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粮食生产、储备、市场情况及对策建议

2015-08-13 20:12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寒江雪
摘要】□ 郝晓宏 文 粮食事关国计民生,是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

郝晓宏  文

 


 

    “粮食”事关国计民生,是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础。日前,我们专题开展了“关于确保我市主要粮食稳定增长,不断提升粮食储备调节能力,切实保障市场供求基本平衡情况的调研”。现将调查了解的情况及笔者的一些思考和建议综述如下:
 

一、现状及态势
    在确保我市主要粮食稳定增长方面:
    一是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粮食生产投入力度。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等各项惠农政策,在我市得到贯彻落实。去年,全市发放涉及粮食各项惠农支农资金惠及农户104.34万户,农民399.02万人,人平120元。各级财政进一步加大粮油高产创建、重大病虫害防控、农机补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力度,提高了粮食基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二是集成推广先进生产技术,着力推进粮油高产创建。(1) 集成推广先进生产技术。通过实施“四川省粮棉油高产创建项目”、农业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等,着力推广防旱减灾技术和农业实用技术;依托良种良法入户到田工程,集成推广水稻旱育秧稀播、地膜覆盖栽培、配方施肥等适用技术;围绕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粮油高产创建工作,大力开展水稻、高粱、玉米、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高产栽培集成技术培训。(2)着力推进粮油高产创建。泸县以“七抓七统”措施,建22个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打造中稻+再生稻百里示范长廊,中稻再生稻平均亩产843.94公斤,比非示范区增96.2公斤,增12.9%。(3)大力发展酿酒高粱产业。我市重点打造“三线三流域”高粱基地集中发展区,不断提升高粱基地建设规模化水平。已建成高粱高产创建示范片44个,不断提高了高粱单产水平,有效促进了大面积平衡增产。
    三是注重整合项目,积极培育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各地大力培育土地规模经营主体,发展粮食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的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各种产业化模式,支持企业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对建优质稻、马铃薯、高粱等粮食生产基地的龙头企业提供政策、信贷、评优等支持。注重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金土地、标准粮田等涉农项目,做到“田网、路网、水网”配套,为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在增强粮油储备调节和市场供求平衡能力方面:
    一是抓粮食购销,保证市场供应。粮食主管部门结合我市粮食市场供需形势,及时下达年度粮油购销目标任务,指导企业积极入市收购,引导企业跨区域采购本地稀缺品种补充市场,粮食库存常量保持在10万吨以上,既维护了市内粮油市场品种结构平衡,又保证了全市粮油市场有效供给。
    二是强化储备监管,确保储备安全。坚持每年都对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和中储粮泸州直属库的库存粮食数量、质量和帐务进行全面普查。按照省、市储备粮轮换计划安排,加强粮情监测、粮食市场价格行情及走势分析,圆满完成省储和市储轮换任务。
    三是突出应急建设,强化应急保障。我市加强了粮油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建立了市级粮油应急配送中心1个,储运企业、加工企业、供应网点合计37个。价格监测网点实行粮油价格监测周报制,及时掌控全市粮油市场价格动态。
    四是落实科学储粮,确保藏粮于民。从2013年起,连续三年每年建9000个新型彩色钢板组合仓,提高了农户科学储粮技术水平。

 

二、困难和问题
    (一)粮食生产上存在“三个低”:
    一是种粮成本提高,种粮比较效益低。国家实施了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但同期各类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农产品价格增长幅度,加上劳动力价格的持续上涨,农民种粮成本不断增加。绝大多数农村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导致种粮劳动力不足、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困难、生产管理粗放,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二是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水平低。随着人口增长和转化用粮的不断增加,使粮食需求呈刚性快速增长态势。以合江县为例:仅2009年至2013年4年间,城镇居民消费用粮就增加了近1.5万吨;同时,随着合江酒业的加快发展,转化用粮呈刚性快速增长态势。相形之下,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水平却较低。2014年,全市水稻种植大户410户,种植面积2.24万亩,仅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03%,仅占农村耕地流转面积的4.57%。水稻规模化种植面积小,可持续发展能力十分脆弱。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低。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田地丢荒,粮食耕地面积、耕地质量逐年下降,农村电排、渠道设施严重老化,不能使用和带病运转需要维修的占70%,导致一些严重缺水田块无水灌溉,只能靠天吃饭,农业基础十分脆弱,气候条件不稳定性增加;城镇化、工业化占地与水稻生产种植面积持续减少,确保粮食安全的矛盾加大。
    (二)储备粮轮换价差亏损仍然较大
    受低价进口大米冲击、周边省市轮换出库稻谷大量抛售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市储备稻谷轮换价差达到600元/吨左右,尽管省市已先后将两年一轮的粮食轮换价差补贴提高到160元/吨,但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若保管费用和轮换费用补贴政策不及时调整,将严重影响储备粮存储安全。
    (三)基层粮食调控工作缺乏载体,仓容设施明显不足
    2002年粮改后,我市粮食企业已基本改制完毕,现存的十几家国有粮食企业多以政策性公司为主,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且基层粮站仓房设施多已变卖出售,所剩仓容极为有限,储粮仓储条件落后、粮食储备规模与国家规定差距较大,这极不利于我市粮食调控工作开展。
    (四)加工能力不足,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尚未建成
    近年来,农村种粮大户承包土地逐年增多,粮食产量不断增长,单靠自然晾晒通风烘干不能满足储粮需求。如合江,全县粮食加工能力仅有400吨/日,国有粮食企业的粮食加工能力只有50吨/日,远远不能适应粮食应急调控的需要。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尚未建立。同样以合江县为例:预计今年全县粮食流通量将达到40万吨,但全县无粮食物流配送企业,国有粮食企业的仓储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粮食物流的需要。

 

三、对策和建议
    (一)严格保护耕地,落实扶持政策
    要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厉打击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行为;要进一步加大种粮政策扶持力度,严格执行粮食直补政策,通过资源保护和政策激励,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发展能力
    一是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机制,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坚持走节水增产之路,加速推广农业机械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三是着力推进粮油高产高效创建,扩大影响带动面;加快高粱产业基地和粮经复合产业基地建设;创新农业科技,加大“四新”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努力提高粮食单产和优质率,建立健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控体系。四是积极争取粮食储备、流通等项目资金,盘活资产、整合资源,积极筹建集粮食收购、仓储、农副产品加工、配送、商贸物流于一体的粮食现代物流产业园区。
    (三)强化服务能力,激活发展潜力
    一是创新经营体制机制。建立完善多层次、多项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土地经营效益。积极培育和壮大新型粮食经营主体,进一步壮大粮食规模化生产,进一步推进粮食订单生产,特别是酿酒专用高粱的订单生产,让农民放心种粮。二是加强农业技术服务队伍建设,把“小农生产”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使农业科技成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第一要素。三是部门协调配合,加大对粮食生产、加工、流通市场的监管力度,保护粮食生产者积极性和粮食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粮食市场的正常秩序。四是扶持培育粮食生产供给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促进粮食向精深加工迈进,提高粮食附加值,提升粮食产业化经营水平。五是大力推广小粮仓建设,引导农户科学储粮,积极争取扩大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储粮体系。
    (四)提高调控水平,确保粮食供给
    准确把握国内外粮食供需形势,提高粮食监测调控水平。一是加强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构筑粮食信息平台,提高粮食市场形势研判和预警能力。完善应急体系,落实应急责任,指导粮食生产、经营和消费,确保市场出现异常波动和救灾应急情况下的粮油有效供给。二是切实保证粮油质量安全。进一步强化粮油质量安全意识和属地管理责任,做好粮油品质监测工作,严把原粮质量安全关和粮油品质监测关。有效防范区域性粮食质量安全风险。三是扎实抓好储备粮管理和轮换工作。加强区域内省市区县各级地方储备粮管理,提高储备粮轮换、销售调节和稳定市场的能力。积极探索和完善地方储备粮油管理和轮换办法,加强监管。四是强化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农户固定粮情调查和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努力保持粮食供需平衡和价格稳定,实现抓好收购促增收、保障供应稳市场、加强调控保安全的目标,推动粮食宏观调控工作有序发展。五是加强粮食市场监管。有序开展粮食行政执法,严厉打击非法收购、扰乱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利益,维护全市粮食市场正常流通秩序,确保粮食安全。

作者单位:泸州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

 

来源:2015.7《泸州新农村》创刊号
 

 

热搜资讯