整盘棋”的作用,通过完善各项机制保障环保科技产业发展。
第一,加强环保科技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环保部门要充分认识环保科技产业在环保工作的作用,环境行政决策要建立在充分的科学依据和相应的技术支撑之上,才能保证其科学有效可行。要切实加强对科技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领导班子要定期不定期研究解决科技产业发展中的问题,逐步设立专门科室,配备专职人员。
第二,建立健全环保科技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咨询委”专家智囊团、环保社团组织和社会各界科研力量的作用。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环境技术创新体系,广聚环保领域各类专家,构建环保科研统一战线。
第三,各级环保部门要建立良好的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加大环保科技产业投入,不断加大环境科技和环保产业的投入,协调争取各方面对环保科技产业发展的支持,应进一步明确排污费部分用于环保科学研究、环保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和示范推广项目。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环境网"或“中国环境保护X版”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环境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作者,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