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走一条“新”农业的路
——专访四川英泰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郑英维
□汤骏 文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成都市工艺品协会常务副会长,郑英维在成都从打工、创业,到成为商界能人,企业年产值可达2000多万元,可以想象,这段创业之路的艰辛。作为土生土长的泸县方洞人,2013年,郑英维回到泸县方洞董湾村,在他的故乡,租了4个生产队的土地,由他出资牵头,办起了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比如巨能草种养专业合作社、黑山羊合作社、大雁合作社等等,用郑英维自己的话来说:这是我的第二次创业,我的根就在这儿,想为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办点实事儿。
专业性团队现雏形
采访刚一开始,记者抛出了内心的困惑:在成都创业还算成功,为什么还要回来呢?郑英维回得极其爽快:“在自己的家乡创业,比其它什么地方都好!”或许跟他军人的性格有关,实在,不含糊。采访中,郑英维在回答完你每一个问题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真的就是这样!使你感觉到他的话句句都是掏心窝子。他说,前两年刚开始办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时,确实遇到很多困难,并不是一帆风顺。但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拖欠过乡亲们一分一厘工钱,而乡亲们也非常支持他。对此,郑英维很感激。
“在我们这儿,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搁了不少荒地。”郑英维说,他选择建立巨能草种养专业合作社,除了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还能引导农民来发展猪、羊、禽、鱼等产业,更好地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因为气候等方面的诸多原因,巨能草全都是从福建引进的,然后再进行培育。“当然,巨能草不仅仅只作为家禽类的饲料,它还可以通过它的根茎收割后用作燃料,如果你的机器设备在允许的情况下,用作发电机也没有问题;另外,还可以产出巨能饮料。”郑英维如此说道。
即便巨能草很有发展潜力,但前期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归结原因,郑英维坦言:一是前期时候,团队还没有搭建起来;二是专业技术跟不上;三是管理有不完善的地方。但经过两年多的专业培训,普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已经走上正轨,其中还包括后勤人员;而在搭建的养殖技术核心团队中,则有一位博士、一位教授、四个研究生,全都是掌握了高新种养殖技术的专家,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四川农业大学养殖教授陈正礼,曾留学加拿大,而南非种植博士王海翔,则是整个技术团队的领军人物。如此,一个专业性团队逐渐显现雏形。
市场前景具备潜力
当谈到黑山羊合作社和大雁合作社,郑英维的话匣子又打开了。“我这儿饲养的黑山羊,都是咱们泸州本土的,和饲养的大雁一样,绝对的原生态产品,一颗饲料不会喂,这一点绝不含糊。”郑英雄说。饲养黑山羊的羊圈达到了三千多个平方,由一开始的二百多只,达到现在的五百多只,全是上佳的品种,基本是以出口为主。
从2013年6月份开始饲养的大雁,三个品种——鸿雁、雪雁、灰雁都是从外地引进的。“2013年刚引进了五千多只大雁,结果损失了两千多只,一来是因为喂养技术还不够先进,二来是因为地域环境不太适合。”郑英维介绍,大雁都喂巨能草和玉米,虽然喂养粮食长得比较慢,但必须坚持一点,不能喂养饲料,这与原生态和绿色食品相悖。
事实证明,郑英维的坚持是对的。笔者看见成千只大雁“扑通”跳进水塘,振翅欲飞,场面甚是壮观。这种大雁看上去和普通大雁模样并无二致,但在种植、营养及销售价格上却有天壤之别。如今,郑英维说,大雁的数量已从当初的三百多只扩大为两万多只。特别是灰雁,则是从法国引进的一种野生驯化了的特种天鹅,因营养价值高,天鹅肉被称为“肉中之王”。郑英维说:“现在,成都、重庆、宜宾等地的宾馆,都来我这儿订货。但随着公司今后的发展模式,不能只针对酒店、宾馆,更多地应该考虑到大众,这就需要降低成本,让市民随时都能吃到,只要一个电话,都能把大雁给您送到家!”
其实,人工养殖大群放牧吃嫩草,一般饲养六十天左右体重可达四至五公斤,最重可达八至十公斤。一只人工驯养大雁,年产蛋量15枚—25枚。一只青年种雁可卖600元——800元,雏雁一只可卖100元——150元。“大雁的人工养殖才刚刚起步,沿海城市及全国一些野味市场都是供不应求。”郑英维对市场前景充满信心。
打造专业的产业链
从成立四川英泰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始,郑英维就知道创业之路的艰辛,但这三年来,即便家人并不支持,他也一直在坚持。“资金短缺,产品销路不畅,基本都是亏损,但我仍然坚信这个行业前景很好。”四川农业大学养殖学教授陈正礼、从加拿大回国的种植学博士王海翔对公司如此评价:“品种很好,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目前,英泰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被评为泸州市龙头企业,力争以后成为四川省乃至全国的龙头企业。为了做大做强,公司还融入了志同道合的法定股东,又牵手天瑞华商,将按照股份制经营管理。郑英维坚信,从明年开始,公司将实现盈利。“虽然还将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如何防御病患,技术上的欠缺,资金问题,但任何事情都是从反复失败中成功的。接下来,销售层面和技术层面是最为重要的,管理机构的健全,重点在于销售,专业的兽医管理,技术人才的引进,都得下功夫;而资金方面,就是要做到把一块钱当两块钱利用。”郑英维说,公司+农户的战略方针,是他必须坚持的,乡亲们得到最大利益化,才能留住他们。目前,长期在农场合作社打工的村民,月工资基本都在1500元以上,中午还为打工村民提供免费午餐。为激发村民干事创业的激情,合作社还按种养殖业项目组分类管理,管理责任落实到项目组,年终评选优秀员工给予奖励。“第二次创业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父老乡亲更好地从土地中获得收益,农民出租土地和在专业合作社打工实现双赢。”
谈到英泰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未来,郑英雄说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发展一条专业成熟的养殖产业链,“让泸州区县更多人参与进来,以巨能草为重点,大雁、黑山羊等搞生产包装,逐步扩大化,自己当好牵头人,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帮助,将配套设施搭建得更加完善,带动更多的村民种草搞养殖,让越来越多的父老乡亲走上打工致富、创业致富的康庄大道。”
来源:2015.7《泸州新农村》创刊号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